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浙江俞源v.s 台南菁寮----台灣女孩的兩岸農村“homestay”記

 我喜歡農村。 

 

喜歡一個地方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因為美景、美食或是旅行當中遇到的人。對我來説,生命中最讓人牽掛、銘記在心的回憶,往往是那些看似平凡無奇卻又深入人心的小事。農村于我,最大的魅力是卸除一身“都市武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本文作者在農村1

                                                                                    本文作者在浙江俞源村

 

本科時期的寒暑假,我總愛往鄉下、農村跑,一待就是十天以上。可能因為學傳播的關係,我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並且對人有著很大的好奇心。我享受著不同於昨日的今日,聽故事、説故事和分享故事是一件極其美好的事。

 

對我來説,若要真正深入地了解一個地方,與其到其最繁華、絢爛奪目的城中心,不如選擇遠離市區,去到最原始、天然的農村待著。和當地人一起吃飯、走走他們平時走過的路,抽離原本緊張焦慮的狀態,讓自己腦子適時放空、放慢腳步、蹲下身子,全身心投入。

 

2014和2017年夏日、台南菁寮和浙江俞源,兩岸農村的“homestay”之旅有幾個共同點:住在當地人家、至少十天的深度體驗。農村,給人一種心靈上的歸屬感,兩趟旅行分別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人、經歷了許多刺激和溫暖的故事。對我來説,這兩個地方就像是自己的娘家。

 

2014年夏・台灣台南市後壁區菁寮村

 

稻田,是台灣鄉間最常見、也是最美麗的風景。種出了全臺冠軍米,加上2005年《無米樂》這部描寫台灣老農生活的紀錄片,讓位於台南後壁區的菁寮村為人熟知。難得的是,許多老街、店家還保持著舊有風貌,沒有太多商業化氣息,民風單純也熱情。

 

台灣嘉南平原盛産稻米,在後壁區處處可見綠油油的稻田,這個村落的人事物都像稻米一樣黏,牢牢地黏住了我的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阿麼

 

待在菁寮村的十五天雖然有些短暫,但我很感謝《蹲點・台灣》項目為我們創造的機會,自己規劃並實踐十五天的支教和紀錄片拍攝計劃,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許多讓人無奈的現實,不斷衝擊我的成長經驗。剛到村子的頭幾天,我們仍帶著都市價值觀去看事情,並且自以為是地評斷當地,在自我限制的思維下只看到菁寮的不足、缺陷。現在回憶蹲點前期的自己,真的很愚昧;因為一個旁觀者是沒有資格隨意批判的,唯有參與者和實踐者有那個權利。

 

上面照片中站在綠油油的稻田裏,總是滿臉笑容,健碩的身軀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這是阿嬤。

 

只剩下一隻手、跛著腳走路一拐一拐的、黝黑的皮膚,這是阿益阿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阿麼和阿婆1

 

加起來超過一百六十歲的阿公阿嬤是我們在台南十四天最大的依靠。很幸福,有緣遇到兩位溫暖又善良的老人家,在看似平凡的兩位老人家身上,看見偉大的不平凡。

 

阿嬤是阿公家的童養媳,從小就跟著阿公了。阿公因為罹患小兒麻痹,小學時為了躲避戰爭空襲,常跌得全身是傷。他讀書到小學三年級就離開了學校,在家幫忙農作。

 

好景不常,阿公十七歲在一次牽牛時,因為牛突然回頭攻擊,牛角刺中他的頸肩造成大量出血,甚至差點葬送性命。命運多舛,阿公三十多年前到屏東幫人割稻時,不幸在割稻時翻車,左手因此重創遭截肢。

 

但,多舛的命運並未擊倒阿公,阿公繼續耕作並且跑遍全臺幫人割稻。

 

雖然阿公和阿嬤年歲已高,但他們仍是每天清晨起床到田裏幹活。看著阿嬤揮汗如雨、大口喝水的可愛模樣和阿公行為雖然不方便卻還是堅持坐在田埂間守護著阿嬤的樣子,我們內心既不捨又高興,一方面不捨得老人家那麼辛苦,同時也很欣慰看到阿公阿嬤身體硬朗,能夠下田耕作。

 

阿公和阿嬤雖然沒讀過什麼書,生活智慧卻是無比豐富,好學精神甚至是我們年輕人都比不上的。

 

就拿阿公來説吧,阿公前幾年到菁寮教會上過基礎的電腦課程,現在已養成每天上網收聽“神農廣播電臺”(台灣一個農業廣播電臺)的習慣。有天晚上,我下樓曬衣服時,阿嬤笑咪咪地説:“妹妹啊,阿公要問你們電腦的事情啦!聽到你們在樓上拼拼磅磅ㄟ(閩南語:形容動作聲音很大)聲音想説你們已經起來了,那ㄟ金馬(閩南語:怎麼現在)才下來啦!”當時聽到阿嬤這樣説,我心中真是又驚又喜,沒想到阿公在等我們啊!

