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第一动力 用好第一资源 增强发展动能

版次:A06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8年03月09日

昨天,广东代表团在分组审议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何龙 摄

■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叶志卫 石义胜 周元春 方慕冰

创新将更好释放经济潜力

“技术创新不仅是制造业兴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实体企业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开发中心主任李金波,对创新驱动深有体会。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自己所在的企业为例介绍,美的对未来5-8年的技术发展趋势都进行研究、探索和部署,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先机。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则以人工智能为例,解释创新在未来如何更好地释放经济潜力。“目前我们还处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早期,已有大量可以与现行人工智能结合的行业与领域,比如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金融等,但还有许多细分领域需要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的能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广东省委会主委张嘉极则认为,过去五年,中国的发展从跟跑转入并跑,甚至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领跑,正是创新引领的结果,“经济发展质量不再粗放低端,中国品质和中国标准将越来越叫座。”

显然,通过创新驱动战略的大力实施,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已成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业发展要求的战略选择。未来10年,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机遇期和攻坚期,要全面引导制造业产业链向创新纵深化发展。

推动更多创新技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瑞爱表示,要真正让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推动更多创新技术成果落地生根开花。

陈瑞爱以农业科研领域为例,“研究周期长、投资大,但产业化推广见效慢、收益慢、风险大,导致很多社会资本不愿进入农业领域,很多好的农业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他建议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真正解决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有效转化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刘若鹏介绍,经过五年多的奋斗,光启将超材料技术向汽车装备、可穿戴设备、城市基础设施等垂直行业应用发展,有效实现了轻量化、结构功能一体化、智能化等综合应用价值。他表示,要继续探索新型研发机构,有效解决科技、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表示,各级政府可通过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以创新为主线,通过信息技术企业与制造企业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新服务技术与服务业融合,进行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发展,形成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留住人才让创新更有后劲

人才是第一资源。进一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抢占创新人才高地才能让创新更有“后劲”。

全国人大代表、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炼油三部工艺主管丁明认为,产业升级对人的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只要人的素质能适应变革要求,中国制造未来大有希望。”

最近一段时间来,国内不少城市都把人才政策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强力推进,都通过“真金白银”等系列实打实的措施来吸引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林勇认为,“关键是如何留住他们,要进一步优化引才的政策设计。不要只是一锤子买卖似的给人才几百万元安家费了事,而是要为他们安居乐业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真正产生归属感。”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说,10年前他回国创业时,国内的高端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几乎全被进口产业垄断,“我们在国外学习了先进的技术,希望学成报国,实现人生理想”。他建议,希望国家保持海外人才引进的力度,希望从产业发展全链条的角度加大对创新的支持,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品质量的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

(深圳特区报北京3月8日电)

作者:叶志卫 石义胜 周元春 方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