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武協主席杜德平:傳統武術的傳承也要講究創新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馮雪):2019年杜德平當選了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新一任會長,他從1983年開始學練太極拳,2007年遇到了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馬虹,於是拜入其門下開始學習陳氏太極拳,並成為了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此外,杜德平還研學《太極拳論》、《道德經》、《易經》和《黃帝內經》等中華傳統經典,至今仍然堅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保持每天3個小時的太極拳操練,十幾年來從未間斷過。  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杜德平 張津銘攝  杜德平介紹説,“中國武術的文化核心和中國傳統文化是完全吻合的。乙太極拳為例,《易經》中首創太極,這奠定了中國武術的理論體系。後來延續到兩晉的道家養生經典《黃庭經》,就更加豐富了它的哲學思想和醫學體系等理念。到了明朝戚繼光的《拳經捷要篇》,就把太極套路與器械都融入其中。”在不斷地研習中,杜德平愈發認識到,“中國武術一直在發展中不斷創新。”  對於杜德平來説,推廣傳統武術和文化一直都是非常迫切的工作,“所謂傳與承,是兩方面的事情。傳的應該是傳統武術原汁原味的精華,而能否讓後輩們樂於接受,並承襲下去,更是需要創新的方式方法,要講究與時俱進。”  説到“傳統”與“創新”,杜德平想到了和馬虹師父之間的一件趣事。十幾年前,互聯網並未像今天這樣普及,馬虹師父是一位傳統且嚴厲的老師,他要求徒弟們在上課時,都要拿紙和筆認真做筆記。當時在課上,杜德平用筆記本電腦記錄了馬虹師父講述的要點,結果被馬師父看到後,誤以為他在開小差,在課上嚴厲地批評了他。事後,馬虹師父才知道原來他是在做筆記。這件事也讓杜德平意識到“傳承”最重要的並不是形式,“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無論是筆記本、還是電腦、手機、錄音筆等等,只要能夠記錄和傳承,只要當代的年輕人願意接受,就是好的形式。”  杜德平演示武術動作 張津銘攝  在多年推廣傳統武術的過程中,杜德平發現很多人對於“中國武術”還處於淺層的認知,很多人會問他“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到底是中國武術厲害還是西方格鬥術厲害?”等等類似的問題。在杜德平看來,中國傳統武術的功能不僅僅在於“能打”,“傳統武術至少有四個功能,技擊功能、表演功能、養生功能和哲學功能。和平年代中,中國傳統武術最基本的技擊功能,也就是所謂的拳腳功夫,搏殺技能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在全面健身的熱潮中,養生功能對於大眾來説才是尤為重要的。”  此外,杜德平認為中國傳統武術還有著很重要的“哲學功能”,也就是武術所承載的文化性。“説中國武術有形,是在於它的一招一式;説它無形,是在這一招一式中無不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 在杜德平看來,中國傳統武術強調愛、和平與共享,“習武的至高境界就是博愛,它不僅強身健體,還要修身養性。學習中國武術,例如太極拳,不僅僅是在健身,更是健心、健腦,這也是大眾健身所追求的。”  近兩年,杜德平帶領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武術的推廣,“我們制定了關於中國傳統武術發展和推廣的相關規劃,包括針對青少年、大眾健身等各方面的相關規範。”杜德平從工作中了解到,現在的青年人以及外國友人對傳統武術的熱情越來越高,“很多外國人都在練習太極拳,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傳統文化復興很重要的體現。”
    2020-06-05 11:19:24武術
  • 武術入奧接連受挫 武俠劇是其走向世界的羈絆嗎
      武術推廣任重道遠  很多對中國武術的印象停留在武俠影視劇,把中華武術想得玄乎其玄、神乎其神。而這樣的武術的影視傳播,直接損害了武術作為體育屬性的交流和普及。  新華網體育成都7月18日電(陳艷妮)今年1月,中辦和國辦聯合發文將武術納入“文化走出去”的體系。但近年來,武術在推廣傳播上卻屢遭碰壁,“入奧”受挫、“徐雷約戰”……武術到底如何真正“走出去”?7月14日,在第四屆(成都)國際體育傳播高端論壇上,四川師範大學庹繼光教授就武術的精準傳播接受了新華網體育的採訪。  武術缺乏規則,“入奧”連受挫  武術申奧已經歷了十幾個年頭,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後,國際武術聯合會向國際奧會申請將武術列為2008年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但受“奧運瘦身”計劃等因素影響,武術“入奧”的申請未獲批准,只被列為北京奧運會表演項目。  2013年5月,國際奧會執委會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初步篩選,確定了競爭2020年夏季奧運會最後一個正式比賽項目的候補名單,遺憾的是,武術沒能進入這一份候補名單。  