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三晉 正文

過路太原的韓愈酬謝留詩

發佈時間:2017-07-24 13:58:10 | 來源:山西日報 | 編輯:郭婧 | 責編:石麗敏

  唐代文學大師韓愈,所謂“古文運動”的旗手與主將。“古文運動”就是號召抵制魏晉六朝以來追求“偶對”“駢麗”“雕琢詞藻”“忽視內涵”的浮華傾向,倡導復興先秦西漢時期靈活率性、不拘形式、注重“文以載道”的質樸文風,被蘇東坡譽為“文起八代之衰”,在中國文化史上産生過巨大的影響。

  韓愈為官“操行堅正”,卻“拙於世務”,“發言真率,無所畏避”,故屢遭貶官,最厲害的一次是唐憲宗元和十四年。當時,鳳翔法門寺收藏“釋迦文佛指骨一節”,據傳每“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豐人泰”,屆時就要隆重迎入皇宮供奉,“王公士庶”往往“奔走舍施,唯恐在後”,百姓也狂熱叩拜,紛紛佈施,甚至有“廢業破産,燒頂灼臂”搞得錢財蕩盡、身體殘廢者。是年,這種勞民傷財活動又要舉行,韓愈毅然上書“諫迎佛骨”,籲請停辦。慨言應將此等“枯朽之骨,兇穢之餘”“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憲宗大怒,立即將其遠貶嶺南潮州刺史。韓愈詩中名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所指就是此事。次年召回,授國子監祭酒即國家最高學府主官。又一年,憲宗逝世穆宗登基,韓愈轉升兵部侍郎。上任未久,就領受了一次非常危險的“欽差”。

  起因是,常山郡即今河北正定一帶發生兵變,回紇將領王廷湊殺死節度使自立,朝廷討伐失利。次年二月,韓愈“奉使”前往“宣諭”,百官都為其安全擔憂,韓愈卻表示寧死不負君命,隨即毅然兼程上路,渡黃河入晉後途經太原,河東節度副使吳丹熱情接待,韓愈遂作這首《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吳郎中》留贈。詩中,運用了“嘉禾”的典故,即周朝初年成王封其弟叔虞到“唐”,因治理有方,穀物豐登,長出了“異母同穎”的碩大谷穗,叔虞以為“祥瑞”,獻于成王,感恩“天降祉福”;又借《詩經·唐風》中勸誡勤勉的“蟋蟀”,讚美了太原一帶的淳樸民風,同時也隱隱表達了對於國事的憂慮之情。

  朗朗聞街鼓,(猛聽得聲聲街鼓響亮而又清晰),

  晨起似朝時。(真好似到了上朝時刻催人早起)。

  翻翻走驛馬,(但此刻一路匆匆輪換著驛站的快馬),

  春儘是歸期。(或許要春光褪盡才能有個歸期)。

  地失嘉禾處,(叔虞收穫“嘉禾”的寶地雖已不在),

  風存蟋蟀辭。(《詩經》中卻留下《蟋蟀》的辭句)。

  暮齒良多感,(越來越老的我總不免多愁善感),

  無事涕垂頤。(兩腮邊無緣無故已是淚水淋漓)。

  韓愈在太原短暫停留即與吳丹匆匆道別,早晨出發當晚就趕到了百多裏外的壽陽,又很快抵達常山,面對劍拔弩張、將自己重重包圍的叛軍將士,韓愈不斷曉以“逆順”之理,“辭情切至”,終於獲得“畏重”。又經多方斡旋,廷湊接受招撫,兵變遂告平復。(張恒)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