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享發展機遇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場合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引起沿線及更多國家的共鳴。倡議成為共識,理念成為戰略,“一帶一路”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公共産品,甚至成為聯合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平臺。

經過38年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帶一路”戰略不僅促進了沿線國家發展,促進了中國與沿線各國戰略對接,還直接促進了中國這個“一帶一路”發動機的快速發展。

 

一帶一路大數據

 

包括福建、台灣在內的台灣海峽經濟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起點本身就是規劃中的核心區,本就在“一帶一路”中發揮著核心和引領帶頭的作用。大陸多次提出願意與台灣分享發展機遇,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一系列成果。

4月26日的國臺辦新聞發佈會上,馬曉光局長就説過,我們已經多次做過表示,歡迎廣大臺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享發展機遇,這個態度沒有改變。大陸方面一貫都鼓勵和支持臺商來大陸投資,鼓勵和支持兩岸經濟合作和經濟社會的融合。

但是,蔡英文當選執政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這個共同政治基礎,片面破壞兩岸關係現狀,使得兩岸關係從和平發展階段進入冷對抗階段。台灣當局一意孤行,斷然拒絕了大陸提出的兩岸共享發展機遇的邀請,使得台灣自外于“一帶一路”戰略之外,痛失這一全球性盛舉的參與機會。民進黨當局喜歡把“善意”挂在嘴邊,所作所為卻是一再對大陸進行要挾、挑釁和對抗。這種“兩面派”做法只會讓兩岸關係的“冷對抗”不斷升級,最終損害的是台灣社會的利益,受傷的是台灣的經濟和廣大民眾。

儘管如此,大陸依然願意傾盡所能,為來海峽西岸發展的台灣同胞提供發展機遇,創造各種機會,為促進臺胞融入到“一帶一路”戰略中提供幫助,各方面都在為臺商發展提供各種便利和優惠。例如:5月3日,2017浙江省台資企業創業創新推進會舉行,浙江省將在5年內為台資企業提供總計50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授信額度;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福建自貿試驗區允許台資獨資職業介紹所和人才仲介機構在平潭區落地,為台灣各界人士提供發展機遇和平臺;也是5月3日,海南首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基地”掛牌儀式在海口舉行,而海南省臺辦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扶持台灣青年來瓊創業就業的政策措施。

 

四川台灣産業推介會

 

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曾説,“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産品流、産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現在,越來越多的台灣商人尤其是年輕人看到近年來大陸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欣欣向榮、一日千里,而與之相反的是台灣經濟持續低迷,無法走出經濟困境,大陸對台灣民眾特別是台灣年輕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他們希望到海闊天空的大陸打拼,不願坐困愁城。日前舉行的2017廈門工博會暨第21屆臺交會可以看出端倪,已經有很多在大陸投資的臺商積極投資于智慧製造,兩岸製造産業逐漸創新合作領域,共同發展智慧製造市場;近日,上海台資企業協會在台北舉行招聘會,吸引逾萬人前往求職,熱鬧非凡。

 

上海台資企業台北招聘會

 

5月14日,中國將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多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50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100多位部長級官員以及總共12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國際組織負責人、知名企業家、專家學者等代表參會代表將齊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

在“一帶一路”這一全球性的發展機遇面前,大陸已經敞開懷抱,願意通過各種層面的交流,通過對在陸同胞提供發展機遇,通過各種可能的方式,與台灣同胞共享發展機遇,共同寫好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未來,能否抓住這個機會,台灣的有識之士和有為商人大可思考和行動起來。

                                                                                            (本文作者朱松嶺係北京聯合大學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

互聯互通的“一帶一路”倡議將造福整個人類

2017-05-05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它將合作範圍由點和線擴展到面,不僅會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將造福整個人類。”國際電信聯盟(國際電聯)秘書長趙厚麟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趙厚麟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帶動區域發展,推動互聯互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電信方面的互聯互通。他説,儘管近10餘年來全球電信事業發展迅速,但也存在不足,如區域與區域之間發展水準不平衡,國與國之間的協同發展也有提升空間。

 

