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可可西裏 你好 鼓浪嶼

你好 可可西裏 你好 鼓浪嶼

 

藏原羚站在可可西裏的一處坡頂。新華社記者 王 博攝

 

你好 可可西裏 你好 鼓浪嶼

 

空中俯瞰鼓浪嶼。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攝

 

從正在波蘭克拉科夫召開的第四十一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連連傳來喜訊:經世界遺産委員會21個成員國代表的審議和表決,青海可可西裏于7日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第二天,評委會主席再次敲錘,福建鼓浪嶼也成為世界文化遺産。至此,我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産。

 

申遺前問題和困惑不少

 

可可西裏藏語意為崑崙雪山之地,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總面積約600萬公頃,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長江中下游水資源提供保障。在這裡,擁有野生動物多達230多種,獨特的生態條件和與此相適應的植被類型,為藏羚羊等青藏高原特有的哺乳動物提供了適宜的棲息地和遷徙通道,最多時曾有20萬隻高原精靈生活在可可西裏。

 

然而,20世紀後期,藏羚羊絨製品沙圖什披肩在西方走俏,一件沙圖什披肩至少需要三四隻藏羚羊的羊絨,大量藏羚羊遭受獵殺,數量驟減,最少時不足兩萬隻。時任治多縣委副書記的索南達傑,曾12次率隊由崑崙山口進入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可可西裏無人區腹地。1994年1月18日,在押送18名偷獵者和繳獲車隊途中,40歲的索南達傑被盜獵者殘忍地射殺在可可西裏零下40攝氏度的雪地裏。

 

申遺成功之前,鼓浪嶼雖然不像可可西裏那樣有著驚心動魄的故事,但也遇到過困惑和迷茫。

 

鼓浪嶼中華路21號,一幢3層的小洋樓格外引人注目。清水紅磚墻、哥特式尖券拱窗,外加窗洞上一雙形似貓頭鷹圓睜著的雙眼。這裡便是很多老鼓浪嶼人口中的貓頭鷹樓。

 

將近一個世紀之前,這是英國亞細亞火油公司的舊址。百年之後,這棟建築歷經被違法搭蓋的幹貨賣場侵佔,主樓還被改成家庭旅館,曾經的美麗容顏漸漸失色。“這些和鼓浪嶼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建築與場所,由於歲月侵襲和人為破壞,逐漸黯淡了容顏,喑啞了聲音。”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管理中心主任蔡松榮介紹道。

 

在過去一段時間裏,鼓浪嶼的定位似乎有點搖擺不定,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人文價值也並未得到充分的釋放和利用。“一直以來,人們更多地從自然風光上認識鼓浪嶼。”廈門文史專家、鼓浪嶼歷史研究者吳永奇説,“鼓浪嶼是中國古代海洋文化和近代中西交流的標本,如果把歷史文化的因素忽略了,那就太可惜了!”

 

申遺時努力和付出很多

 

近年來,伴隨著鼓浪嶼歷史文物古跡保護修繕工作的推進,違建被拆除,建築及庭院景觀恢復了昔日的風采。貓頭鷹樓上,“亞細亞”的字樣被修復原樣,鷹眼形狀的窗戶恢復之後再次炯炯有神。去年夏天,外圖台灣書店在此安家落戶,使這裡成為鼓浪嶼一個優雅別致的文化地標。除了庭院裏的花香,樓裏也飄散著書香,而在睡蓮、三角梅的掩映下,貓頭鷹樓更美了。

 

2012年,鼓浪嶼被正式列入中國申遺預備名錄後,廈門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11月做出了全面推進鼓浪嶼整治提升工作的決定,明確將鼓浪嶼定位為“文化社區+文化景區”,注重文化、生活和業態的內涵提升。“在鼓浪嶼整治提升和申遺的推動下,我們或修舊如故,或還原最初容顏,讓古老建築煥發出新的光彩。”蔡松榮説。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我國還將做好鼓浪嶼後續保護管理及展示利用工作,合理控制登島遊客數量、改善遺産本體保護狀況、提升監測管理工作能力和水準,將更加美好的鼓浪嶼展現給公眾。

 

