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爭先笸籮:提振脫貧“精氣神”

發佈時間:2018-08-14 14:40:22 | 來源:山西日報 | 編輯:路鵬程 | 責編:石麗敏

  扶貧攻堅,如何“提質”?脫貧致富,怎樣“增效”?關鍵之關鍵就在於,讓扶貧與扶志、扶智“同頻”,使扶貧的外源動力與脫貧的內生動力“共振”。

  兩年前,在大同市人社局的定點包扶下,天鎮縣張西河鄉許家窯村實現了整村脫貧。而今,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提振村民致富“精氣神”,大同市人社局從晉北老百姓家家都有針線笸籮的“生活百寶箱”中獲得啟發,創意出了“爭先笸籮”這一精神脫貧、精神致富的“百寶箱”。在這一“爭先笸籮”中,有插卡收音機,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資料,有黨報黨刊,有現代農業技術書籍……目睹這一動力十足的“精神百寶箱”,山西新聞網網友“郭斌”喜不自禁地發帖點讚:“舊有‘針線笸籮’,縫衣補線,羅織家長裏短;今有‘爭先笸籮’,暢通信息,爭做新型農民。”

  有了“爭先笸籮”這一精神脫貧、精神致富的“百寶箱”,決戰貧困就會産生決勝的“質”的飛躍。唯物辯證法的品質互變規律言明: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産生質的飛躍。由是觀之,物質扶貧是必需的,它是決戰、決勝貧困的前提和基礎;精神扶貧是當緊的,它是激活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關鍵因子。有了“物質扶貧+精神扶貧”的合力施治,我們就能保質保量打贏決戰貧困的“世紀之戰”。

  有了“爭先笸籮”這一精神脫貧、精神致富的“百寶箱”,就會提振廣大群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精氣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用毛澤東同志的話來説,就是“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由此可見,僅有物質上的脫貧是遠遠不夠的,還需精神脫貧、精神致富源源不斷地加碼添力。只有最大限度地提振廣大群眾爭先恐後立志增智的“精氣神”,才能全面建成物質和精神共同“富裕”的小康社會。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説過:“‘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智”心。無論是決戰、決勝貧困,還是脫貧致富奔小康,都需要一個字來打底,這就是——“幹”!(赤兔)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