他説,“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助於全面提高電信發展水準,更好地促進全球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為此國際電聯將會積極參與。他説,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不帶私利,是想扎紮實實做實事,給當地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些舉措深受發展中國家歡迎,並抱有很多期待。

 

他透露説,在即將於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國際電聯將會與中國有關部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穿針引線,在人員培訓和技術創新等多邊合作項目上提供支持。作為聯合國專門負責電信事業發展的機構,國際電聯希望借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大好時機,探索如何更好地促進全球電信事業的發展,尤其在廣大發展中國家。

 

趙厚麟説,電信事業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主要引擎之一,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包括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沒有一項能脫離電信技術。他表示,電信事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如目前全球尚有一半人口不能上網,而2014年國際電聯提出到2020年全球上網普及率要達到55%,2015年至2020年新增上網人口要達到15億。他希望國際社會能加強對發展中國家電信事業的投資,而發展中國家需要創造良好環境鼓勵投資,也需要像中國這樣的合作夥伴。他表示,國際電聯將繼續致力於新技術開發和技術標準的制定,爭取在2019年公佈全球5G標準。

 

在談到中國電信事業發展時,趙厚麟説,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主要是跟隨學習,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進入積極參與階段,而近年來,中國已引導或主導一些電信技術標準的制定。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在電信與信息技術領域自主創新取得的成果得到了世界同行讚賞,從根本上改變了外界對中國在該領域能力的懷疑。

 

他同時表示,中國還應加強信心,樹立積極爭取引領世界技術發展的意識,而不要總把自己放在小學生位置上。他説,國際電聯也會進一步加強與中國政府和企業合作,推出更多合作項目,共同推動電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

展開全文

去“一帶一路”投資 了解國別稅收幫你省大錢

2017-05-05

好多企業眼下盤算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並購,拓展海外業務,其中也有不少中小企業甚至個人創業者躍躍欲試。“一帶一路”國家眾多,怎樣選擇投資國?投資國的稅收情況和風險都有哪些?能不能合法省錢?這些信息咱能掌握和駕馭嗎?

 

“五一”之前,國家稅務總局在上海(國際)納稅服務中心舉行《國別投資稅收指南》(簡稱《稅收指南》)新聞發佈會,集中發佈40個國家的《稅收指南》,等於手把手教“走出去”企業了解東道國稅收政策,有效防範稅收風險。截至目前,國家稅務總局已發佈59份《稅收指南》,基本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以及境外其他主要投資目的地啦!

 

還真要給這樣的國別稅收指南點個讚,按圖索驥,或者直接撥打12366熱線,可以減少企業不少煩惱。且讓大江東工作室的東姐來解個讀。

 

去“一帶一路”投資 了解國別稅收幫你省大錢

 

《國別投資稅收指南》發佈會現場。

 

我國稅收協定網絡延伸到106個國家和地區,建成世界上第三大稅收協定網絡

 

中國企業鉚足了勁兒往外走,懷裏揣一份兒《稅收指南》,那是必須滴!

 

回看2016年,我國對外投資規模那是海了去了——據商務部數據顯示,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都有咱中國企業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對“一帶一路”沿線53個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而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也高達6.3萬億元人民幣。這回知道咱“一帶一路”倡議為啥廣受沿線國歡迎了吧,妥妥滴共贏啊!

 

為了“贏”得舒心,投資量越大,越得洞悉東道國稅收情況及風險。

 

像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就為此頭疼過。

 

思源從事輸配電電力設備的研發、生産和銷售以及變電站總包工程的設計、建造和交付,這正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急需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一。2016年,思源新簽海外訂單1.1億美元,2017年還將新簽海外訂單3億美元,投資包括印度、墨西哥、肯尼亞、迦納、俄羅斯、阿聯酋、瑞士等十幾個國家。

 

思源海外財務總監鄭典富説,由於對相關國家稅收法律不熟悉,法制環境也有差異,公司曾經遇到一系列比如投資企業身份認證、投資的限制條件、當地各項稅收的徵收範圍和依據,雙邊稅收抵免等問題。“還好,和國內稅務主管機關和稅收熱線的諮詢,都得到熱情回應,及時解決了。”

