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體育>>正文

中國擊劍"開荒者"文國剛: 擇一事 終一生

2016-12-15 09:40:27|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張津銘

  一個人60歲之後應該做什麼?我看到的大多數在這個年紀的老人要麼是在逗鳥養花,要麼就是帶著孩子享天倫之樂,再者跳跳廣場舞。但61歲退休後,卻偏要遠走他鄉去舉目無親的美國“創業”的,至今為止,也就只有文國剛一個人吧!

  我無法形容這是什麼樣的性格,能説是“執劍走天涯”麼!

文老向記者講述自己的擊劍故事

  【1】花甲劍客的美國創業路

  文國剛,中國第一代劍客。如今很少有人提到這個名字。但説起奧運會冠軍欒菊傑、奧運會亞軍王會鳳、王海濱、董兆致,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你一定很熟悉。而他們曾是文老的學生。

  花甲之年選擇和妻子一起遠渡重洋,剛到美國的時候,在朋友的幫助下文國剛去了哈佛大學做教練。語言成了最大的障礙,“雖然能看懂一些英語,但是説不出來,幸好擊劍的一些專業術語大家比較明白,然後就是腳踏實地的訓練。”在回憶美國的那段經歷時,文老沒有絲毫的抱怨。

  在文國剛擔任教練之前,哈佛從未在全美大學生比賽中拿過冠軍。那時美國大學生聯賽要比如今的中國大學生擊劍比賽競爭還要激烈,文老對此非常感慨:美國70%的學校都會有擊劍隊,特別是常青藤大學,每年大學生比賽人數能達到5000多人,競爭非常激烈!

  現在,如果你去了哈佛大學體育館,一定能夠看到文老的照片,這是哈佛的百年傳統,拿過冠軍的遠動員和他們教練員的照片都會挂在哈佛體育館的墻上,而你看到的文老的照片也一定不止一張。

  他是美國最優秀的擊劍教練之一,白手起家,轉戰幾個州開辦擊劍俱樂部,在波士頓亞洲文化中心開設青少年擊劍學習班,他教的一個學生入選了美國隊,在北京奧運會上拿了女子花劍團體亞軍。

  這都是一個擊劍人花甲之年的所作所為,在美國的日子,就像是他的第二個青春,為擊劍事業這個老人就像是開了挂,滿腔熱血似乎永遠也燃不完!

  早年文老訓練照

  【2】60年前的中國擊劍時代 總有些不能忘卻

  如今已經76歲高齡的文老很多事情或是細節甚至年份已經記得不是太清楚了,但總有不能忘卻的。

  沒有防護服訓練場的艱苦歲月

  他16歲開始接觸擊劍;18歲被選中進入湖北擊劍隊,19歲參加首屆全運會就獲得了銀牌;文老説當時他並不是隊裏天賦最好的,只是身體素質好,接受能力比較強,而為了能夠趕上這些“天賦型”選手,他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加緊訓練。也正是因為刻苦訓練,相比之下他的基礎打得更牢一些。

  文國剛先後師從王守綱和沈守和兩位教練,其中沈守和是留蘇歸國,有非常強的戰鬥意識和拼搏精神,他的蘇聯訓練模式對文老的影響也很深遠。練習3個月後,文國剛就進入全國男子花劍前6名,六個月後,文國剛拿了全國體院的擊劍冠軍,首屆全運會拿銀牌,這讓文國剛非常興奮,從那時更加確定要走擊劍這條路。

  上世紀50年代末,是文老擊劍生涯開始的年代,或許就是那個特殊的時代造就了他勇敢而灑脫的個性。文老還記得那個時候訓練條件十分艱苦:“場地就是一塊土地,就在一個搭的簡易棚裏,擊劍服也是簡單的,沒有防護的衣服,當時訓練完身上都會青一條紫一條的。”

  第二屆全運會文國剛奪得男子輕劍(花劍)金牌

  就算當“臨時工”也不放棄

  1959年由於三年自然災害,湖北擊劍隊解散,而那時正趕上中國第一支擊劍隊在南京成立,為了他心愛的擊劍,文老跑到南京。1965年文國剛代表江蘇隊獲得第二屆全運會男子花劍金牌。由於家庭成分問題,文革期間他被下放到南京市儀錶機械廠當了一名鉗工。在工廠時,文老曾被借調回江蘇隊,參加了1975年第三屆全運會,獲得男花銀牌。

  那個時代帶給文國剛太多的不幸,面對所在的擊劍隊一次又一次的解散危機,本應該是他擊劍生涯最紅火的時候,因為家庭成分原因,他成了沒有戶口的“臨時工”,為了能夠堅持擊劍項目,他走的每一步都磕磕絆絆。

  “即便帶欒菊傑訓練時,都屬於借調,當時借調到國家集訓隊,自己帶的隊員出國比賽而我就要回到工廠,週而复始,很多同事勸我別去當‘臨時工’了,丟人呢!”

