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鄉村的民俗堅守

2月14日,中國農曆正月十五,西方情人節“巧遇”中國元宵節。都市裏的年輕人在燭光下與“佳人”共度浪漫時光時,“客家祖地”福建連城的客家鄉親卻在煙花綻放、爆竹聲聲中,走古事、遊大龍,一起狂歡鬧元宵。

 

  “嗵!嗵!嗵!”三聲神銃巨響,引爆連城羅坊一年一度的“走古事”盛會。

 

  七棚“古事”在陸上“走”了兩天之後,終於在中午12點列隊衝下河床。在深達半米、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百餘名青壯年分別抬著七棚“古事”逆水而上,競相奔“走”,將活動推向高潮,引來河岸上萬名圍觀者齊聲歡呼。

 

  “走古事”是當地客家鄉親鬧元宵的盛大活動,以連城羅坊最為壯觀。“走古事”就是將兩名十歲左右的男童裝扮成古代英雄人物,粧畫臉譜,身著戲袍。一名扮天官主角,直立在高聳在木欄中間的鐵桿上;另一名男童,則坐在主角的左下方,扮演護官的角色。兩人一高一低組合成一棚,由村民抬著奔跑遊行。

 

  “古事”共有七棚,每棚約重400余斤,分別由二十名左右青壯年扛著,不但要在岸上狂奔,更要在水裏“暴走”。各棚之間相互競賽,看誰“走”得快,“走古事”由此博得了“鄉村狂歡節”的美譽。

 

  “那麼高,我好怕!”9歲的羅鑫太此次被選為扮演第三棚的主角——諸葛孔明。嘴裏喊著“怕”的羅鑫太,臉上卻沒有露出“害怕”的神情,反而是一臉天真的調皮相。

 

  為羅鑫太畫臉譜的是64歲高齡的羅泰金,他曾是村中“走古事”的老手,因年紀漸長而退居“二線”,幹起了“化粧”的活兒。“這是鄉里的‘大事’,不能錯過,扛不動了,化粧也算參與其中。”

 

  羅坊“走古事”吸引了眾多遊客遠近而來,8位來自台灣的媒體朋友也“慕名前來”。台灣桃園的簡金富就是其中一個,中新社記者遇見他的時候,他正手持“長槍短炮”,對著坐在花蓬中的小花童狂按快門,並向記者讚嘆不已,“這個活動真是太特別了。”

 

  “走古事”剛落幕,毗鄰羅坊鄉的連城姑田鎮,一場聲勢浩大的遊大龍活動又緊接著上演。

 

  當天下午五時許,此起彼伏的鞭炮與神銃巨響聲中,姑田鎮沸騰了:一條300余米長的巨龍,開始在村中田間蜿蜒遊行。

 

  聽當地老者介紹,清代至民國年間,姑田遊大龍多達12條;新中國成立後,姑田大龍的條數逐漸減少,到今年就只剩下中堡村和城兜村的兩條了。而這僅有的2條大龍中,又以中堡村華姓村民所出的大龍更引人矚目,因其2012年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龍”。

 

  近年來,大龍的數量減少了,但是各姓村民之間因擎龍而累積下來的情誼未變。不管是哪個姓氏出龍,遠近各個姓氏的村民都會自願前來幫忙擎龍。

 

  今年正好輪到華姓村民“做東”,抬龍十幾年的江木良就自動請纓前來抬龍。他説,當地年輕人都很喜歡自己家鄉遊大龍的活動,有些人為了抬龍而特意延遲外出打工,即便是已經外出的人也多會請假趕回來。

 

  “經常有非姑田人慕名而來,主動要求加入遊大龍的行列之中。抬龍寓意吉祥,同時,大家互相幫助,也是圖個熱鬧。”江木良説。

 

  周曉雯就是久仰“天下第一龍”之名從廣州來到姑田的。“真是太壯觀了!”在一睹姑田遊大龍盛況後,她感言,大城市的傳統節日氣息已經漸漸變淡,而“客家人對民俗文化傳統的堅持令人感動。”

 

  誠然,不管是“走古事”還是“姑田遊大龍”,都是當地村民自發參與,一代代傳承不衰,而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