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三晉 正文

大同市將“文化種子”播撒到鄉間田野

發佈時間:2019-03-12 14:43:14 | 來源:山西晚報 | 編輯:陳佳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從“送文化”轉變為“種文化”,實現精準脫貧 文化扶貧“大同模式”真不玩虛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_600-300副本

  一部反映“扶貧先扶志”的戲劇,通過藝術的形式塑造了具有社會示範作用的經典形象;一條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産屬性的産業鏈,利用文化産品輻射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近幾年來,山西省大同市文化部門一直致力於將“文化種子”播撒到鄉間田野,積極培訓貧困地區文化隊伍,輔導貧困農村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幫助貧困村建設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協助貧困地區培育本土文化人才,實現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摸索出一條文化精準扶貧的“大同模式”。近日,山西晚報記者圍繞這一模式進行了採訪。

  勵志扶貧劇 向社會傳達脫貧信心

  在扶貧攻堅過程中,山西省大同市涌現出一批扶貧先扶志的典型,市直文藝院團結合這些具有社會示範作用的典型事例,創作了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依託京津地區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以保姆為重點的家政服務特色勞務經濟,組織開展“萬名巾幗闖京城,勞務增收創新業”行動,成功打造出“天鎮保姆”這一金字招牌。山西省大同市歌舞劇院精心創作排演了大型扶貧劇目《太陽照在南洋河上》,藝術再現了“國家政策好,心中有陽光,扶貧先扶志,貧困當自強,抓住好機遇,全民奔小康”的脫貧致富路徑。2017年10月,該劇在太原工人文化宮參加由省文化廳、省扶貧開發辦組織的文化扶貧劇目展演,受到好評,2018年5月通過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專家組評審,2019年1月12日晚,又應邀在北京國家話劇院進行了演出,受到首都觀眾熱烈歡迎。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資助項目,《太陽照在南洋河上》立足天鎮保姆脫貧原型,反映了精準脫貧的現實問題,具有鮮明的鄉土文化特點和藝術內涵。“劇目以濃烈的泥土氣息、生活氣息、時代氣息為觀眾呈現了一台接地氣的現實題材生活喜劇,體現了扶貧先扶志,脫困當自強的理念,也向全社會傳達了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山西省大同市歌舞劇院院長年權接受山西晚報記者採訪時説。

  非遺産業鏈 手藝變“現”助脫貧

  3月10日,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剪紙産業園區內,員工們正在剪、刻、染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雖處鄉野之地,但這裡充溢著滿滿的藝術氣息。

  廣靈是有名的剪紙之鄉,廣靈剪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山西省大同市和廣靈縣文化部門的幫扶下,産業園區打造出一條融研發、生産、展示、銷售、人才培養于一體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産業鏈條,園區直接帶動80多個貧困戶就業,輻射帶動全縣6個鄉鎮20多個行政村2400人從事剪紙産業。山西晚報記者獲悉,園區還新成立廣靈剪紙職業培訓學校,今年已經培訓學員100人,計劃今後每年培訓學員300—400人。

  無獨有偶,在文化部門的指導和幫扶下,廣靈縣還成立了巧娘宮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現有員工108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728人,殘疾職工41人。該社的草編産品在雲南、張家口等國內市場已成為旅遊指定商品,部分産品成為當地特色農副産品的主要外包裝,更有不少産品遠銷美國、日本、緬甸等國。2017年,該社在全縣九個鄉鎮免費培訓823人,其中建檔立卡戶596人,基本實現了門口辦廠、“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的。

  “種植”文化基因 助推貧困地區脫貧

  開發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文化演藝項目,將文化基因深植貧困地區。在文化部門的指導和聯繫下,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北泉村打造出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山水北泉》,整個節目全部由200余名當地農民參演,2017年演出40余場,接待遊客10余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0萬元;2018年演出50場,接待遊客50余萬人次,旅遊收入超500萬元。“我在節目裏做群眾演員,每月就能給家裏多一份收入。”貧困戶王秀梅的丈夫身患重病,幾年間做了好幾次手術,僅靠種地收入的家庭陷入貧困,她加入到《山水北泉》團隊後,每月的固定收入減輕了不少家庭負擔。

  “北泉實景演出的摸索和嘗試,為我們以後發展鄉村文化旅遊,助推貧困地區脫貧提供了一個樣板。”在採訪中,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文化局局長李栓明説,“按照文化扶貧多樣化的思路,借鑒北泉實景的成功經驗,立足當地實際,先後協助各鄉鎮開發了楊莊紅色文化旅遊項目、花塔民俗文化博物館項目、覺山城頭會鄉村文化旅遊項目、車河社區農耕文化旅遊項目等樣板工程,切切實實通過厚育文化産業推動造血扶貧。”

  “全市文化系統充分發揮文化部門優勢,輸送文化産品,有效幫助設施建設,全面開展扶貧脫困。”山西省大同市文化和旅遊局一位負責人告訴山西晚報記者,他們嘗試運用集中培訓、分類指導等多種教育手段,加強對縣區、鄉鎮和農村文化館站(室)管理人員和業餘文化隊伍的業務培訓指導,並注重創新培訓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基層管理人員和業餘文化隊伍的理論水準和業務素質。山西省大同市群眾藝術館和市圖書館在組織舉辦全市基層圖書館、文化館(站)管理人員培訓班的基礎上,經常委派業務骨幹深入到鄉鎮村組,指導農民跳廣場舞、唱傳統戲、表演文藝節目。大同市歌舞劇院專門派兩名聲樂老師駐對口扶貧村,指導村民鑼鼓隊、大號隊、秧歌隊等業餘文化隊伍排練。

  “文化扶貧是扶志、扶智。”這位負責人説:“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文化扶貧新模式,使貧困地區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得到了提升,脫貧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山西晚報記者 郭斌 通訊員 趙永宏 季玉斌)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