2015年6月,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東道主城市提議候補比賽項目選擇大會”上,武術連同棒壘球、保齡球、空手道、輪滑、攀岩、壁球、沖浪等項目再次成為奧運會後補項目。儘管呼聲很高,但是最終還是難逃被刷的厄運。  為何武術在奧運會上不受“待見”,庹繼光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最主要的就是規則不夠清晰,這是武術傳播多年卻沒有突破的地方。中華武術項目太多,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則。雖然中國在武術傳播上做了很多努力,但由於傳播的不到位,給人留下了模糊的概念。  其次就是普及深度不夠。中國從1982年開始了武術的全球傳播,經過35年的積累國際武術聯合會已經有140多個會員國,但傳播的覆蓋面廣泛但是深度不夠。武術的普及大多還是停留在面上,國外的武術協會只有少數華人在練。光看數字上確實覆蓋了很多國家,但是當地的參與並不夠,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吸引不夠。  摒棄玄幻,回歸真實本我的武術文化  英國BBC網站上一篇文章這樣寫道:16世紀以來,太極一直是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一部分,影視劇總是從歷史的角度把這些傳統武術大師描繪成衝突中的偉大英雄,而且他們擁有近乎超自然的力量。  2013年武術“入奧”失敗之後,著名體育活動家、前國際排聯主席魏紀中表示,與他接觸的國際奧會委員中,很多對中國武術的印象停留在武俠影視劇,將武俠影視劇中展示的武術混同於現實的武術,把中華武術想得玄乎其玄、神乎其神。而這樣的武術的影視傳播,直接損害了武術作為體育屬性的交流和普及。  庹繼光以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等這些已經進入奧運會的東方體育項目為例,在日韓國家的對外傳播過程中都是以正常的搏擊功能出現,我們要重視展示真實的武術,深挖武術的健身功能和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  “武俠劇在早期對武術走向世界,提升武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人們對武術的認識,所以目前應該有意識地將武術傳播與武俠傳播區隔開。今後的武術全球傳播,應當堅持文化體育並重,文化優先的策略,要幫助武術告別玄幻、回歸真實。”庹繼光語重心長地説。
    2018-08-14 16:02:57武術
  • 北京市武協主席杜德平:傳統武術的傳承也要講究創新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馮雪):2019年杜德平當選了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新一任會長,他從1983年開始學練太極拳,2007年遇到了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馬虹,於是拜入其門下開始學習陳氏太極拳,並成為了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此外,杜德平還研學《太極拳論》、《道德經》、《易經》和《黃帝內經》等中華傳統經典,至今仍然堅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保持每天3個小時的太極拳操練,十幾年來從未間斷過。  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杜德平 張津銘攝  杜德平介紹説,“中國武術的文化核心和中國傳統文化是完全吻合的。乙太極拳為例,《易經》中首創太極,這奠定了中國武術的理論體系。後來延續到兩晉的道家養生經典《黃庭經》,就更加豐富了它的哲學思想和醫學體系等理念。到了明朝戚繼光的《拳經捷要篇》,就把太極套路與器械都融入其中。”在不斷地研習中,杜德平愈發認識到,“中國武術一直在發展中不斷創新。”  對於杜德平來説,推廣傳統武術和文化一直都是非常迫切的工作,“所謂傳與承,是兩方面的事情。傳的應該是傳統武術原汁原味的精華,而能否讓後輩們樂於接受,並承襲下去,更是需要創新的方式方法,要講究與時俱進。”  説到“傳統”與“創新”,杜德平想到了和馬虹師父之間的一件趣事。十幾年前,互聯網並未像今天這樣普及,馬虹師父是一位傳統且嚴厲的老師,他要求徒弟們在上課時,都要拿紙和筆認真做筆記。當時在課上,杜德平用筆記本電腦記錄了馬虹師父講述的要點,結果被馬師父看到後,誤以為他在開小差,在課上嚴厲地批評了他。事後,馬虹師父才知道原來他是在做筆記。這件事也讓杜德平意識到“傳承”最重要的並不是形式,“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無論是筆記本、還是電腦、手機、錄音筆等等,只要能夠記錄和傳承,只要當代的年輕人願意接受,就是好的形式。”  杜德平演示武術動作 張津銘攝  在多年推廣傳統武術的過程中,杜德平發現很多人對於“中國武術”還處於淺層的認知,很多人會問他“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到底是中國武術厲害還是西方格鬥術厲害?”等等類似的問題。在杜德平看來,中國傳統武術的功能不僅僅在於“能打”,“傳統武術至少有四個功能,技擊功能、表演功能、養生功能和哲學功能。