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新貌綻放“雲”端
2020-10-31 17:07:0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馮鈺穎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一直以來,綠色是榆林發展的底色,經過當地人民堅持不懈地努力,橫亙區域北部的毛烏素沙漠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國家森林城市的新招牌。如今,‘塞上森林城’的建設正在持續刷新生態‘高顏值’。”10月29日,在“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治沙還綠解碼幸福榆林”專場活動上,榆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謝宏向外媒記者介紹榆林時説道。

榆林新貌綻放“雲”端

視頻連線現場 攝影 李歐

  此次活動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聯合探索的一條城市“雲外宣”之路,來自巴基斯坦、格林納達、格魯吉亞等12個國家、22家主流媒體的記者,通過“雲”參訪形式線上互動,將以往的“面對面”變成“線連線”,“手握手”變為“屏對屏”,深度解讀榆林在治沙還綠、脫貧攻堅、能源化工等領域的成就。

  由黃變綠  為世界治沙貢獻智慧

  榆林地處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曾是全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嚴重的地區之一。新中國成立前,榆林北部風沙區流沙已越過長城南侵50多公里。提起榆林,“風刮黃沙難睜眼,莊稼苗苗出不全”是榆林留給世人的印象。

  近70年來,榆林市持續開展大規模治沙造林運動,全域林木保存面積達到2248萬畝,林木覆蓋率由20世紀50年代初的0.9%提高到34.8%,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明顯減輕;沙區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實現了區域性的荒漠化逆轉。

  榆林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立榮向外媒記者分享榆林治沙經驗時表示,榆林堅持生態立市,不斷強化政策支撐,多方籌資,保障治沙綠化,並通過機制創新、科技示範、産業帶動,使全市生態環境實現了質的飛躍,榆林在全球同類型沙漠地區率先實現了沙漠化逆轉,生態環境總體好轉,局部良性循環,取得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巨變,榆林人民把陜西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400公里,譜寫了“戰天鬥地”的治沙史。

榆林新貌綻放“雲”端

榆林勾勒塞上生態山水城市藍圖 供圖 榆林市委宣傳部

  如今,一行行碧樹,一灣灣梯田,一片片田園,向世人展示了榆林林業建設的成就,昭示著榆林由“黃”變“綠”,成為一顆綠色的“塞上明珠”。活動中,嘉賓及外媒記者們觀看了榆林城市形象宣傳片,並和陜西省神木生態保護建設協會會長張應龍進行視頻連線,了解毛烏素沙漠之變。

  外媒記者紛紛表示,土壤沙化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生態挑戰,榆林人的治沙精神令人倍感鼓舞,榆林治沙模式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經驗,為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了智慧。

  由綠變富  為全球減貧提供方案

  榆林治沙之所以成功,在於它踐行了一種理念。增綠又增收,治沙又治窮。

  近年來,榆林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舉全市之力盡銳出戰、攻堅克難,貧困人口由2014年底48.63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1.8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6.3%降到0.6%,截至目前,1.82萬貧困人口已具備退出條件,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89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榆林新貌綻放“雲”端

榆林大力發展特色産業 攝影 李歐

  榆林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馮建興向外媒記者介紹扶貧經驗時表示,榆林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動各項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各類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同時,榆林市堅持目標標準,全面補齊脫貧攻堅短板弱項,把促進群眾增收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抓手,突出抓好産業、就業和金融扶貧,精準施策,統籌資源,構建起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奮力提高脫貧攻堅品質成色。

榆林新貌綻放“雲”端

榆林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供圖 榆林市委宣傳部

  互動環節,來自約旦的記者Hamza Alfather通過現場連線針對扶貧模式推廣進行提問,榆林市佳縣王寧山村第一書記杜軍鋒回答説:“榆林通過建設扶貧農場,發展種植合作社、養殖合作社、加工合作社等,解決留守農民的就業問題,積極探索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榆林23.9萬名有勞動能力且有意願發展産業的貧困人口實現了産業全覆蓋,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底的3013元增長到2019年底的10206元,年均增長27.64%。“綠起來”也“富起來”,榆林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由富變強  向世界一流能源基地奮進

  榆林市作為我國第一産能大市和西氣東輸、西電東送、西煤東運的重要源頭,滾滾能源猶如一條條血脈,從榆林送往中國的四面八方。

  在高品質發展的新時期,走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榆林的必然選擇。以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代表的企業,成為榆林市加快“資源型榆林”向“創新型榆林”轉變,打造能源經濟“升級版”的縮影。

  榆林市發展和改革委四級調研員李孝偉現場介紹了榆林能源化工産業發展情況,他表示,技術路線廣、産業鏈長、産品規模大是當前榆林市發展能化産業的亮點和優勢,已落地的項目可以實現“從一塊煤到一匹布”的全産業鏈發展,對推動陜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陜西經濟高品質發展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一直以來,榆林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同時,廣泛持久地狠抓生態建設,榆林也因此獲得“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通過本次活動,外媒記者看到了高品質發展的榆林,真切感受到榆林人民為改變惡劣的生態環境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見證了“沙漠之城”向“綠色之城”的華麗轉身,並紛紛讚嘆榆林新興産業煥發的勃勃生機。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榆林市將全力完成“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陜甘寧蒙晉最具影響力城市”和“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的三大目標的建設任務。(文 白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