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環保 正文

臨汾市大寧縣展示生態共贏的山西經驗

發佈時間:2018-12-18 11:08:33 | 來源:山西日報 | 編輯:路鵬程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山西要素】漸綠荒山熱乎村民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

  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中,臨汾市大寧縣白村運用造林專業合作社實施的生態造林工程再次引來一片讚嘆,向全國展示了具有特色的社會、經濟、生態共贏的山西經驗。

  12月12日,經過垣坡連綿的山路,山西日報記者站在白村地界的山上遠眺,一個個魚鱗坑有序地點綴在陡峭溝壑間,猶如一串串珍珠纏繞。近處坑窩窩裏的樹苗在冬日的陽光下格外精神。一陣感嘆後,記者緊跟欣達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社員馮還堂巡護的腳步。“現在坡上的樹都是我們合作社去年種的,有3500畝呢。以前這裡是石頭山,一點點薄土蓋在上面,十年九旱,野草都長不好。我們啥也指不上,村裏人都跑到外邊打工去了,一年下來除了吃喝也剩不下啥。”

  白村位於大寧縣曲峨鎮北部垣面,下轄上白村、下白村、秋卜坪村、賀義村4個自然村,共269戶,1027口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5戶,432口人。自從大寧縣推行生態扶貧,實施購買式造林以來,白村作為全縣的試點一下子熱鬧了,荒山荒坡綠了,周邊的人來學經驗了,村民的心也熱乎了。

  “政府定規劃標準,造林合作社承包林地種樹,驗收合格了,政府買林,付給種樹養護的錢,幾個月就能掙萬把元。3年後,自家地上種好的樹還歸自己。我是村裏的貧困戶,為了生活,我下過煤窯、賣過豆腐、進過鐵礦,像這樣守著家給自己種樹還發工資的好事,我們可從來沒想過。”馮還堂邊走邊説,“開始那會兒,不管打坑還是種樹,鄉里給配的技術員都在一邊指導,曾經的荒山荒坡在我們手裏變了樣。現在大家可都鉚足了勁兒比著幹呢。”

  目前,欣達合作社有社員124人,其中111個是貧困戶。2017年,社員人均造林34畝,人均年收入1.24萬元。今年又在支角村種樹2993畝,加上管護,預計社員人均收入仍可過萬。滿坡的油松、連翹、紫槐、側柏,在他們眼裏都是金餑餑。去年以來,大寧縣新增生態林11.5萬畝、經濟林3.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6.3%。“為鞏固造林成果,大寧縣財政從2017年起每年投資150萬元,給新造林地每畝每年5元的生態效益補償。樹成活後,林農還可以獲得公益林收入以及碳匯交易收入。”大寧縣林業局局長王建平解釋。下山時,欣達合作社領辦人馮明星和村民馮鎖平正從旁邊的溝溝裏走出來。“鎖平不放心地裏的林子,我帶他看了看他‘點餐’種的杏樹。樹咋樣?”“精神,真精神!看著這樹,咱以後的日子錯不了。”笑容溢滿了馮鎖平的臉。

  山西省全面推行合作社造林,3378個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人口7.03萬人,有效串聯起生態文明建設和脫貧攻堅兩個戰場,也走出一條具有山西特色的綠色扶貧之路。讓貧困群眾期待的是,“十三五”期間,我省將每年安排貧困縣造林任務260萬畝,全部由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承攬實施,每年可為貧困群眾增加勞務收入5.6億元。(山西日報記者 張麗媛)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