和平年代中,中國傳統武術最基本的技擊功能,也就是所謂的拳腳功夫,搏殺技能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在全面健身的熱潮中,養生功能對於大眾來説才是尤為重要的。”  此外,杜德平認為中國傳統武術還有著很重要的“哲學功能”,也就是武術所承載的文化性。“説中國武術有形,是在於它的一招一式;説它無形,是在這一招一式中無不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 在杜德平看來,中國傳統武術強調愛、和平與共享,“習武的至高境界就是博愛,它不僅強身健體,還要修身養性。學習中國武術,例如太極拳,不僅僅是在健身,更是健心、健腦,這也是大眾健身所追求的。”  近兩年,杜德平帶領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武術的推廣,“我們制定了關於中國傳統武術發展和推廣的相關規劃,包括針對青少年、大眾健身等各方面的相關規範。”杜德平從工作中了解到,現在的青年人以及外國友人對傳統武術的熱情越來越高,“很多外國人都在練習太極拳,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傳統文化復興很重要的體現。”
    2020-06-05 11:19:24武術
  • 武術入奧接連受挫 武俠劇是其走向世界的羈絆嗎
      武術推廣任重道遠  很多對中國武術的印象停留在武俠影視劇,把中華武術想得玄乎其玄、神乎其神。而這樣的武術的影視傳播,直接損害了武術作為體育屬性的交流和普及。  新華網體育成都7月18日電(陳艷妮)今年1月,中辦和國辦聯合發文將武術納入“文化走出去”的體系。但近年來,武術在推廣傳播上卻屢遭碰壁,“入奧”受挫、“徐雷約戰”……武術到底如何真正“走出去”?7月14日,在第四屆(成都)國際體育傳播高端論壇上,四川師範大學庹繼光教授就武術的精準傳播接受了新華網體育的採訪。  武術缺乏規則,“入奧”連受挫  武術申奧已經歷了十幾個年頭,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後,國際武術聯合會向國際奧會申請將武術列為2008年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但受“奧運瘦身”計劃等因素影響,武術“入奧”的申請未獲批准,只被列為北京奧運會表演項目。  2013年5月,國際奧會執委會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初步篩選,確定了競爭2020年夏季奧運會最後一個正式比賽項目的候補名單,遺憾的是,武術沒能進入這一份候補名單。  2015年6月,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東道主城市提議候補比賽項目選擇大會”上,武術連同棒壘球、保齡球、空手道、輪滑、攀岩、壁球、沖浪等項目再次成為奧運會後補項目。儘管呼聲很高,但是最終還是難逃被刷的厄運。  為何武術在奧運會上不受“待見”,庹繼光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最主要的就是規則不夠清晰,這是武術傳播多年卻沒有突破的地方。中華武術項目太多,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則。雖然中國在武術傳播上做了很多努力,但由於傳播的不到位,給人留下了模糊的概念。  其次就是普及深度不夠。中國從1982年開始了武術的全球傳播,經過35年的積累國際武術聯合會已經有140多個會員國,但傳播的覆蓋面廣泛但是深度不夠。武術的普及大多還是停留在面上,國外的武術協會只有少數華人在練。光看數字上確實覆蓋了很多國家,但是當地的參與並不夠,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吸引不夠。  摒棄玄幻,回歸真實本我的武術文化  英國BBC網站上一篇文章這樣寫道:16世紀以來,太極一直是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一部分,影視劇總是從歷史的角度把這些傳統武術大師描繪成衝突中的偉大英雄,而且他們擁有近乎超自然的力量。  2013年武術“入奧”失敗之後,著名體育活動家、前國際排聯主席魏紀中表示,與他接觸的國際奧會委員中,很多對中國武術的印象停留在武俠影視劇,將武俠影視劇中展示的武術混同於現實的武術,把中華武術想得玄乎其玄、神乎其神。而這樣的武術的影視傳播,直接損害了武術作為體育屬性的交流和普及。  庹繼光以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等這些已經進入奧運會的東方體育項目為例,在日韓國家的對外傳播過程中都是以正常的搏擊功能出現,我們要重視展示真實的武術,深挖武術的健身功能和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  “武俠劇在早期對武術走向世界,提升武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人們對武術的認識,所以目前應該有意識地將武術傳播與武俠傳播區隔開。今後的武術全球傳播,應當堅持文化體育並重,文化優先的策略,要幫助武術告別玄幻、回歸真實。”庹繼光語重心長地説。
    2018-08-14 16:02:57武術
武術

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