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9名U23球員“租借加盟”中甲俱樂部
來源:北京青年報  |  2020-07-30 09:24:05

  7月29日上午,中超上海上港俱樂部通過官方渠道宣佈,包括原國青隊員魏來在內,9名U23球員以租借形式分別加盟南通支雲、內蒙古中優、貴州恒豐、北京北體大4家中甲俱樂部。而這還不算已租借到中超及各級俱樂部的其他上港年輕球員。如此大規模人才輸出會否導致上港俱樂部人才儲備“嚴重失血”?

  從實際情況來看,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國足協通過“限制投入規模、中外球員限身價、限薪”來嚴打國內職業俱樂部非理性消費的大背景下,上港俱樂部當下推出的人才交流模式一方面給本俱樂部減負,另一方面為更多年輕球員施展才華創造條件,同時也豐富了其他俱樂部特別是中小俱樂部人才儲備,從而縮短不同球隊間的實力差距,優化聯賽競爭,可謂一舉多得。

  按照新賽季中超聯賽相關規則,每家中超俱樂部同時在冊球員最多30人,其中還包括5名外援。上港俱樂部和其他各家一樣,都必須“精簡、精編”本土球員。由於申鑫俱樂部已解散,申花俱樂部季前四處招兵買馬,上港隊人才輸出的出口方向開始更多轉向上海以外的俱樂部。

  上港批量輸出球員,其實也是“內需、外力”交織作用下的必然結果。按照中國足協去年12月25日上海職業聯賽會議確認的規則,2020賽季中超支出限額為11億元,較去年少了1億元。薪酬佔支出的比例也由去年的65%減至60%。內、外援轉會價格、薪酬(新簽)標準必須嚴格按對應的“限制帽”來執行。從客觀要求上,上港俱樂部也必須控制支出。

  就上港俱樂部自身面臨的困難來説,本土球員大量囤積勢必消耗巨大投入。如果這些球員找不到適宜的競賽平臺,那麼不僅造成資金的浪費,亦會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此外,中國足協除遏制職業聯賽非理性消費外,還有意識地通過政策調整,鼓勵各級俱樂部大量起用年輕本土球員。比如中超、中甲各俱樂部在引進U21年輕球員方面不受名額限制,而中乙聯賽本來禁止外援參賽,因此對年輕本土球員的需求量更高,這一切為盤活年輕球員的交易贏得有利條件。

  從新賽季中超首輪情況來看,胡靖航、鄭致雲等由上港外租球員的表現可圈可點。他們的輸出為老東家減負,為新東家平添競爭力,在拒絕被荒廢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水準上升空間,可謂一舉多得。儘管受基礎、財力、運營理念不同等因素制約,類似上港、魯能等青訓工作開展較好俱樂部輸出人才的模式,目前在國內各級職業俱樂部範圍內還不具備普遍性,卻為各家理性投入、合理選用人才提供了一份優質範本。

  文/本報記者  肖赧

編輯:喻露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