 

噹噹當,敲黑板啦——重點提示走出去還想合法省錢的企業:2015年4月,國家稅務總局制定出臺了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十項稅收措施,細化配套政策和實施方案。截至2016年底,我國稅收協定網絡覆蓋全球106個國家和地區,談簽數量位居世界第三。與包括絕大多數“一帶一路”國家在內的11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雙邊稅收合作框架,充分利用雙邊協商機制,為境內外納稅人消除國際重復徵稅,僅2014-2016三年就開展雙邊協商181例,為跨境納稅人消除重復徵稅131.8億元。

 

走出去遇上稅收難題,問詢稅務部門,還真能解決難題且節約成本哈!

 

“走出去”投資,不僅僅看稅率,還有許多優惠、風險等要件需要關注

 

稅務總局2013年開始探索分國別稅收信息收集工作,2015年建立國別稅收信息研究工作機制。此次集中發佈的40份《稅收指南》主要圍繞境外投資目的地整體營商環境、主體稅種、徵管制度、雙邊稅收協定(協議或安排)等方面內容。

 

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司長廖體忠説,《稅收指南》可以讓“走出去”企業更有底氣,快速熟悉境外投資目的地基本稅收信息,大幅降低企業對投資目的地稅收信息收集難度,既減輕企業的稅法遵從成本,又利於企業防控稅收風險。

 

從頒布的《稅收指南》看,稅收不僅僅看稅率,還有許多優惠、風險等要件需要關注。

 

去“一帶一路”投資 了解國別稅收幫你省大錢

 

大數據顯示國別稅收情況。

 

某公司是知名機車生産企業,行銷全球24個國家和地區,為非洲的尼日利亞、利比亞、南非等10余個國家提供各型內燃機車數百台,是中國在非洲出口內燃機車覆蓋國家最廣、數量最多的企業。2016年,公司調整投資方向,擬投8000多萬美元在某國承包建設兩座電站項目。工程開始後,該公司測算的項目稅收成本較高,可能造成經營虧損。企業的主管稅務機關得知,利用國別稅收信息研究的工作成果,幫助企業對複雜的東道國稅制進行解析,該公司意識到他們的稅收成本測算方法並不完全符合東道國稅收規定。在對工程項目稅收成本重新測算後,該公司與境外發包方協商,調整了承包合同金額,成功降低項目稅收成本,增加了945萬美元的利潤。

 

東姐給出這個案例,想提醒出門兒的企業:不同國家,有不同稅收規定,其他優惠掌握好了,也能節省稅收成本。看來,跨國投資,稅率多少僅僅是一方面,還有更多的優惠、抵免政策以及風險值得揣摩。

 

去“一帶一路”投資 了解國別稅收幫你省大錢

 

在上海稅收文化主題館,點擊世界地圖,就能查閱國別稅收情況。

 

要想不花冤枉錢,就得了解雙邊稅收協定及稅收爭議解決機制

 

“一帶一路”跨國投資,會涉及兩國甚至多國稅收制度,發生稅收爭議在所難免,如何解決?這裡道道不少。

 

從稅收爭議主體來看,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兩國政府就稅收協定適用産生爭議;二是一國政府與跨國納稅人在徵稅上産生爭議。對此,不同國家處理方式不同,把握爭議處理方式就很要緊了。

 

有家中國企業,是世界上産銷量最大的注塑機製造商,建有五大全球生産銷售基地。在開拓海外市場過程中,企業遭到海外對手的市場擠壓和激烈競爭,營運資金面臨極大挑戰。那麼,有些稅收是否可以優惠?稅務機關根據與相關國家稅收協定待遇管理等規定,及時輔導企業,享受合理優惠,解決了爭議難題。企業累計享受協定優惠4000萬餘元,真金白銀啊,給企業集團境外資金鏈週轉解了困,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更牛了。

 

東姐忍不住提醒,出國門投資,對東道國稅收的一些特別爭議處置,要特別注意,這對企業及個人稅收會産生特別影響。

 

