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體育>>正文

亞運會歷史:第一屆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

2018-08-13 09:54: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津銘

  

  會徽

  

  

  

  第一屆亞運會于1951年3月4日在印度新德里開幕,共進行了6大類運動(田徑、游泳含水球、籃球、足球、自由車和舉重)的比賽,有11個國家489位選手參加。 

  1949年2月亞洲體育協會宣告成立,並確定第一屆亞運會于1950年新德里舉辦。其後新德里亞運會組委會迅速成立。但是由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創傷還未癒合,剛剛獨立的印度共和國沒有巨大的經濟實力來支持亞運會。在這种經濟拮據的窘境下,在規定的期限內,亞運會所必需的各項體育設施未能如期完工;組委會在歐洲訂購的比賽器材也沒能按時發送到新德里。於是,亞運會聯合會同意將運動會向後順延一年至1951年舉行。  

  後來,在印度總理尼赫魯的傾心關注下,首屆亞洲體育盛會-第一屆亞運會終於在1951年3月順利開幕。此後,亞運會再沒發生過因為經濟拮據而不得不推延舉行的歷史。  

  新德里,有時也稱“德里”;位於印度恒河支流朱木拿河畔。第一次建都在西元前約1400年。西元1648年,莫臥兒王朝皇帝沙賈汗曾把德里改名為沙賈汗納巴德。德里城內宗教氣氛濃厚,古代建築眾多,擁有用紅砂石建造的莫臥兒王朝皇宮紅堡等馳名世界的名勝古跡。  

  19世紀中期,英國入侵印度。1911年,英國殖民統治者駐印度總督將首都從加爾各答遷至德里,隨即在舊城以南3公里處興建新城,即新德里,1931年完全竣工後,新德里開始成為首府,1950年1月26日,獨立後的印度宣佈成立印度共和國,定都新德里。  

  與展現印度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文化的舊德里相比,新德里則是印度近代擺脫貧困獨立前進的影子,是印度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1951年3月4日下午,神聖的亞運會聖火在莫臥兒第五代王朝的國王沙迦罕的王宮紅堡被一面凹鏡聚焦的太陽光點燃。組委會從部隊、警察和大學中選拔出44名接力跑者,依次傳遞,高舉火炬奔向國家體育場,最後傳至印度著名體壇元老布·辛格的手中,由他將火炬在體育場聖火盆中點燃,亞運聖火熊熊燃燒。  

  11個國家和地區出席首次亞運會,分別是:阿富汗、緬甸、斯裡蘭卡、印度尼西亞、印度、伊朗、日本、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曾經的亞洲體育大國中國和韓國的缺席使得日本在本屆亞運會上威風凜凜,獲得24面金牌,僅田徑32枚金牌中就得到20枚,開始了對亞洲體壇30年的統治。印度則是天時地利之便,各種運動都得到獎牌,總獎牌排在第2。  

  共有489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31名)在第一屆亞運會6類運動57項比賽進行角逐。金牌分配情況為:田徑33塊、游泳8塊、舉重7塊、自行車4塊、跳水2塊、水球、籃球、足球各1塊,共57塊。其中,伊朗隊奪得了舉重項目的所有金牌。此外,亞運會還設了健美為比賽項目,印度的帕·羅依以599分的成績奪得了“亞洲先生”的稱號。  

  第一屆亞運會開幕前夕,印度全國體育協會向新中國發來了友好邀請。但新中國當時未派運動員參加亞運會,而是派了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委會國際聯絡處處長吳學謙為團長的中國體育觀光團赴印度新德里觀摩了亞運會。  

  風雲人物 

  梁水國  

  梁水國是新加坡的華裔游泳選手,人如其名,水中是他的王國。他在第一屆亞運會游泳比賽獨得四面金牌,是新德里亞運會獲得金牌最多的選手。他獲得四面金牌分別是:  

  400米自由泳:5分3秒8  

  800米自由泳:成績不詳  

  1500米自由泳:21分43秒6  

  400米自由泳接力:4分19秒8  

  吉野豐子  

  吉野豐子是日本的女子田徑選手,她在參加新德里亞運會時,已經31歲,不過年齡並未造成困擾,她奪下鐵餅、鉛球和鏈球比賽的全部三面金牌。其中鐵餅的成績42米10,在當時比1948年倫敦奧運會金牌的成績還多出18釐米,震驚全場。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