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汾河流域13個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水質

發佈時間:2020-07-07 08:56:39 | 來源:山西日報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汾河流域13個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水質

汾河流域13個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水質

汾河稷山段彎曲的河道似舞者的飄帶飛舞在河東大地。 薛俊攝

  “管涔之山,汾水出焉。”作為山西省第一大河,汾河養育了山西近41%的人民。“讓山西的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對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及汾河治理與修復作出的重要指示。領袖的囑託,人民的期盼,7月1日,汾河治理終於迎來重要的階段性進展: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對外發佈,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6月,汾河流域13個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水質,累月及單月水質均創歷年同期最優。

  定時間,定任務,只能進,不能退,打一場堅決徹底的攻堅戰

  7月5日,家住太原西山九院新村的杜偉光一大早駕車進市區,他告訴記者:“你根本想不到幾年前這裡多臟亂,河道淤泥、垃圾堆積,兩側道路狹窄。今天能有這麼美的環境,以前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全流域13個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水質,這是山西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的一件難得的大事、喜事,當然,也是一件難事。

  近年來,經過不斷努力,汾河干流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呈逐步上升趨勢,但面臨的形勢始終嚴峻。由於汾河河道徑流中,天然徑流佔比不足10%,城鎮、農村生活污水和工業企業廢水佔比高達90%以上,污染排放量大是造成汾河水質改善不明顯的現實原因。同時,協同治理能力不強也是造成汾河水污染防治整體成效不大的重要因素。加之治理目標不具體,時間節點不明確,很多普通百姓似乎對汾河污染治理並沒有充足的信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全面啟動了汾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深入推進汾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加快補短板、強監管、提質效,穩定汾河生態基流,保障流域水質達標。先後編制了《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規劃(2015-2030年)》《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生態保護與修復總體方案》,出臺了《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條例》。

  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其中最迫切的是讓水質好起來,水質好起來是實現治汾藍圖的首要任務、先決條件。

  2019年5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堅決打贏汾河流域治理攻堅戰的決定》正式施行,可以説,從這一天開始,一場保護母親河的攻堅戰在三晉大地全面打響。

  《決定》明確提出,2020年,全面消除汾河流域劣V類斷面,優良水質斷面擴大至6個以上,其他各斷面水質在原有基礎上有明顯提升,汾河水源地(包括汾河二庫)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各級公安機關應會同生態環境、水行政、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建立聯席會議、聯合打擊等協作機制,形成治理合力。對不認真履行職責、採取措施不力、未完成年度目標和重點任務的單位和個人,依據事實依紀依規進行追責問責。

  一城清水抵萬金。汾河流域治理攻堅戰打響以來,我省各地都將城鄉黑臭水體治理列為重點任務。各地也紛紛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唱好碧水保衛戰“重頭戲”。經過大力整治和治理,昔日飽受水體污染之痛的城市,既實現了生態、水體保護的目的,又給城市注入了綠色能量,讓原本令居民苦不堪言的“污水河”“垃圾道”變身美麗風景線,也讓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了由此帶來的“綠色福利”。

  謀一域先謀全局,治污染先變理念,把汾河治理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全方位、全系統

  作為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縱貫山西省6市45縣,以全省27%的水資源和25%的土地承載著全省近41%的人口和42%的GDP。由於歷史原因,穿行在三晉大地的母親河經受著各種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的污染,她就像一個晴雨錶,忠實地記錄著所經之地的生態文明建設水準。因此,汾河流域治理攻堅戰表面上是對一條河的生態修復與保護,實際上是我省轉型發展的一場攻堅戰,是對山西生態文明建設水準的一次大提升,只有站在政治高度,以謀一域先謀全局的戰略思維,才能徹底打贏這場母親河保衛戰。

  為實現汾河“水質好起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省生態環境部門加強統一指導、協調和監督,切實做好汾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嚴促重點工程治理,汾河流域水環境治理按照“控污、增濕、清淤、綠岸、調水”五策並舉的治水思路,統籌上下游、左右岸污染治理,強化減污與增水並重,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統綜合施治,以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作為主抓手,全面落實各項重點任務,突出抓好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工程、人工濕地建設、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沿河村鎮生活污水治理等汾河流域重點工程建設,以項目建設帶動流域水質改善。