比如挪威,技術服務費與技術轉讓費的區分問題是稅收協定爭議高發地帶。中國居民企業或個人向位於挪威的商業客戶提供技術服務並收取技術服務費,屬於稅收協定規定的營業利潤,中國居民無須在挪威繳納所得稅。但是,如果中國居民的技術服務行為兼具技術轉讓使用行為,就容易引發稅務爭議。這種混合行為極易被挪威稅務當局全盤認定為技術轉讓行為,屬於特許權使用費,會要求繳納所得稅。面對這樣的爭議,中國居民應當事先主動做好區分,明確技術服務與技術轉讓的兩部分收入,避免增加稅收成本。

 

去“一帶一路”投資 了解國別稅收幫你省大錢

 

12366上海(國際)納稅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接受諮詢。本組圖片由胡稅軒攝

 

去年1月,12366上海(國際)納稅服務中心建立,11月18日,中國國際稅收服務熱線在該中心開通,進一步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對外經貿合作提供稅收諮詢服務。

 

某企業在一帶一路等國家有多個承包工程項目,涉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當地“走出去”的龍頭企業。該企業主管稅務機關通過蒐集境外稅制、徵管案例相關信息,編寫了包括協定、國外稅制、風險提示等內容近40萬字的《“走出去“企業稅收遵從指南》幫助企業全面掌握境內、外稅收知識。通過逐項核準企業境外所得稅稅種、稅負,指導企業依法納稅、避免錯繳,通過輔導企業正確辦理境外所得稅收抵免,近5年幫助企業消除跨境雙重徵稅2.18億元。

 

噹噹當,東姐再敲黑板——企業與個人在“一帶一路”國家遇到跨國稅收事宜,不用慌,可以查閱《國別稅收指南》,也可以致電12366諮詢,通過電話,聯繫稅務部門,以找到解決思路和方案(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謝衛群)

展開全文

一張圖告訴你什麼是“一帶一路”

2017-05-04

一張圖告訴你什麼是“一帶一路”

展開全文

“一帶一路”正重塑世界經濟地理

2017-05-02

1956年,毛澤東曾説過,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如今,中國已經能夠也應當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5月14日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成為中國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成為中國引領世界發展的亮色。

 

如何看待這次高峰論壇召開的重大意義?

 

第一,“中國方案”將引領國際合作。“一帶一路”是中國首倡的國際合作倡議,此次論壇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就此主辦的規格最高的國際會議。論壇將為世界經濟衝破低迷困境、扭轉“反全球化”逆潮提供更強大的正能量。

 

第二,“中國方案”將成為影響範圍極廣、程度極深的國家間合作計劃。“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伊始就明確表示,既面向所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向所有域內和域外國家開放。此次論壇期間,各方將進一步總結3年多的成果經驗,匯聚更大智慧、凝聚更多共識,吸引更多夥伴一道共襄盛舉。

 

第三,“中國方案”將從地區性合作升級為國際性合作。此次論壇已有110個國家的官員、學者、企業家及金融界、媒體等各界人士確認參加,總數達到1200多人,涵蓋歐、亞、北美、拉美、非洲等地區。“一帶一路”倡議超越了傳統的地域限制,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認可,成為真正的全球化合作平臺。

 

經過3年多發展,“一帶一路”已經從理論構想變為創新實踐,進入全面推進務實合作的新階段。此次論壇將有哪些看點值得期待?

 

其一,達成合作協議數量更多、層次更高。目前,中方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就共建“一帶一路”簽署了合作協議,此次論壇期間這一成果有望擴大一倍,再與近20個國家和20多個國際組織商簽合作文件。同時,此次論壇將推動參與各方深入對接政策舉措,協商確定下一階段重點合作領域,構建戰略對接、規劃對接、政策對接的高層次合作平臺,帶動提升地區整體發展水準。

 

其二,推動“一帶一路”工作的落實更加務實高效。此次論壇的召開,將形成未來數年內“一帶一路”的整體合作規劃和行動方案,有望形成類似G20的工作機制,為實質行動奠定基礎。論壇期間,各方將進一步梳理對接重點合作項目,制定合作項目清單,確保項目落地,進一步強化“一帶一路”框架內雙邊、多邊合作機制的帶動作用。

