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渭南市委辦幫扶白水縣城關街道辦大雷公村工作小記
2020-09-03 13:16:06來源:渭南日報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8月10日傍晚,白水縣城關街道辦大雷公村村委會後面的雷公文化廣場上燈火通明,七八個十幾歲的男孩正在籃球場進行一場激烈的籃球對決賽。在廣場周圍,三五成群地坐著老老少少,有的在談論今年花椒、蘋果的收成,有的在説著誰家剛買了小汽車,一幅和諧美滿、溫暖溫馨的“鄉村幸福圖”躍入眾人眼簾。

  但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廢棄的小學,因為靠著溝道,曾是村民扔垃圾的場所。“要不是市委辦的真情幫扶,我們哪能有這麼好的休閒場所?”今昔對比,讓該村婦女主任南淑芳感慨萬千。她説,現在這裡每天早晚都很熱鬧,只要村民不去地裏幹農活,就會聚過來跳跳廣場舞、唱唱秦腔、諞諞閒傳……説話間,南淑芳的一雙眼睛笑成了兩道月牙兒,臉上流淌著滿滿的幸福。

  大雷公村地處白水縣城東部,是醫陶始祖——雷公的故鄉。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市委辦公室和大雷公村結成了“親戚”,修道路、建廣場,引導鄉親們種蘋果、栽花椒……幾年下來,不僅讓大雷公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人均純收入更是比2016年翻了近一番,貧困群眾紛紛走上了致富路……

  強化硬體讓群眾生活更便利

  “當時村上巷道大多沒有硬化,僅能容一輛大車通行,車輛駛過塵土飛揚。村民門前柴草亂堆,村道臟亂,糞堆比比皆是,衛生狀況不太好。”回憶起大雷公村以前的狀況,80多歲的王文章緊皺眉頭。

  2016年,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為促進大雷公村儘快脫貧,市委辦積極想辦法,並指派第一書記駐村,深入第一線幫助群眾和村上解決各種難題。

  幫扶工作到底該怎麼“幫”?又該怎麼“扶”,駐村第一書記決定先聽聽村民們的意見。於是,他先後走進老黨員、貧困戶以及部分村民家中拉家常、聽心聲,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又與村“兩委”幹部促膝交談,商量大雷公村的發展大計。

  要致富先修路!根據大雷公村巷道坑洼不平、基礎條件差的實際情況,第一書記與幫扶幹部決定先從修路入手,全力改善群眾出行環境。

  市委辦和包聯大雷公村的白水縣婦聯一起,多次與市縣交運部門溝通,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對該村巷道繪製測繪圖,列入整修計劃。截至目前,已實施村級巷道硬化13公里,生産路硬化6300米,有效改善了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

  “就是下雨天,地裏的蘋果、花椒等特産也能及時運出來了。”村民劉世俊開心地説。

  曾經,人畜飲水安全以及耕地灌溉是制約大雷公村發展的瓶頸。為此,市委辦積極協調水務部門,鋪設人畜飲水管道1.1萬米,修建了一座1000噸高位蓄水池,讓村民喝上了安全健康的飲用水。

  雷公文化廣場是這幾年大雷公村發展的重要佐證。該廣場佔地10余畝,建設有花壇、高標準籃球場等,成了村民茶余飯後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路修好了,廣場建起來了,如何讓村子美起來?美化亮化又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於是,市委辦等幫扶部門又快速行動起來,幫村上栽種國槐、女貞、紅葉李等各類綠化苗木3000株,安裝路燈60余盞,讓大雷公村徹底變了樣,讓村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舒適。

  在幫扶工作中,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一起在不打折扣地實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同時,還積極為貧困群眾整修老舊房屋,想方設法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

  84歲的高群彩曾擔任大雷公村婦女主任多年,年輕時曾是村上人見人誇的“能行人”。老伴去世後,高群彩與身有殘疾的兒子一起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為了改變她家的生活環境,扶貧工作隊和村上一起,拆除了老人原來破舊危險的兩間住房,爭取資金為她家新修了院墻,並將兩孔窯洞粉刷一新。

  “現在日子幸福著哩。”説起如今的日子,高群彩臉上笑開了花,“我雖然腿摔傷後不能走路,但如今不但路平整,晚上還有明晃晃的路燈,坐著輪椅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我在村裏住了五六十年,現在的環境真的好。”説著説著,老太太的眼圈有些發紅。

  産業幫扶助群眾鼓起“錢袋子”

  讓貧困群眾脫貧,選準路徑是關鍵。

  包聯大雷公村後,市委辦及扶貧工作隊一直在想方設法尋找讓村民富裕起來的最佳路徑。他們結合中省市扶貧政策,精準謀劃實施脫貧産業,制定了《市委辦公室與大雷公村結對幫扶規劃》《村級産業發展規劃》。根據白水縣是蘋果優生區及大雷公村溝坡地較多的實際,大力引導群眾種植蘋果、花椒等特色優勢産業,將貧困群眾嵌在産業鏈上。如今,該村已發展果園2300畝,花椒500畝,讓每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都有了産業支撐。

