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足球 > 正文
66天特殊中超的“得”與“失”
2020-09-29 09:29:03來源:中青在線編輯:喻露

  9月27日,主裁判艾堃(右三)向江蘇蘇寧易購隊球員楊博宇(左五)出示紅牌。新華社記者 龍雷/攝

  從7月25日揭幕戰,到9月28日第一階段結束,本賽季中超聯賽16支球隊,用唯一可行的方式,在大連和蘇州兩個賽區,完成了14輪總共112場比賽。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66天成為中國足球史上最煎熬的一段時間,包括球員、教練、俱樂部工作人員、賽區工作人員、賽事轉播人員、多部門保障人員在內的數千人長時間封閉在核心區域,為無法到現場的球迷和觀眾,共同奉獻出了受眾面最廣的這一季中國本土頂級聯賽;在幾乎嚴到極致的防疫措施保證下,核心區域無一人核酸陽性導致比賽受損中斷——即便是爭議判罰的雜音,也抹殺不了特殊時期中超聯賽的整體成就,這是聯賽之功。

  防疫安全,聯賽之“得”

  時間退回到揭幕戰前一天7月24日,大連市政府通報全市新增新冠確診病例9例、無症狀感染者27例。大連市防疫管控措施立即升級,“大連賽區能否按照計劃開賽”必須經防疫相關部門評估——有大連賽區工作人員一個月後還告訴記者“仍然不敢想那兩天是怎麼過來的”——24日當天下午,大連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中超聯賽因已嚴格按照防疫管控措施完成各項準備工作,聯賽揭幕戰將按時進行,大連市副市長張志宏當天下午前往媒體指定酒店慰問抵達大連後立即遭遇疫情的中超記者,在提醒記者加強防控意識的同時,表示大連市中超賽區有足夠可靠的防控方案保障聯賽進行。

  因此中超聯賽順利完成第一階段賽事本身的意義,遠超“聯賽”本身。

  中超聯賽背負巨大壓力和風險開賽,一是響應國家有序復工復産號召,為“足球産業鏈”上的相關從業者提供工作機會;二是幫助球員尋找和維持比賽狀態,以便接下來國字號球隊“有人可用”“有人能用”;三是豐富數以千萬計球迷的業餘文化生活——6月下旬國內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作為國內影響力最大的頂級體育聯賽,中超沒有理由在這樣的情況下畏縮不前。

  本賽季中超聯賽恪守“防疫第一,比賽第二”原則,賽區核心封閉區域(藍區)更是力爭與外界完全隔離——以大連賽區為例,球隊進駐賽區後工作人員發現,有運送球員的俱樂部大巴車因車輛未安裝ETC(電子收費系統)而需要經過人工通道與外界接觸,協調人員緊急聯繫相關部門派工作人員經過核酸檢測和相應隔離措施,為俱樂部大巴車安裝ETC裝置,以便核心賽區的生活、訓練和比賽形成“完全閉環”。

  另一個例子,是為緩解封閉區域人員心理壓力所開設的快遞通道,也在涵蓋生鮮、速凍、水産、外賣、酒類、蔬菜、罐頭等13類“禁運”物品的基礎上,增設“4小時內2次消殺”的處理規定,正是這樣細緻入微的管控措施,才讓中超聯賽第一階段賽事沒有踩踏防疫紅線。

  也正是由於相關人員的極度負責,聯賽在9月初的第9輪和第10輪“有序開放觀眾看臺”,符合防疫管控措施規定的場次,陸續迎來了數百名現場觀眾——據記者了解,第二階段中超聯賽的防疫措施與第一階段相比不會有太大變動,兩個賽區的防疫部門將審定最終方案。

  爭議判罰,聯賽之“失”

  因賽會制導致比賽密集,“爭議判罰”成為中超聯賽第一階段無法回避的技術性話題——中國足球裁判水準與中國足球整體水準相符,球迷並不奢望一場能夠讓人“忽略裁判”的完美比賽,但尤其在第一階段聯賽後半程重大爭議判罰出現的次數和頻率,已經嚴重影響到球迷觀賽的心情。

  以往賽季,中國足協在聯賽焦點戰及關鍵場次安排外籍裁判執法,以便最大限度降低“陰謀論”質疑。上個賽季,中國足協裁判委員會更是推出第一批“職業裁判”(馬寧、傅明、張雷3名本土裁判和馬日奇、克拉滕伯格兩名外籍裁判),以便中國足球裁判向職業化邁進。

  但本賽季外籍裁判受政策所限無法來中超執法,本土金哨、名哨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比賽中承受著巨大壓力。新華社派駐封閉賽區記者9月27日專訪蘇州賽區裁判組負責人——這天上午第13輪裁判工作業務總結會在藍區召開,爭議判罰案例將提交給由7位退役專家組成的評議組進行投票,最終認定為錯漏判的判罰,其當事裁判會受到中國足協內部處理,“一般的錯漏判停賽1到3場,嚴重的錯漏判停4到8場,特別嚴重到影響聯賽最終排名的判罰,會被停賽整個賽季”,至第13輪比賽結束,評議組已經審議了包括北京國安與上海上港比賽爭議判罰在內的8次爭議判罰。

  按照裁判組負責人的説法,裁判員的選派工作經中國足協裁委會和裁判部慎重研究決定,裁判員在比賽當天才知曉自己執裁場次,“我們的裁判員可能在業務水準上還需要進步,但思想層面是可靠的”。

  事實上,和3天甚至4天1賽的球員相比,裁判員的體力和精力消耗更甚。蘇州賽區裁判員人手不足,21名裁判面對每天4場比賽只有“輪流轉”才能保證比賽運行,“邊裁連吹兩場”的情況也有出現——這當然不是裁判作出重大爭議判罰的藉口,卻是國內裁判窘境的真實寫照。

  “好在第一階段不太涉及球隊具體利益,所以爭議判罰的傷害不算很大,現在需要特別謹慎的是第二階段比賽,因為是淘汰賽制,裁判每一次的判罰都可能直接關係到球隊的命運,尤其是點球這樣的敏感判罰。”有裁判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爭議判罰還存在更大隱患:“第一階段的爭議判罰俱樂部可以上訴,到第二階段上訴也沒用了,因為上訴也不能改變比賽結果,爭冠的球隊輸一輪就沒希望了。其實中超的判罰已經不錯了,畢竟還是國內水準最高的裁判在吹,中甲的情況更慘一些,這不是足協或者哪個部門哪個人能解決的問題。”

  9月27日,中國足協公佈本賽季中超聯賽第二階段賽程,爭冠組和保級組各8支球隊將分別在蘇州和大連兩個賽區倣照第一階段形式完成“封閉比賽”,比賽日期為10月16日至11月12日。

  和第一階段聯賽最大的區別是,第二階段所有比賽採用兩回合交叉淘汰制,勝者晉級,負者再進行排位賽,這意味著,每支球隊在第二階段都要完成6場比賽,其中爭冠球隊不能有半點閃失,而保級球隊理論上只要避免進入最後一輪真正意義上的保級戰就可以“上岸”。

  事實上今年“中超”保級難度已經遠遠小于往年正常賽季(往年2個降級名額本賽季縮減為1.5個),但比賽敏感性有增無減——爭冠組半數豪門球隊自然會在遭受不公待遇時拍案而起,保級組只求平平安安留在中超的中小俱樂部也不好惹,歸根結底,“爭議判罰”越少越好,本土裁判將在這個特殊時期經受前所未有的考驗。

  本報北京9月2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0年09月29日 05 版)

標簽:中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