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裏的台灣端午

粽香裏的台灣端午

台北南門市場“粽子霸主”擂臺賽參賽作品 新華社記者 何自力 攝

 

台灣南北傳統口味粽子云集地——台北南門市場,各粽子業者早就摩拳擦掌等待端午節的到來。早在6月9日,記者就前往南門市場一睹粽香四溢的“粽子霸主”擂臺賽。

 

“湖州粽來自浙江湖州,是許多外省人家鄉的味道。”南門市場自治會會長王銓國告訴記者:“過去台北南門市場售賣的粽子以湖州粽為多,後來也出現富地方特色的台灣南北粽、客家粽、廣東粽、素粽等,迎合不同消費者的口味。”

 

“湖州粽是長形粽,直接以粽葉包裹泡過的生糯米及火腿鮮肉後,以水煮的方式煮熟。”立家湖州粽老闆朱石成表示,“湖州粽口感綿密軟爛,內容除了火腿與鮮肉外,不會多加其他料,讓糯米充分吸收肉香與粽葉清香,味道很是實在。”

 

包括億長禦坊、南園、萬有全、老林記、上海合興等知名老店,也都紛紛拿出自家絕活,一比高下。

 

台灣粽子大致可分為“南北兩派”:北部粽會先將糯米與配料拌炒成油飯,包裝粽葉後,放入蒸籠蒸熟,吸收餡汁原味的糯米粒粒分明;南部粽則將生糯米與炒好的餡料包入粽葉中,整串放入滾水中煮熟,口感上呈現綿密、清爽,較好保持了食材的自然風味,吃粽可搭配沾醬。

 

由於評選結果各家粽子分數相近,王銓國最後宣佈,為了讓南門市場粽子滿足不同顧客的味蕾,決定參加擂臺的粽子都是“粽子霸主”。

 

為迎合年輕世代的口味,在粽子的主料上大膽創新也成為台灣商家的潮流:米豆的,綠豆仁的,薏仁的,紫米的,五穀的可謂別出心裁;除了添加傳統的蛋黃,鮑魚、蠔幹、鰻魚肝的加入,更是實現了粽子的豪華轉身;多彩水果麻糬甜粽,更是甜品愛好者的最愛。會吃粽子不會包粽子,是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端午節選擇。

 

“今天早上出門剛好看見鄰居在包粽子。默默覺得超強!好想走過去問他能不能教我,只是好害羞還是沒去。現在想起來好懊惱啊啊啊!”一為網友在臉書上説。

 

在台灣美食作家焦桐眼裏,包粽子是“經驗與巧手”的活兒。“水煮粽子時需預留澎脹的空間,因為繩子不能綁太緊,也不能太松,像初戀時握著對方的手,柔軟而堅定。”

 

在感嘆粽子的裹法多已失傳,只剩下三角形、包袱形、駝形幾種外,焦桐感嘆:如果沒有粽子,還剩下多少人知道屈原?詩與粽子的關連如此緊密,詩人節改成粽子節料想不太有人反對。一粒粽子,包藏了世世代代華人的血盟記憶和文化想像。

 

端午節前,在宜蘭,呂美麗精雕藝術館,記者見到粽子像那些日常的物件和食物一樣,是精雕大師呂美麗的創作靈感。或是金雕,或是琉璃,粽子這一和端午節緊密相連的食物,在逼真中脫俗,有了格外的神采。

 

50歲的呂美麗説:“我只是想表現鄉土風情、生活氣息和個人對生命的感悟。”她給琉璃粽命名為《包中》,她解釋道:“把最好的果實包在一起,種下無窮智慧與力量,必能盛出結果”。(記者何自力 李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