  脫貧致富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在幫扶工作中,市委辦始終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與駐村工作隊多方協調,邀請産業方面專家到村上,面對面為村民傳授蘋果、花椒種植技術,做到技術服務精準靶向,全域覆蓋,努力提高群眾的致富能力。

  該村七組村民原來住在溝底下,後來雖然實施了集體搬遷,但三分之一的耕地都是溝坡地,種植小麥、玉米等産量低的傳統農作物甚是不便。

  唯有改變,才能發展。“那就引導鄉親們栽植蘋果和花椒!”七組組長冉發育告訴記者,通過市委辦組織的技術培訓,群眾的種植理念發生重大改變,栽種技術水準得以不斷提高。“科學種地收益確實比低頭蠻幹好得多,這幾年群眾兜裏慢慢都有了錢,蓋房買小車的越來越多,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冉發育説道。

  市委辦把提高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作為幫扶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鼓勵有技能的貧困群眾依靠一技之長增收致富,69歲的胡芳玲就是其中之一。

  前些年,胡芳玲一家人因病致貧,日子艱難的讓她對生活沒有了盼頭,整天一副病懨懨的樣子。考慮到胡芳玲有做紙扎的手藝,村上就積極想辦法,幫她將紙扎加工的生意逐漸做了起來。

  “以前在家裏也做,但規模很小,基本上是本村人訂,我自己也沒啥信心。後來脫貧攻堅開始了,我看病享受了健康扶貧政策,負擔輕了很多。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隊員經常鼓勵我依靠自己脫貧致富,還讓我享受到了産業獎補政策。現在光做紙扎,我一年也能掙萬餘元,感覺有使不完的勁。”胡芳玲笑呵呵地對記者説。

  據了解,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大雷公村起初建檔立卡的貧困戶109戶331人,如今已有102戶321人摘掉了“窮帽子”,剩餘的7戶10人因勞動力缺失,已經享受兜底保障政策。

  多种經營實現村集體經濟“零”突破

  壯大村集體經濟是保證村民持續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大雷公村雖然離白水縣城不算太遠,但村集體經濟收益一直是零。不但讓群眾要富起來,也要讓村集體經濟強起來。於是,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多方奔走,為村上爭取來了30KW的光伏項目。

  記者採訪當天,看到雷公文化廣場北面的房屋頂上,一排整齊的光伏設施在陽光下熠熠發光。這就是大雷公村的光伏發電項目,自2018年6月並網發電後,每年可為村上帶來2.8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

  “不要小看這些錢,這可實現了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零的突破。有了這些錢,村上各項公益事業發展才有了資金支持。”該村黨支部書記劉世友如是説。

  幫扶工作開展以來,駐村工作隊還多方協調,通過項目支持投資30萬元建成了糧果農資公司,讓群眾在家門口買到品質好價格優惠的農資,促進村上産業健康發展。他們通過“企業+”模式,與玉星果庫、白水縣綠野果庫簽訂經營合作協議,為貧困群眾分紅,拓寬村上農産品銷售渠道的同時,提供了大量季節性工作崗位,增加了村民經濟收入。

  硬體好了,産業興旺了,提高鄉村治理水準成了擺在工作隊和村上的新工作內容。為此,駐村工作隊協助大雷公村制定了衛生公約、紅白理事會規章制度等,努力打造鄉風文明的新農村。

  “現在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村上這幾年就增加了百十輛小汽車,你看看村上這環境,路又寬又平,路邊有花有樹,衛生有保潔員定時清掃維護,村民沉積多年不好的衛生習慣也在悄然改變。村上還成立了鑼鼓隊、自樂班,逢年過節就熱鬧熱鬧,現在在村裏生活比城裏都美!”該村監委會主任劉書民面對記者的採訪,語氣中難掩驕傲,他説,市委辦的領導班子和幫扶幹部把村裏的事兒當作自家事兒來幹的精神頭兒,是讓村裏這幾年發生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市委辦派駐大雷公村的第二任第一書記杜少甫從大年初二到現在,幾乎沒有完整的休息過一天,疫情防控、脫貧攻堅普查……一件件工作不敢有半點馬虎。

  “本來是帶著組織交代的任務來的,但一年多天天和群眾在一起,幫助他們解決各種難題,分享他們脫貧致富的喜悅,不知不覺中與鄉親們越來越親,感情也越來越深厚。要是不能儘量地多為他們幹點啥,心裏就感覺不踏實!”杜少甫輕輕一笑,一邊回答著記者的提問,一邊手腳不停地忙活著手頭的事兒。他滿含深情地説:“駐村幫扶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組織和群眾信任,我一點都不敢懈怠。”

  正説話間,大雷公村黨支部書記劉世友等幾人走了進來,和杜少甫商量能不能爭取點項目,把村裏的亮化工程做完,脫貧攻堅工作雖然初步取得了勝利,但村上鄉村振興相關規劃還得再好好完善下。“這裡還得再美化一下,這個巷子路燈應該再增加兩盞,廣場旁的溝畔衛生狀況還得再整治下……”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熱烈討論著,專注而認真。

  市委辦的黨員幹部與大雷公村的鄉親們心心相連,仍在繼續書寫著生動而感人的“幫扶故事”……(記者  劉雪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