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對話 正文

郭海利:喜歡産品的人才會提意見

發佈時間:2017-12-20 14:00:58 | 來源:黃河新聞網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2_副本

——專訪山西金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海利

黃河新聞網記者 田言志

  幾年前,郭海利帶著山西特産在深圳義務推廣,他想第一時間得到當地消費者的意見,最終他做到了,可廠家沒採納,無奈,他重新認識特産,深挖其背後的秘密。此後,一個普通的地方野果,轉化為多種健康産品,進而走上了引領社會的大健康産業之路。説起這麼多年來他所走過的路,郭海利沉思許久,從他的神情裏可知,這些年裏,他經歷了太多的酸、苦與辣,期盼已久的甜味總是遲遲而來,但此時,他腦海中仍會出現兩年前與同事們在深圳為了宣傳産品而“站大街”的場景。

  飯店上班後,再沒了饑餓的感覺

  小時候的郭海利特別喜歡看書,放學後總會很快寫完作業,然後空出大量的時間去看課外書。好多次,郭海利點著煤油燈看書,奶奶因操心學習,總會前來詢問作業完成的情況,這時,郭海利怕奶奶反對看課外書,便聲稱自己正在復習功課。郭海利的奶奶雖然不識字,但感覺事情並非如此,幾次質疑説:“有這麼厚的課本?”

  讀高中時,學校離家10多公里,郭海利每天得步行上學,遇到下雨天他總是渾身被淋個濕透。郭海利説:“穿著濕衣服正常上課,一般上兩節課後衣服基本就幹了。”

  “饑餓”一詞幾乎是70年代出生的人們共同的記憶,可對郭海利而言,這種記憶比別人更為深刻,因他的飯量遠遠超出同齡人,總是饑腸轆轆,多時飯量有3斤,為此他不得不向人借食度日。中專階段的郭海利記憶最深,當時男生能吃3個包子,女生吃一個就飽了,但郭海利每頓至少得吃8個包子。他記得每次上學前,家人會帶120斤玉米去糧站賣掉,將換來的錢當作他的生活費。

  副總經理張長龍是郭海利中專時候的同學,又是班長。據他講,當時大家每月的飯票是固定的,可每月不到15號,郭海利的飯票就用完了,經常會找我借。

  當時有一種細又硬的麵條人稱“鋼絲面”,由紅面等材料做成,如粉絲一樣細,但只要見水就會迅速膨脹到粉條那樣粗,一次郭海利借到別人的飯票後一頓吃了好幾碗,他就感覺肚子越來越脹,自習課上怎麼也坐不住,難受得不得了。

  中專快畢業時,郭海利被分配到一食品廠實習,對他來説是迎來了“好日子”。實習期間,郭海利不但每天都能吃上飽飯,就連晚上睡覺前,宿舍內還有廠子給大家提供的點心,那時開始,他再沒饑餓的感覺。後來,郭海利被分配到太原市五一廣場附近的雲山飯店上班,每月能獲得500元的工資。

  1995年,郭海利對自己的工作不再滿足,想著外出掙錢,但是要放棄自己穩定的工作。誰都知道,一旦離開工作單位,就永遠沒了退路。郭海利表示,就算自己擦皮鞋,每月也比上班強。

  感覺是説氣話,但郭海利説:“當時自己經過了解,清楚知道擦皮鞋的人每日保守地説也能賺到20元以上,總之比上班強。”

  賣了幾年電話機,他想去深圳看看

  1995年,家用固話機剛興起不久就被郭海利看上了。當時他向幾位朋友借了3000元便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創業項目,電話機銷售。

  最初的銷售與機子的保修為一體,只要電話機有故障,郭海利就得從位於大南門的銷售店拿上電話,到大營盤找專門的技術人員幫忙維修。當時不同於現在,彼此溝通沒有手機,郭海利前去若碰到對方不在維修點,就只能等待對方或者就是返回下次再去。一次,郭海利騎著自行車去河西的客戶家裏取到電話機後,又去了大營盤,結果對方又不在維修點,郭海利發傳呼給對方,可始終未見對方回信,無奈又只能等著,顧客著急,他也著急,但沒辦法。實在沒轍,郭海利有了自己維修電話機的想法。很快,他從書店購得相關圖書開始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維修電話成了郭海利掌握的一項關鍵技能。幾年時間裏,郭海利的電話機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成為大南門乃至全太原通信設備行業裏的知名人物。

