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滾動>>正文

【我要上全運】體育已改變他們的生活

2017-08-25 09:21:47|來源:新華網|編輯:王悅陽

  全運會的賽場,從來都是專業運動員的舞臺,但這一次,普通百姓不再只是看客。隨著體育改革創新不斷深入,天津全運會首次增設了群眾比賽項目,允許業餘選手登上全運會的賽場,與專業選手同場競技。過去只屬於體育精英的舞臺,逐步向普通群眾敞開懷抱。

  從體質虛弱到跑馬達人,全運舞臺讓他滿足

  31歲的遊培泉便是天津全運會大眾選手中的一員。雖然跑過40多場馬拉松,但4月29日在天津參加的那場全運會馬拉松比賽,他的體驗和感受最為特別。

  當天,遊培泉和另外4127名普通群眾有幸在天津參加了這項四年一度的、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賽事。他們來自各行各業,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終於打破了界限,在同一個舞臺比拼,我就想盡力去表現。”遊培泉當時希望刷新自己2小時29分的最好成績,向獎牌發起衝擊。但比賽當天的最高氣溫達到了32℃,遊培泉的最終成績是2小時33分45秒。雖然比賽成績不如預期,但他如願奪得了獎牌——群眾組第三名。

  “首次參加全運會就得到獎牌,我很滿足。”遊培泉賽後説,要想像專業選手那樣跑進2小時20分以內,對業餘選手確實很難,但並不是不可能。只要不斷堅持,並改善自己的跑姿,一切皆有可能。

  他説,最近兩年,每一次跑姿的改善,都能較大提升個人成績。下一步,他會進一步調整跑姿,爭取更好成績。

  當然,成績並不是遊培泉唯一的目標,他希望自己也是一名傳播健康的使者。

  遊培泉小時候長期被暑熱怪病折磨,在醫學手段難以治愈的情況下,他開始嘗試跑步鍛鍊。因為體質虛弱,最初只能慢跑,但通過長年堅持和深入思考,他逐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跑步之道,身體逐漸恢復了健康。從2009年第一次參加馬拉松起,他的全馬成績緩慢而平穩地提高。

  “遇到跑步是我的幸運,馬拉松更是我的人生明燈。因為曾經失去所以更懂得珍惜,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傳播健康的使者,讓更多人通過馬拉松運動收穫身體和精神上雙重的健康。”他説。

  從模具設計到賽事運營,運動改變他的人生

  與遊培泉一樣,斯國松的生活也因為馬拉松而改變。

  1980年出生的他原本從事的是機械模具設計的工作,2008年,在濃烈的北京奧運氛圍感召下,他像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一樣,開始投身於運動健身的熱潮中。

  “那一年群眾健身的氛圍非常濃,我當時在深圳工作,下班的時候總能在公園街頭看到很多健身鍛鍊的身影,受到感染自己也想鍛鍊一下,所以慢慢加入了跑步的行列。”斯國松這樣回顧自己跑步生涯的開端。

  “第一次跑了3公里,因為是第一次跑,也沒有特別要求自己跑多遠。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慢慢跑到5公里、8公里、10公里,越跑越長。”斯國松説。

  幾個月之後,斯國松已經狂熱地愛上了跑步這項運動,一週會跑5到6次,每個月的跑量達到400到500公里。

  “大概跑了半年多,感覺自己在一般跑友裏是比較快的,所以開始對成績有了意識,每次跑的時候都想著看能不能突破自己,慢慢就堅持了下來。”斯國松説。

  2010年的廈門馬拉松是斯國松第一次參加全程馬拉松比賽,首馬成績就跑出了2小時41分42秒,得到了同行跑友的一致稱讚。找到了自信的斯國松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每年都會報名參加比賽,目前個人最好成績是2小時30分47秒。

  除了收穫自信和健康,他還在跑步中找到了職業生涯的新方向。2016年,斯國松轉行加入了一家廣東的體育賽事運營公司,公司主營業務就是各類路跑和越野賽事。

  “自己跑了幾年之後,感覺跑步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斯國松説,在得知今年的全運會設置群眾馬拉松項目後,他第一時間報了名。