 

其三,此次論壇召開,將推動世界經濟互聯互通邁出堅實一步。“一帶一路”的本質,是一場規模宏大的、極其深刻的、相互關聯的重塑世界經濟地理革命,其關鍵是實現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初步預計,此次論壇上,中方有關部門將與沿線國家對口部門共同制定近20項行動計劃,涉及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産能合作、貿易投資等多個領域。這將進一步重塑“一帶一路”經濟地理,實現歐亞非大陸一體化和共同發展,最終重塑世界經濟地理,推動全球基礎設施現代化,提高全球經濟增長,實現全球一體化。

 

此次論壇召開,不僅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也昭示著中國將以更加自信的姿態當好經濟全球化的倡導者、推動者和引領者。

 

(作者分別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胡鞍鋼、張新)

展開全文

專家:“一帶一路”建設不劃小圈子、不走尋常路

2017-04-27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 陳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吸引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更有諸多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經貿合作區如火如荼地推進。在不少專家看來,“一帶一路”建設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就在於其“與眾不同”。

 

專家:“一帶一路”建設不劃小圈子、不走尋常路

 

資料圖:魏建國演講

 

“‘一帶一路’倡議與其他國際合作機制的最大不同就是‘非排他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在近日召開的“國際經濟形勢”專題研討會上表示。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亦持相同觀點。他認為,以前建立的國際合作機制更多地強調“共同動作”,強調組織內成員的同步性,而“一帶一路”則更強調“包容”和“和而不同”。

 

劉衛東認為,倡議全球化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在過去30年中,新興經濟體正逐漸變成全球産業結構的重要部分,全球化向“多元”模式發展,這意味著世界更需要包容性的全球化。“‘一帶一路’秉持開放包容、平等互利的建設理念,不劃小圈子,不搞‘一言堂’,維護文化和宗教的多元性,體現了包容性全球化的需要,是基於和平與發展的思維建立起來的。”

 

現行的國際合作機制大多都有十分詳實複雜的合作規則和規範,用於約束成員國的行為,而《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僅有短短8000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指出,如果説其他合作機制更多的是以規則為導向,那麼“一帶一路”倡議則是以發展為導向,傾向於在發展的過程中探討雙邊或多邊更多新的合作可能性。

 

劉衛東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是不同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的對接,合作道路、方式都是多元性的。

 

“目前,面向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合作平臺嚴重不足,‘一帶一路’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彌補了發展中國家在公共資源上的缺陷。”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表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一帶一路”沿線産能嚴重短缺,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將全球過剩的産能送到産能短缺地區,從而促進全球經濟再平衡。另外,“一帶一路”倡議使貧窮落後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將為全球安全形勢作出貢獻。

 

劉衛東指出,“一帶一路”沿線政治風險、制度風險、經營風險都比較高,也是全球投資比較薄弱的地方,企業走進“一帶一路”不能過急,要學會負起社會責任,穩中求進,正視風險。(完)

展開全文

臺商心態也需“轉型升級”

2017-04-28

據媒體報道,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近日在參加一個座談會時聲稱,30年來,臺商在大陸經濟成就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隨著大陸快速發展,臺商已失去資金、技術優勢,在面對經營新挑戰時,需回到台灣或往“新南向”國家發展。

 

事實真的如此嗎?根據大陸商務部臺港澳司的統計,2016年全年,大陸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3517個,同比上升18.7%,實際使用台資金額19.6億美元,同比上升27.7%。也就是説,臺商對於大陸投資的熱情不僅沒有減少,還在繼續增加。

 

不可否認,近些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部分臺商在大陸的經營的確遇到了一些困難。有三家知名台資食品企業自2014年以來,營業收入已經持續3年下滑。然而,與此同時,呷哺呷哺火鍋自2011年以來,營業收入3年來連續增長,累計增幅46%。類似的還有,某台資百貨在大陸的營業額下滑、門店數量不斷減少,與此同時,大潤發超市在大陸的營業額和門店數量卻一直在持續增長。

 