  可隨著手機的出現和普及,電話機市場越來越小,郭海利開始從電話機銷售的重點轉向手機銷售。一夜之間,手機市場異常火爆,競爭激烈,到後面,郭海利每賣一步手機的利潤僅有10元。曾在1992年與1993年裏,郭海利兩次去往深圳,了解當地市場,2005年,他再次去了深圳後感覺,許多人去深圳發展,都是帶著想法去的,郭海利認為自己可試著去往深圳打開市場。

  可惜的是,去往深圳發展的情況並不如預期,手機銷售極不理想,他想到了另換項目。又一次去深圳時,郭海利拿了一大箱山西特産,希望從這箱地方特産裏收集打開深圳市場的一些信息。

  他説:“當時自己拿著特産沒去銷售,而是放在了距離自己租住房不遠處的便利店內讓店員幫忙推薦,免費給來往的顧客和親戚朋友品嘗,但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別人品嘗後對産品有所點評,或好或壞都可以。”

  很快他收到了回復,如某品牌的牛肉太鹹,南方人不太習慣,又如某餅子芝麻粒太多,容易脫落等。郭海利很高興,有了點評就有了改進的方向,也意味著有了市場。但回到山西後,得知該消息的一些廠家不以為然,並未採納郭海利的意見,這讓郭海利很是失望。

  此後的一段時間裏,郭海利在深圳主要推銷山西飲料。郭海利表示,每次大家都要在深圳市郊區等待運輸車輛到來,然後大家分發貨物,自己推著小車子挨家送貨。當時最近的商場距離卸貨地點也有20多公里,為了節省費用,不管男女員工齊上陣,經常一個小車子可拉140斤飲料,一個來回車子便報廢了。

  “坐公交時,一個人難以將車子和貨物抬上車,經常依靠熱心人幫忙,自己一直很感激他們,但到終點站下車,就得依靠自己艱難地拖下車,再拉到客戶手中。”執行董事姚瑩回憶起那段歲月,笑稱自己是個“女漢子”。

  經常,送飲料返程時,他們為了省5塊錢的公交費而選擇了步行,用郭海利的話説,就是“汗水能流到腿上”,從小到大,從未遇到這樣的苦。而姚瑩在那幾年,也從未進過大商場,就連幾雙鞋都是路邊花15元錢買的,更未進過電影院等娛樂場所,許多人羨慕在深圳打工的他們,其實只有他們才自己知道其中的不易。

  努力一年沒收益,內心堅信有出路

  辛勤耕耘但未見收益,一年還虧損了100多萬元,但郭海利卻對其中的沙棘飲料情有獨鍾。他説:“山西是沙棘大省,營養資源豐富,不存在做不成的道理。”分析失敗的原因,他發現,本地的沙棘産品一是口味太濃,二是瓶裝品質重,運輸費用高等問題,若將這些問題解決,市場也便有了改善。

  郭海利查詢資料,尋找沙棘果裏的秘密。直到2008年,他又在一些資料裏發現了有關沙棘的記載以及果實所具有的一些功效,結合現代科技總結得出,沙棘所含活性物質和微量元素有400多種,對人體健康大有好處,提取沙棘相關成分功效更佳。山西金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後,郭海利任董事長,2009年,公司開發的沙棘成分保健類産品獲得市場好評,其中“沙漠金果”、“瑩之雪”系列産品銷往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和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013年,公司還開發350畝沙棘培育種植基地,佔地150畝的沙棘深加工生産基地也建成,整個公司的發展走上了快速路。

  姚瑩表示,2003年自己進入公司後,正趕上公司提出電話保修期延長一年等做法,讓她看到了一個老闆真正對顧客的用心和負責,而在深圳的一切,更讓他覺得這樣的老闆靠得住,多年來,大家成為事業上的“伴侶”,心有靈犀,配合默契。

  而老班長張長龍也已加入他們的團隊,他説:“之前自己老想著做自己的事業,總在忽視他的努力和他努力的成果。現在想來,許多地方我做得不好,當看到他這麼多年來的努力和執著,我很佩服他,也希望自己能幫他分憂解愁,把事業做好。”(完)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