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天蓝 绿色家园

——龙岗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版次:A04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9年09月27日

绿意盎然的坪地国际低碳城。

面积189公顷的龙城公园宛如一颗巨大的绿色宝石,镶嵌在龙岗中心城区。园内植被丰富,鸟语虫鸣,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龙岗公园多,空气好,这两年眼见着一条条河道变清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正在龙城公园散步的黄阁社区居民杨国平老伯说出了龙岗人的自豪。

数据显示,目前龙岗建成区绿化率达到50%,有公园221个、绿道474公里,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PM2.5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市前列。近两年更是举全区之力开展治水提质攻坚战,打造12条滨水纽带、实现“山环水润”生态格局计日可期。

区内40条黑臭河道水质明显改观

位于龙岗街道龙园内的回龙桥横跨在龙岗河上,傍晚时分有不少人在河两岸休闲。“以前河水臭得不敢靠近,现在浅水处可以摸鱼,你说变化大不大?” 居民们开心地说。

治水提质,绝非易事。过去两年,龙岗举全区之力投入治水工作,下沉资源,下沉力量,坚决大幅改善水环境质量。2018年治水投入8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年中,抽调一批熟悉工程管理的技术干部全脱产参与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水不清,不鸣金,河不净,不收兵。

“既聚焦解决当下问题,又谋划中期治水项目,更着眼长远规划。”龙岗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治水提质“深调研”,摸排出区内615条小微黑臭水体,全区山水环境资源“底图”、污染治理“施工图”已逐步明朗。通过强化雨污分流、河道施工整治、开展“利剑”执法行动、治理“散乱污”企业等措施,消除黑臭水体,区内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巨大的投入和工程量带来了全区水环境的切实改变,如今,龙岗河干流污染物浓度稳步下降,完成黑臭治理的40条河道水质明显改观。

以最严格的环保标准保卫蓝天

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确保蓝天不蒙灰、家园更宜居。龙岗区提出,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强化生态保护利用,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美丽龙岗。近年来该区实施水、空气、土壤、噪音等污染治理协同推进模式,积极探索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共治新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生态体系。

为使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持续开展工业大气污染物治理、道路清扫保洁、工地扬尘治理、餐饮油烟整治等“深圳蓝”大气质量提升行动,龙岗区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98%。

为减少噪声扰民现象,持续开展建筑施工、交通、工业、社会生活等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督促施工单位采取降噪措施,强化噪声执法力度,让辖区居民拥有宁静舒适的生活空间。

与此同时,拿出更实举措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试点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加快国际低碳城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坪地国际低碳城内,绿道与湿地环绕着幢幢建筑,生态与产业融合生长,鲜活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减量“龙岗模式”

日前,龙岗区人大代表大讲堂之垃圾分类大讲堂开进了布吉街道。罗岗社区志愿者谢桃生义务授课,讲解如何减少垃圾的生产,如何系统化地对垃圾进行分类、打包、运输、处理。

类似的宣传活动去年在龙岗开展了千余次。有些小区已经自发地成立了物管与义工、社工组成的宣传队伍,入户进行指导,初步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减量“龙岗模式”。

以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为重点攻坚领域,龙岗在各街道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试点工作,全面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同时,通过推广实施“物业主导督导”“‘双工(社工+义工)’联动督导”“社区自治督导”“党员先锋示范督导”四种垃圾分类督导模式,加强对小区居民的引导,提升小区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

现在,龙岗已建成九大分流分类处理体系,去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总量全市第一,今年以来垃圾继续减量近11.5万吨。(任任 龙轩)

作者:任任 龙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