為什麼有的臺企遇到了困難,而有的臺企卻能夠不斷成長?恐怕這與臺企的經營觀念和市場策略息息相關。

 

早年間,大陸經濟發展水準落後於台灣,當時臺商只要把他們的産品、服務推廣到大陸,自然就賺得盆滿缽滿。久而久之,臺商對大陸市場形成了一個俯視的態度,變得不關心大陸市場的需求狀況和消費者特點,因為在他們看來,消費者天然地喜歡臺商的産品和服務。

 

但隨著大陸經濟的飛速發展,大陸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及對産品的需求層次都在不斷快速提升,臺商的産品和服務在大陸自然也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這種情況下,如果臺商能夠改變過去俯視的態度,蹲下來認真傾聽大陸消費者的聲音,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創新升級産品、服務,就可繼續保持優勢。反之,如果某些臺商不思改變,産品、服務的迭代更新無法跟上大陸消費者日新月異的需求,那麼,其在大陸的營業額勢必不斷萎縮。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建設、自貿試驗區建設……如今大陸的改革開放正在為臺商提供越來越廣闊的空間,大陸市場給臺商的機會不會變少,只會增加。正如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所説,台資企業在大陸仍然是大有可為的,大陸方面真誠地願意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作者為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展開全文

張志軍:臺商始終是兩岸關係發展的積極推動者

2017-04-27

張志軍:臺商始終是兩岸關係發展的積極推動者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26日在成都出席“四川—台灣産業合作推介會”。張浪攝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26日在成都出席“四川—台灣産業合作推介會”並致辭。

 

張志軍表示,去年以來,台灣局勢發生重大變化。面臨兩岸關係複雜嚴峻形勢,大陸堅持對臺大政方針毫不動搖,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努力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維護和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張志軍表示,大陸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為拓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他説,今年一季度大陸GDP增速達到6.9%,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充分表明大陸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仍有巨大發展潛力。“十三五”規劃中關於兩岸合作專章,為台資企業參與其中作出了安排,也再次表明瞭大陸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真誠意願,希望臺商抓住歷史性的機遇,積極進取,不斷開拓大陸市場,紮根大陸發展。

 

張志軍指出,大陸政策支持力度不減,為廣大臺商投資興業注入了更大助力。今年年初,國務院發佈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20條措施,在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享受《中國製造2025》政策等方面,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為臺商在大陸營造更好的投資經營環境。張志軍説,國務院臺辦和有關部門以及各地政府重視解決台資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並推動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積極協助台資企業參與“互聯網+”,開拓大陸內需市場。

 

張志軍説,臺商始終是兩岸關係發展的積極推動者和堅定支持者,因為他們深知,只有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他們的事業發展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今天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關鍵在於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分裂。兩岸企業家勇敢承擔起應盡的責任,以實際行動表明我們的立場和態度,不僅僅是為了企業自身的發展,更是為了兩岸的骨肉同胞,為了我們民族的未來。(完)中新網成都4月26日電 (王鵬 楊珺)

展開全文

上海臺商返臺招聘 盼青年跨出小確幸邁向大舞臺

2017-04-17

上海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15日攜手105家台資企業返臺舉辦徵才博覽會,提供818個崗位職缺。

 

這是上海台資企業協會首度組織返臺徵才。該協會會長李政宏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舉辦以“世界的上海、築夢的舞臺”為主題的徵才博覽會,是期盼為台灣青年提供到上海就業發展的機會,幫助台灣青年拓展職業生涯規劃。

 

他説,上海是一個國際化都市,許多世界知名企業雲聚於此,台灣青年到上海拼搏能遇見很多業界精英,更加開拓全球視野。

 

上海新飛虹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胡興中也説,盼望有夢想的台灣青年跨出勇敢一步,跨出生活中的“小確幸”,贏得一個更有機會、有挑戰的未來。

 

近來,台灣青年就業難、薪資低落問題引發持續關注。台灣1111人力銀行此前調查顯示,近8成青年在職場上最不滿意的方面是“薪資太低”,生活上最沉悶之處在於“存不了錢、買不了房”。赴大陸尋找機遇成為台灣青年的熱門選擇,3月份舉辦的2017年台灣大學校園徵才博覽會上,台灣水泥、富邦金控、鴻海集團等企業徵才、赴大陸工作即受到熱捧,報名踴躍。

