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護城河景區10月1日起開放
2020-10-01 19:07:09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王菲責編:胡曉萌

  經過1年多的改造,近日,西安護城河 “西門-北門-東門綜合改造提升工程”畫上了句號,這標誌著,從2003年至2020年,經過分階段建設,總長度為14.6公里的護城河及環城林帶改造提升工程已全線完工。

  從10月1日起, 全線貫通後達到水域面積36.2萬平米,綠地面積104.56萬平方米,集河、林、路等一體的西安護城河景區將全面免費開放。這也意味著,每年春夏季(4月1日至10月31日)6:00-23:00 ,秋冬季(11月1日至3月31日)6:00-21:00,環城公園對外開放;春夏季7:00-21:00,秋冬季8:00-19:00,護城河親水準臺開放的時間裏,來一場城墻下的親水遊從願景走進現實。

  打通最後8.4公里 “一水護城”走進現實

  始鑿于唐末的西安護城河,為了安防而建,圍繞長安皇城,凝聚著我國古代軍事、建築、水利、文化等方面的多種智慧,史料記載,千餘年來,多次疏浚、拓深拓寬、開通水源等工程一直不斷。但近現代以來,護城河由高墻深壕的防禦工事轉變為雨污水收集、防汛調蓄的“功能渠”,承擔著城區34余平方公里“排污重任”,年復一年,冬天一河淤泥,夏天臭味撲鼻成為其真實寫兆。

  伴隨著文保意識的增強,作為西安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護城河經歷了多次建設與維護,形制逐漸清晰,生態環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仍存在近百餘條污水渠亟待處理。從上世紀80年代起的20年間,分別於1983年、1998年、2004年開始的三次大規模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污染,提升了水質,但因為沒有徹底切斷污水源,最終陷入了“清了堵,堵了清”的困境。

  經過嚴密論證,護城河提升改造工程開始了“標本兼治”的“大手術”——在河道兩側修建排污暗渠的同時,改建截污箱涵進行防護,最大程度實現雨污水和景觀水的分離,科學、系統地為解決護城河及環城林帶試卷破題。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2005-2006年的東門-建國門試驗段工程、2013-2014年的建國門-朱雀門綜合提升改造示範段工程、2016-2017年的朱雀門-西門綜合提升改造工程,最終完成河道治理6.2km,環城公園景觀也升級為2.0版,一河碧水、護城林帶既為城墻 “穿上了綠裙”,也在城市中心為市民遊客打造了一處親水準臺。

  雖然只有一小半,但這段護城河的“舊貌換新顏”,引來市民遊客點讚。家住西安市小南門市民李明説:“我從小在城墻根兒下長大,以前全是淤泥,還有些死水,一到夏天臭得不由得捂鼻子。現在的護城河景區,水裏有鳥有魚,岸上有樹有花,走上一程,神清氣爽。”

  有了前幾段施工的經驗積累,打通護城河西門-北門-東門段剩餘8.4公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從2019年初起,既要打造西安“全域治水”新標本,又要給市民遊客送出全新的文旅體驗,西門-東門段改造提升工程突破種種困境,經過上萬名建設者一年多的努力,如期完工,並從2020年8月1日起蓄水,每天約6萬立方米水注入護城河,兩岸及環城林帶綠化景觀也如期“上線”,恭迎遊客。

  魚翔淺底,一水護城。如今,全線貫通的護城河在為西安貢獻了一個長達14.6公里“加長版”親水準臺的同時,也實現了“水清、岸綠、堤固、洪暢”的目標。

  “新意”滿滿,挑戰各種不可能

  《西安城墻保護總體規劃》提出,要將護城河景區打造成高品質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和標誌性景觀,歷時一年多完工的護城河最後一段綜合提升工程,也用顏值和實力為城市核心區增添了一處新地標。

  作為美麗西安的新名片,隨著護城河的打通,護城河景區也將展現一幅獨特的“長安上河圖”:9月29日,在施工現場,“原生態”的椿樹和亭子“靜立迎賓”;作為整個護城河“退水口”的西北角,生態浮床上的紫鳶香蒲等水生植物,叢叢相連;工人們正在栽種臘梅和欒樹,一路走過,隨步換景;多處平臺,可以與水“零距離”;衛生間、垃圾筒、立體標識牌整潔乾淨……

  呈現在眼前水碧岸綠的背後,是護城河改造工程破解的一道道高難度必答題。在護城河改造工程總工程師農曉英看來,科學防汛、文物保護、水質監控、高新科技、民生保障等幾個方面,護城河景區又下了一步“先手棋”。

  “在城市發展新階段,護城河的防汛功能排在第一位,這不僅涉及到城墻保護,更是事關城市安全的大事,”農曉英説:“採用退水、預留庫容、騰空庫容存儲的綜合方式科學管理入河雨水,防汛庫容從之前的80萬立方米提升到144萬立方米,滿足防汛需求,也為城市汛期裝好了‘安全閥’。”

  文物保護方面做到“分毫不差”:共堪探29處遺跡,包括古護城河1處、夯墻1處、古河道4處、夯土遺跡21處、古井2眼,設置滲流觀測井監控嚴防滲漏影響城墻安全,植淺根系植被或用卵石等非植被材料勾勒或填充等措施,為整個文物織好“防護網”。

  護城河作為全域治水的試驗田,為了讓河水長清,奏響了“控源-流動-凈化-恢復”四部曲:對截雨(污)箱涵進行擴容改造,蓄洪滯洪至144.7萬立方米,同時,採取水源水質凈化、水體循環、人工濕地等措施,不但讓水質 “三級跳”,從原來的五類變為地表水準三類標準,視覺上也將更加清澈。

  一直以來,護城河景區的智慧化都在提速,本次提升改造,“黑科技” 全面“在線”:物聯網系統和安防系統的統一化管理,可對全河道水位、水質狀況進行監測,能對循環水泵、循環水管道、防汛溢流閥門及水處理設備設備進行集中監控。

  景區屬性之外,護城河也送出滿滿“民生大禮包”:整個景區有休閒廣場117處,包括100余平的輪滑廣場及200余平的跑酷廣場,32處健身器材,15處乒羽場地,長度為8.2公里的慢跑步道……所有的設施,目的就是讓市民遊客享受高品質的“景區慢生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