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對話 正文

女大學生眾籌拍紀錄片 記錄家鄉風情生活點滴

發佈時間:2017-07-27 14:52:19 | 來源:山西晚報 | 編輯:郭婧 | 責編:石麗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1_01

郭義瑜(左五)在拍攝間隙和村民合影。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1_02

微電影《村逝》劇照。

  “我是大學生郭義瑜,臨汾吉縣人。今年7月,我打算創作電影紀錄片《村逝》,由於在學生階段資金有限,所以發起眾籌,希望得到幫助!”最近在網上,吉縣籍大學生郭義瑜通過“輕鬆籌”平臺籌款1萬餘元,想用鏡頭記錄自己家鄉的美麗風光、風土人情。

  郭義瑜今年20歲,是四川師範大學大二學生。雖然遠在千里之外求學,但在郭義瑜眼裏,這片黃土地才是她的根。現在,郭義瑜正利用暑假在家鄉拍片,這也是她拍的第二部“電影”。7月25日,記者聯繫到郭義瑜,和她聊了一些其記錄家鄉的想法。

  侯家村,我的根在這裡

  郭義瑜,文靜、漂亮,出生在黃河邊上的吉縣文城鄉柏樹村的自然村侯家村。

  一直在城裏上學的郭義瑜,只有寒暑假才能回來看望爺爺、奶奶。回來後,村裏的老人總問她:“醜醜(郭義瑜乳名),外面好,還是咱這土窯窯(窯洞)好哇?”郭義瑜總是回答:“村裏好!”老人們哈哈笑道:“肯定是外面好,傻孩子,咱這兒啥也沒有……”但是,現在已經考上四川師範大學編導專業的郭義瑜更想説:“無論外面的生活多麼豐富多彩,這裡是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這裡才是我的根,無論我走到哪,這裡都是我日夜思念的家。”

  大一寒假,學校讓每個同學拍一個寒假作業。郭義瑜當時就想起了自己的老家,於是就嚮導師報了《村逝》這個題目。“我當時沒有拍攝器材,就借了一台單反相機,拍了一個寒假。”郭義瑜説,她拿著相機來到村裏89歲的郭奶奶家,她是村裏為數不多的小腳老太太,跟著大兒子一家住。見郭義瑜要給她拍照,郭奶奶的第一反應是:“我可沒錢給你,這裡有兩個雞蛋,你拿上。”郭奶奶拄著拐杖,努力地站得很正式。郭義瑜趕緊説:“不要錢,就想給您和咱村裏的老人都拍個照,隨後給您把照片送過來。”

  郭奶奶14歲就嫁到這個村,進縣城的次數屈指可數,幾乎一輩子就在村裏。就這樣,老太太拄著拐杖在自家窯洞前拍了一張照片。遺憾的是,第二年,郭義瑜再次放假回家,拿著洗好的照片給郭奶奶送來時,老人已經去世,這可能是老人留下的最後一張照片。

  大年初二,按照村裏習俗,家家都要上墳,郭義瑜早早就把相機架在了村口。“這時候,我拍到的不只是村裏的留守老人,還有更多我曾經熟悉的面孔,一些在城裏居住的人陸續回來。”郭義瑜説,一些老人上完墳就三五成群地坐在村口的老槐樹下聊天,一些從城裏回來的遊子們,總要在村口停下車來逗留片刻,給村裏的長輩們發香煙、嘮家常。

  侯家村,相聚後的失落

  “記憶中的家鄉是熱鬧、絢麗的。小時候總與夥伴們相約在村口的大槐樹下跳房子、打沙包……”郭義瑜説,慢慢地,兒時的小夥伴們上學的上學,打工的打工,好幾年都見不上一面;村裏的老人們也越來越少。原本村裏有51戶人家,但是,現在常住在村裏的只有16位老人,平均年齡68歲。用老人們的話説,如今的農村,老的越來越老,小的越大越跑(外出打工),往昔充滿歡聲笑語的村落,如今只留下寧靜與安詳。過年的時候,在外工作和學習的遊子都回到村裏相聚。“過完年,該忙的都去忙了,該走的全走了,村裏大多只剩下空巢老人。我感覺到很失落,於是更下決心用鏡頭記錄這種感受。”