 

在15日上午舉辦的徵才博覽會上,1452平方米展館內設有53個招聘展位及多個諮詢服務台,為參加應聘和諮詢的台灣青年提供就業服務。而前來徵才的台資企業包括旺旺集團、華碩電腦、技嘉科技、南僑集團等。

 

李政宏分析,大陸有更廣闊的舞臺,更完善的薪資結構。實習期間的薪資大約四千到六千人民幣左右,而轉正後的薪資大約六千到八千人民幣左右,且有不少企業提供宿舍或住房補助,相信會對台灣青年有相當的吸引力。

 

多名台灣青年表示,此次參加招聘會不僅是看重薪資收入,更是看重大陸市場的廣闊。

 

28歲的台北青年李常盛説,他學習金融專業,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有更廣闊的舞臺與機遇。擁有軟體開發經驗的陳銘山説,希望先去上海接受良好的鍛鍊,積累經驗與渠道,未來將尋求合作投入到創業中去。

 

台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也指出,西進大陸實習或就業仍是台灣青年的巨大機遇,也希望台灣青年登“陸”實習或就業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完)中新社台北4月15日電 (記者 龍敏 劉舒淩)

展開全文

中評社:臺商在大陸仍大有可為

2017-03-27

中評社27日發表評論説,博鰲論壇3月26日舉辦了以“新形勢、新機遇、新合作——大陸擴大開放與兩岸經貿合作”為主題的兩岸企業家圓桌會議,探討在世界經濟低速發展的背景下,臺商如何抓住大陸發展的機遇。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在説,雖然兩岸的關係受到衝擊,但大陸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政策不會改變,支持臺商、臺企在大陸發展的政策不會改變。“去年我們修訂《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對台資企業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今年我們頒布了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二十項政策。我們還將研究出臺便利臺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的舉措。”

 

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巡視員劉洪寬則在圓桌會議上,為台灣企業家解讀了今年大陸發佈的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通知的“國務院5號文件”。劉洪寬説,這些措施的共同特點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創造公平競爭的投資環境。這些政策措施,全部沒有保留地適用於台資企業,希望廣大台資企業抓住機遇,在大陸實現更大的發展。

 

文章説,我們知道,臺商在大陸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過程中做出了積極的、重大貢獻。隨著大陸各种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許多台資企業目前也面臨發展的瓶頸或轉型的挑戰。

 

但實際上,在新的內外形勢下,大陸有更多、更大的發展機會,包括東部沿海地區的升級發展、中西部地區的大開發、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落實等,都為臺商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在政策上,從以上陳德銘會長及劉洪寬巡視員的發言或解讀來看,大陸歡迎臺商投資的政策不但沒有變化,而且還更加完善、更加開放,為臺商投資提供更多的服務、更多的保障。加上大陸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因此,我們認為,臺商在大陸仍大有可為! 

展開全文

以變應變:老臺商黃宏洲的“大陸生存法則”

2017-05-04

20餘年間,臺商黃宏洲在大陸的創業足跡遍佈廣東、福建、江蘇、安徽等省份,事業橫跨建築、機電、酒店、環保、現代農業等領域。大陸在變,市場在變,産業發展趨勢在變。應對種種變遷,臺商如何免遭淘汰而能夠不斷拓展事業版圖,有何生存法則?近日,這位資深臺商在安徽合肥接受新華社與台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聯合採訪,講述了自己一路求新求變的大陸創業故事。

 

把握大趨勢:將事業重心轉移到大陸

 

上世紀60年代,黃宏洲出生於台灣嘉義的一個小山村,父母都是菜農。讀小學時,每天徒步6公里上下學,“一年吃不到十次肉”。談起兒時貧窮,他笑稱,自己的孩子常常以為“老爸在講天方夜譚”。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黃宏洲很快學會獨立。二十歲出頭,他便和弟弟合夥經商,從建築營造、機電安裝到垃圾清除,只要是能賺錢的營生,什麼都幹。“台灣曾是世界矚目的‘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期可謂‘遍地黃金’。但到了上世紀末,發展速度開始回落,很多臺商將目光轉向大陸。”黃宏洲説。