  “能夠參加全運會對於我們這樣的業餘選手來説是一種榮幸,也很受鼓舞。”斯國松説。

  從落榜到北大,馬拉松讓她重拾信心

  跟遊培泉、斯國松相比,劉慶紅在這次全運會上被寄予了更多的奪冠希望。她之前的個人最好成績是2小時42分,在群眾組所有報名女選手中排第一。

  “因為天氣太熱,而且身體有傷,所以成績並不理想,在女子個人項目中只排第四。”劉慶紅顯得有些遺憾,但她不忘為自己打氣:“目前來看,業餘女選手的最好成績在2小時50分多,只要我堅持訓練,就不會有人比我快。”

  21歲的劉慶紅目前還是北京大學法學系的一名學生,她在上課之餘,也接受校方系統的馬拉松訓練。

  出生在山東臨沂臨沭縣的劉慶紅,從初中開始長跑訓練,一開始跑3000米,高中時轉練5000米。像大多數校園裏走出的學生運動員一樣,高中畢業後劉慶紅選擇依靠體育特長報考大學。2015年她第一次報考北大,不過因為文化課分數不達標未能被錄取。

  “那段時間我特別低落,訓練提不起勁頭,怎麼練也練不動,成績直線下降,壓力巨大,我甚至對生活失去了盼望,那是我人生的低谷,”劉慶紅回憶説。

  決定復讀的她開始通過參加半程馬拉松賽調整狀態。沒想到的是,走出訓練場的她在水泥路上找回了奔跑的快樂。

  “第一次參加半程馬拉松,它完全不同於我在訓練場上的感覺,我不僅不覺得累,還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從此我愛上了城市馬拉松。只要訓練累了,我就會出去跑跑半馬,”劉慶紅説。恢復訓練熱情的她第二年如願考上北大。

  對於未來,劉慶紅並沒有特別長遠的打算,但這次全運會與專業選手同場競技之後,她對登上更大的舞臺充滿了期待。

  根據中國田協的計劃,大眾選手參加全運會只是第一步,今年的田徑世錦賽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也將選派大眾選手參賽。

  “既然我的個人最好成績已經達到了奧運會的參賽標準,而且國家有這樣的政策支持,我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到更大的舞臺去展現自己和中國群眾體育的風采。”她説。

  從全運會到世錦賽,劉慶紅們正改變歷史

  很快,劉慶紅就實現了自己夢想。在今年6月舉行的“我要跑奧運”活動發佈現場,中國田徑協會宣佈劉慶紅成為第一位登上世錦賽賽場的大眾選手。

  8月6日,在倫敦田徑世錦賽女子馬拉松賽場上,劉慶紅用時2小時52分21秒,跑完了42.195公里的距離。雖然僅名列第65,但她已經成功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個代表中國隊跑進世界大賽的大眾選手。

  據她賽後透露,比賽之前自己的狀態並不是特別好,因為吃不慣西餐,很多時候只能簡單地吃些水果、牛奶、麵包。比賽中跑完十公里後她的胃部開始感到有些疼。本來打算跑進2小時45分的,可惜未能如願。

  “第一次參加世錦賽感覺挺好的。這次是代表國家參賽,在疼的時候也能堅持下來,對我的影響比較大,相信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況能更加堅持。”劉慶紅説,“見識到這麼高水準的比賽,對我以後的訓練是一種激勵。今後我會更好地訓練,提高成績,力爭下次參賽的機會,也希望能有更好的名次。”

  作為學生運動員,劉慶紅不得不同時兼顧訓練學習兩項任務。學業方面要跟普通學生一起上課,一樣考試,同時每週訓練五到六天。每天的訓練下午5點開始,7點結束,遇到考試或者晚上有課還要提前半小時結束。除訓練比賽之餘,飲食休息各方面全靠自己把控。

  劉慶紅坦言,賽前在國家隊集訓的一個月時間讓自己收穫很大,不但提升了訓練的自主性,在技術動作方面也進行了一些調整。如今,她已經目光鎖定在三年後的東京奧運會上。

  “這次參賽讓我對爭取東京奧運會的參賽名額更有信心了,明年爭取把自己的成績提升到2小時40分以內。”劉慶紅説。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