  欒菊傑出國比賽,而身為教練卻不能跟隨,這是怎樣的一種尷尬,我無法想像文老當時是如何支撐下來的。他説,因為心中有一個信念:為了能夠趕超世界水準。為了這個信念,“臨時工”一直支撐做到了70年代末才算結束。自此文國剛進入國家隊擔任了女子花劍隊的主教練,帶隊出國參加了亞運會,他的事業也進入了最輝煌的時期。

  文國剛指導欒菊傑訓練

  【3】出征前的任務就是要她拿下金牌!

  37歲的文老成為了17歲欒菊傑的教練,對她第一評價就是:肯練,能吃得了苦。

  “在擊劍領域,我們那時還處於弱勢地位,但一味防守是無法奪得金牌的,因此只有多尋求變化,加強以攻為主的能力。當年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設備,對對手的評估只有通過肉眼觀察、用筆記錄對手場上的技戰術數據和擅長技術動作的使用頻率,然後進行分拆,難度是非常大的。”

  84年洛杉磯奧運會欒菊傑摘金,但文老心中仍存憤懣“當時的擊劍裁判對於西方選手有明顯的偏袒,經常會出現誤判,當時也沒有錄影這些高科技設備,欒菊傑只能一劍一劍的去拼,每一場比賽都需要絕對的優勢才能獲得勝利。”

  雖説這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但當時出征前的任務就是欒菊傑拿下女子花劍的金牌,在此之前欒菊傑已經拿過很多世界大賽的冠軍,重任在身的文老感慨:“在半決賽一劍優勢贏下比賽的時候,興奮得不行了。”

  有人曾評價文老,“是在戴著枷鎖跳舞”,在那個處在溫飽的年代中,他算得上是中國擊劍的“開荒者”,為中國擊劍歷史寫下了曲折卻動人的一筆,也為後輩的中國劍客打開了勝利的局面。更讓人敬佩的是,文老在名譽等身本可頤養天年的時候,漂洋過海在自己的人生中再一次濃墨重彩。“不肯安分守己”,不斷創造奇跡,這大概就是每一位擊劍人、每一個體育人的精神所在。

  當下中國在擊劍這個項目上,年輕的力量正在升騰,前景和市場同樣不可估量,戰績會不斷刷新,江山也一定人才濟濟,有很多名譽可以忘記,但有些歷史總需要不斷被人提起。

  記者:美國學生為什麼會如此重視擊劍運動?聽説哈佛大學生為練擊劍堅持每天只睡3、4個小時?

  文老:美國的擊劍普及率非常高,擊劍是他們升學中的一個重要砝碼,舉個簡單的例子,相同成績的學生,如果你有擊劍特長是非常有競爭優勢的。可能在國內很多人會把擊劍當做升學的一個跳板,但美國卻不然。美國大學的課程比較多,他們還要拿出時間練擊劍,有時候每天只能睡3、4個小時。我曾經問過哈弗大學擊劍隊的隊員,“你已經跨進大學的校園了,為什麼還要堅持學習擊劍?”原來美國的企業招聘員工非常看重你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特長,很多美國的企業家都在體育方面有所建樹,企業文化也非常注重拼搏精神、戰鬥精神。很多美國企業家認為,一個能在體育領域取得成績的學生,無論他的身體素質還是心理素質都是過硬的,所以在美國,體育是伴隨一個人一生的。

  記者:中國這幾年擊劍項目也開始流行,您是怎麼看的呢?有什麼好的建議?

  文老:現在中國的擊劍俱樂部像雨後春筍一樣起來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我也非常開心。以前會質疑擊劍花費挺高,在中國這項運動能不能搞下去?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證明擊劍在中國是可以發展起來的。同時政策方面也應該放開,充分調動教練員和俱樂部的積極性,特別是比賽的公平公正性要把握好。以前雖然處美國,但是我非常關注中國擊劍的成績,中國隊打得好,在國外我臉上也有光。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