 

1995年起,兄弟倆來到大陸發展。最初在廣東東莞,隨後一路北上,在福建廈門短暫停留後,2000年落腳江蘇昆山,正式將事業重心轉移到大陸,把機電、餐飲、娛樂行業經營得風生水起。

 

2011年,大陸有關部門確定了首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區)。這讓黃宏洲第一次將視野投向東部沿海以外的內陸省份。

 

抓住新商機:投身環保産業

 

兩年後,黃宏洲應邀在合肥投資興建安徽省第一家餐廚垃圾處理廠,將台灣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經驗運用於解決大陸城市日漸面臨的“垃圾圍城”難題。他還中標合肥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25年的特許經營權。

 

“大陸對環保越來越重視,一系列政策既是嶄新機遇,也讓我們堅定了信心。”黃宏洲説。

 

餐廚垃圾平時被稱作泔水,主要由飯店食堂産生,和家裏産生的廚余垃圾不同,餐廚垃圾油脂、水分和雜質都更多。黃宏洲投資運營的工廠採用微生物高溫發酵技術,變餐廚垃圾為有機肥,並能實現對周邊環境的零排放。

 

創業難免遇到種種困難。黃宏洲説,投産後很快發現,當地餐廚垃圾中包括生活雜物在內的一般垃圾比例過高,有些餐廚垃圾則是幹料被撈走,只剩下廢水……這些“意料之外”的情形導致原有的垃圾全自動分揀處理技術無法完全適用。

 

“遇到問題就必須應對,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黃宏洲奉行摸爬滾打數十年總結出的“變字決”,不惜成本追加資金投入改造,讓現有技術變得更加“接地氣”。如今,這座工廠日處理餐廚垃圾約200噸,産出的有機肥供不應求。

 

順水推舟。黃宏洲又在安徽廬江台灣農民創業園設立科研基地,引進台灣水稻、水果、蔬菜等品種。在他看來,這不僅可以構建起完整的現代農業産業鏈,還可以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園,助推兩岸農業科技研究與合作,幫助當地農民創收。

 

掌握生存法則:“以自我改變去應對外界變化”

 

“過程很精彩,白手起家,一步一個腳印,很艱辛但也很溫馨。”回首在大陸打拼的心路歷程,黃宏洲感慨萬千。

 

從經營傳統産業到投身環保産業,從東部沿海到內陸地區,黃宏洲的發展軌跡契合了近年來臺商在大陸轉型升級和梯度轉移的大趨勢。他説,這些年最重要的經驗就是以自我改變去應對外界變化,保持好奇心,不畏失敗。

 

“危機是轉機也是商機”,這是這位合肥市台資企業協會會長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他説,曾經的貧窮和父母的教導讓自己學會堅韌地適應環境,習得外界公認“第一代臺商”身上最寶貴的拼搏進取精神。

 

伴隨大陸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鼓勵“雙創”的各項政策,台灣青年“登陸”創業成為新的潮流。每當有人向黃宏洲請教,他都會鼓勵説:“沒有什麼好怕的,就來闖闖看。只要肯拼,有專業、有本事,大陸始終是年輕人創業的天堂。”

 

黃宏洲辦公室的書架上陳列著不少瓷器、玉器,還挂有一幅以“高山流水”為題的水墨畫,另一側墻面上則是《中國地圖》和《安徽省地圖》。受訪時,他身著一套筆挺的中山裝,談起人文歷史、山河地理如數家珍。他説:“企業成長是一種成就,為社會民生有所貢獻則是更大的成就。”

 

從而立之年來大陸打拼,到如今已年過半百,黃宏洲依然樂此不疲地開拓著自己在大陸的事業。數年前,兄弟倆還把父母從嘉義接到大陸常住。

 

“我已經對這塊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當別人問我是哪人,我會説,我是新大陸人、新安徽人。”黃宏洲説。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