長年被閒置和遺忘的毓德女學經過改造,成為梳理鼓浪嶼教育沿革的展示館,向人們講述著林巧稚、周淑安等鼓浪嶼教育名家的勵志故事;租界時代的公審會堂,違規建築得以拆除,成為街道公共議事理事會場所……和貓頭鷹樓一樣,在提升和整治的過程中,鼓浪嶼上53個文化遺産核心要素都得到修繕,對其開展長效保護的遺産監測管理中心、遺産檔案中心等體系也均建立起來。此外,街區立面整治、市政設施改造、道路修補、綠化美化等也在同步推進。

 

保護藏羚羊的工作開始得更早。青海省政府1995年建立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1997年底又將其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個為保護藏羚羊而設置的自然保護區。經過政府、社會力量、民間環保組織的共同努力,如今藏羚羊已從瀕危物種中剔除,可可西裏腹地的藏羚羊種群數量已超過6萬隻。

 

據青海省住建廳申遺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青海可可西裏申遺項目2014年底正式啟動,兩年裏,青海省組織專家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難開展大量實地調研,且按照國際慣例編寫材料,並設計了管理計劃和措施。

 

終於,他們的付出得到了認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技術評估報告給出這樣的評價:這片嚴酷的荒野一望無垠,美景令人讚嘆不已,仿佛被凍結在時空中,然而其地貌和生態系統卻在不停地變化。

 

申遺後保護要求更高

 

“鼓浪嶼四週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悠揚的鋼琴聲、淺吟的大提琴伴著一陣歡快的歌聲從鼓浪嶼鹿礁路的一戶人家飄出。這裡正在進行的是一場小型家庭音樂會,彈鋼琴的女孩名叫方思特。

 

“這樣的場景在我家經常上演,因為音樂是鼓浪嶼人生活的一部分。”方思特,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館長。鼓浪嶼素有琴島的美譽,家庭音樂會更是成為島上富有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可近年來,由於旅遊經濟大潮的涌入、本地人口的外遷,鼓浪嶼上以家庭音樂會為代表的音樂文化傳承一度面臨斷檔的危險。

 

作為鼓浪嶼申遺顧問的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主任呂舟教授表示,申遺團隊將歷史建築與周邊環境、文化生態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強調通過遺産保護和申報推動三者的整體保護,尤其注重將鼓浪嶼原來斷裂的文化重新連起來,幫助新鼓浪嶼人建立對這裡文化特質的認同感,使當地獨特的文化發展並延續。

 

“2012年,當時政府提供場地,讓我們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辦音樂之家音樂會,採取複製家庭音樂會的形式,把對鼓浪嶼懷有相同感情的人湊在一起,組建新的家庭音樂會。”回憶起第一場音樂會時的情景,方思特還有些小激動,“全場705個位置座無虛席,連臺階、走廊上都站滿人。”

 

“活態傳承鼓浪嶼文化,讓文化重新‘佔領’鼓浪嶼,是鼓浪嶼今後發展的方向。”鼓浪嶼管委會主任鄭一琳表示。申遺成功之後,如何保護髮展成為更加重要的議題。“申遺不是最終目的,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産才是根本。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目的,在於使人類創造的文明能夠傳承下去。”蔡松榮説,未來將繼續保護珍貴的歷史遺産和文化場景,傳承鼓浪嶼歷史文化的精髓,以及這一國際社區的文化多樣性。

 

“申遺不是目的,保護才是根本。”青海省住建廳廳長姚寬一説出了同樣的話,“可可西裏申遺將讓全世界進一步認識青藏高原,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強化管理、加強保護的過程,可以喚起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

 

按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要求,青海省政府部門將遵守“不在遺産地範圍內為根除小型哺乳動物鼠兔採用毒殺行動”“不強制安置或遷移遺産地緩衝區的傳統牧民”等承諾。

 

此外,可可西裏的金礦、可燃冰等資源對不法分子仍有很大的誘惑,對可可西裏未來的保護工作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此外,草原退化和荒漠化也是威脅,生活在保護區域的牧民,要實施放牧禁令,考慮自願移民安置。

 

可可西裏管理局森林公安分局副局長羅延海説:“在高寒缺氧的數萬平方公里的無人區,林業民警數量嚴重缺乏,在日常搜山行動、打擊重點偷獵者時常感到警力不足、裝備不足。期盼申遺成功後,有更多的力量加入我們的隊伍,保護好可可西裏是林業民警的承諾。”

 

長期致力於可可西裏保護的志願者孫暄認為,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操作指南、中國自然保護區保護條例等國家公約和國家法律,申遺成功,意味著可可西裏腹地九成以上的區域將被作為嚴格意義上的荒野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