  過了初一,外嫁的女兒帶著女婿和外孫、外孫女都要回娘家走親戚了。這一天,村裏的許多老人淩晨4點多就起床了,張羅飯菜、打掃院子。

  “我爺爺奶奶也是早早把家務幹完,把飯做好,就等著姑姑一家到來。”郭義瑜説,奶奶從早上起來就一直念叨著,從姑姑一家起身後,就一會兒一個電話地叮囑路上要慢一點兒。提前很長時間,老兩口就去村口迎接了。“我拿著相機,跟著爺爺奶奶去村口等。西北風刺骨,爺爺在路邊撿了玉米稈點燃給我取暖。”郭義瑜説,村裏的冬天比城裏冷許多,要是下雪了,黑色的柏油路會在白雪皚皚的山間穿過,猶如一條黑色的帶子係在山腰。郭義瑜和爺爺奶奶在村口的制高點等了一個多小時,終於看到姑姑家的小轎車。這時候,老兩口顯得格外激動。“也不知道他們餓不餓,趕緊給你爸打電話,再加一把火……”奶奶督促著郭義瑜。

  因為是山路,從山樑上看見車,到車開過來,還得20分鐘,但是奶奶已經讓郭義瑜打了3個電話,強調吃飯的事情。終於見到女兒一家,奶奶不停地招呼著。姑姑給奶奶買了一件毛衣,可是奶奶埋怨著説衣服多呢,花錢幹啥?但是郭義瑜能看出,奶奶特別高興。

  住了一天,姑姑一家要走了。老兩口準備了好多雞蛋、土豆、番茄醬,叮囑到家後要打個電話報平安,在村口一直到看不到女兒的車才往回走。“我從鏡頭裏清晰地看到,爺爺扭過頭擦淚,儘管他裝得特別堅強,這個鏡頭我還是拍到了。”郭義瑜説。

  侯家村,我還有個夢想

  一個寒假很快就要過去了,郭義瑜帶著自己拍攝的素材回了學校。

  短暫的相聚後,離別、淚水、反復叮嚀再次在村口上演;通過後車窗,看著爺爺奶奶越來越遠的身影,郭義瑜的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特別不是滋味。

  “從小我就有一個記者夢,所以上大學,選擇了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我們班,有許多同學利用寒暑假生活領略大好河山,增長見識;但對於我來説,我的家鄉給了我更廣闊的天地和創作的靈感。我希望,讓這種樸實的生活方式不斷地影響我,時刻提醒我什麼叫腳踏實地。”郭義瑜説,“我告訴鄉親們,我想用專業所學為家鄉做些事兒,也許只是毫無技術含量的一張照片,至少可以讓後代知道祖輩們是怎樣在這裡守候的。”

  拍攝期間,村子裏有一位老人離去,讓她思緒萬千,感嘆頗多。這十多位老人還能在這個古老的村落堅守多久?當他們百年之後,這個小村落會變成什麼樣子?郭義瑜説,也許是自己太敏感或太多慮。現在,她只想用年輕的心愛她、記錄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值得她記錄的遠遠不止這些。

  “《村逝》這個只有19分鐘的‘微電影’在網絡和微信平臺上推出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也勾起了許多人的思鄉情結,許多遊子紛紛放下手頭的事情,專程回家看望父母。”郭義瑜説,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不斷出臺,這個村落今後會有更多的人堅守;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回來創業;村口的一幕幕送別會變成等候和盼望……

  今年7月初,郭義瑜帶著從網上籌到的10900元又踏上了歸途。這個暑假,她還要用鏡頭記錄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以及留守老人的生活點滴。郭義瑜領著幾名少年,組成了一個“劇組”,一起做起了電影夢。“也許多年以後,我還要帶著相機、攝像機再次踏上故土。”郭義瑜説。(記者 劉江 通訊員 郝海軍 實習生 張靜怡)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