  磁窯河是汾河支流之一,國考斷面主要污染物曾經超標高達數百倍,涉及太原、呂梁、晉中3個市的清徐、交城、文水、汾陽、孝義、平遙、介休等7縣市,其水質對汾河水質影響很大,特別是文水、交城、清徐三縣接壤區域,工業企業偷排、農村污水橫流等問題觸目驚心,當地政府官員曾因水污染問題被環保部門數次約談。

  仲夏時節,在交城磁窯河、火山河與白石南河的交匯處,記者看到,河岸邊的一排排柳樹枝條迎風擺動,地面上的青草競相吐綠,處處散發著清新的泥土氣息。在交城縣水污染治理重點工程——磁窯河水質提升和生態修復工程現場,機聲轟鳴,焊花四濺,來往穿梭的工程車輛,滿臉汗水的工人們不停地加快著步伐……近兩年來,當地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保持鐵腕治污的決心和定力不動搖,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讓藍天碧水、青山綠岸逐步成為了交城最鮮明的底色。特別是2019年,交城縣緊緊圍繞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這一政治任務,以自我革命精神和超常規舉措,強力推進磁窯河水環境治理,在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河道水生態環境上取得顯著成效。

  為全面實現汾河水污染治理的良好局面,我省環保部門與公安聯動,嚴厲打擊水環境違法行為,全面開展以排查取締小煉油、小化工、小橡膠等“土小”企業和“散亂污”企業為重點的專項執法行動,對流域範圍內水污染源進行地毯式排查,分類整治違法排污企業。針對汾河流域實際問題,開展專項整治督察和約談,推動加快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步伐,從源頭管控到末端治理全過程、全方位、多層次強力落實攻堅措施。

  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母親河”正在變成山西人的“幸福河”

  晉中市張慶鄉東賈村村民康禮義一家在當地經營著一家小超市。7月初,康禮義高興地對記者説:“太榆退兩邊現在種了樹、蓄了水,環境好多了,下一步濕地公園建成了,來旅遊的人多了,家裏的小超市生意就更好了!”

  康禮義口中的“太榆退”是一條匯聚了晉中市城區數十萬人生活廢水的退水渠,它一路流淌,來到榆次區地勢最低窪的張慶鄉東賈村,與太原退水渠相匯注入汾河。該退水渠作為地跨太原、晉中的重大防洪排澇工程和主要的城市排退水通道,是汾河主要污染源之一。多年來,該退水渠沿岸污染嚴重,地下水位逐年降低,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夏季空氣中充斥著刺鼻的氣味,蚊蠅大量繁衍滋生。為努力改善流域生態環境,晉中市開展了太榆退(榆次段)生態修復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該項目讓數十年來的污水之患得到徹底治理,把昔日的鹽鹼灘打造成風光秀美的生態濕地公園。

  臭水溝變成景觀帶,塵土道變成快速路,鹽鹼地變成大公園……放眼汾河流域,變化有目共睹。今年4月,我省又印發了《汾河流域生態景觀規劃(2020—2035年)》,明確汾河流域生態景觀規劃總投資870.5億元,其中汾河干流總投資303.2億元,汾河支流總投資567.3億元。

  汾河流域生態景觀規劃佈局將以河流為紐帶,實施源頭區保護,通過對河流自然形態的修復及兩岸的水生態空間管控、種植結構調整、綠色産業導入,構建“一源、兩路、三線、四區、五帶、多節點”的河流生態景觀空間佈局。規劃通過實施流域水生態空間管控、節水型社會建設和生態補水調度、河流水系綜合整治及水文化景觀提升、入河口水質提升、河源及生態敏感區保護、河道生態防護林和水源涵養林、水生態管理體系完善等七項措施,預期通過5-10年工程治理,再通過5年左右的維護、培育和持續監管,建設水利長廊、生態長廊、文旅長廊,形成山水相依、林泉相伴的三晉幸福河。

  在汾河岸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汾河,不僅關係山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也關係太原乃至山西歷史文化傳承。汾河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退出劣Ⅴ類只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要牢記領袖囑託,繼續深入推進汾河流域水污染協同治理,確保汾河流域水質穩定達標,把汾河建成三晉百姓的生態河、幸福河。(記者賈力軍 程國媛)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