 

那天晚上,我們專注地坐在阿公身邊,從電腦開機、網絡連接、開網頁、進入“神農廣播電臺”的網站、點擊欲收聽的節目,每一個步驟對我們來説都是稀鬆平常的動作,但對於阿公較低的識字率、長期以單手做事導致右手易抖且不好使力、眼睛退化來説,我們盡全力用不太流利的閩南語教阿公每一個步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二合一 拷貝

 

看著阿公努力學習的神情,真是深深佩服他接納新事物的開放精神;就算學習速度比較緩慢,但為了田地上的稻作,就像是為了自己的孩子,阿公什麼都願意付出。

 

老人家的親切和熱情逐漸打開我們武裝的心房,雖然閩南語不太流利,有時候還需要比手畫腳,但真的好喜歡和阿公、阿嬤待在一起感覺,喜歡阿公阿嬤總是笑咪咪地叫我們“妹妹”或“小姐”,就像是個孩子被呵護。

 

2017年夏・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俞源村

 

俞源太極星象村,距離縣城20公里,是明朝開國謀士劉伯溫按天體星象排列設計建造。古村落現在仍保有宋、元、明、清古建築1027間。古建築裏頭的木雕、磚雕、石雕精緻,在村口還有佔地120畝的巨型太極圖。俞源村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密切融合,是古生態“天人合一”的經典遺存,是尋古探秘休閒的旅遊勝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俞源3

 

北京的六月驕陽似火,南方卻正值雨季。機緣巧合下,剛結束期末考的我一路南下,坐了十多個小時火車,來到了位於浙江省武義縣西南部的俞源村-一個文化、人文和自然融合的可愛村子。

 

為期十天的“走進金華古村落” 項目,除了可以深刻的體驗到當地風俗文化、美食和傳統手工藝外,最吸引我,且要大力推薦的絕對是“家+”模式。

 

什麼是“家+”模式呢?可以用英語的homestay解釋,就是以當地老百姓家庭為基本單位,輔以傳統古村落生活體驗、鄉村田園風光、特色民俗文化為核心吸引物的古村落旅遊新模式。這種模式能很好地實踐“關上房門是星級酒店,打開房門是溫馨家庭,走出家門是鄉野生活”的“家+”發展理念。

 

接待我們十天的“家+”體驗的是俞爺爺和俞奶奶家,兩位渾身散發著親切和真誠的老人家,笑起來就像彌勒佛一樣。每天,在爺爺奶奶的呼喚中醒來,驚嘆著奶奶的好手藝、跟著爺爺走跳俞源村,享受如兒女般無微不至的照顧。好幾次在大夥兒圍圓桌吃飯時,都忍不住多看爺爺奶奶幾眼,對於離家千里的我們,心中好暖好暖,就想要靜靜地待在他們身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俞源吃飯1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大合影1

爺爺的父親在抗戰時期跟著軍隊遠征台灣,加上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生活在台灣,因此爺爺對台灣有份特別的情感。每回爺爺提到當年的故事,語氣中總是帶有滿滿的憐惜,即使不能完全理解那份感情,但或許因為我的爺爺和外公也是在戰爭時期從大陸來到台灣的緣故,我內心還是能感受到爺爺口中兄妹血濃于水的親情。

 

“請把俞源當作自己的家,大家有緣才能相聚在一起,非常歡迎大家!”印象很深刻,到村子的第一天晚上,爺爺真誠又溫暖的話一掃我們初來乍到的緊張。當爺爺奶奶知道我吃素後,每餐飯都會特意準備許多道蔬菜、雞蛋、豆腐,連早餐的餡餅都有素餡的,真的特別暖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俞源村頭合影

老人家就是這樣,最期待的事莫過於家裏熱鬧一點,有人陪他們説説話;但是,對於住在農村的長輩來説,這個願望也許是一個奢求。還記得有兩次團隊組織去外面活動,回到村子的時間比較晚了,當我們一下車、走過橋頭就看到爺爺在外面守望著、等著我們,就像長者在等自己晚歸的孩子一樣。頓時,整個心都融化了,爺爺的身影在路燈下顯得格外溫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俞源離開大合影

 

離開俞源村的那天,艷陽高照,最後一張闔影記錄下我們睜不太開的雙眼和自然漾起的嘴角。臨走前,俞爺爺讓我寫下在北京的地址,説他們明年春節會到北京找兒子一塊兒過年,不知道我那時是否會在北京;我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和爺爺奶奶親手做的餡餅踏上歸途。將要離別時才驚覺: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最能讓人堅實的心柔軟下來。沉甸甸的行李伴隨著沉甸甸的心情,我只能暗自在心中許下“一定會再回俞源村”的願望,一定要再抱抱爺爺奶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感謝信

                                                      離開俞源村前,我們幾個小夥伴給爺爺奶奶寫了一封感謝信

 

我知道,我的農村故事未完,會一直走下去、抒寫下去……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俞源跳起1 

 

                                                                                (本文作者係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劉馨宜)

回鄉築夢補助斷 台灣農村青年心寒

2017-05-27

據台灣媒體報道,臺農業主管部門推動“農村再生青年回鄉築夢計劃”去年底突然喊停,改成“青年回留計劃”;但補助斷炊,讓返鄉青年頓時失業,各小區和返鄉青年抱怨,政策説砍就砍,令人心寒。

 

據報道,農村再生青年回鄉築夢計劃執行後,各地出現質疑聲浪。各地水保局今年開始加嚴審查,例如雲林縣去年四十八個小區通過,今年只有虎尾鎮北溪小區和鬥南鎮農會通過;彰化縣原有二十六個小區雇用三十四人,今年只剩下埔鹽鄉廍子小區雇用一人。

 

農業主管部門水土保持局台南分局長黃振全説,為期三年的農村再生青年回鄉築夢計劃屬於階段性任務,去年結束後,取代的是“青年回留計劃”。築夢計劃是補助小區推動農村再生,並聘請一人協助,由小區發給補助金,每月工作二十二天,能領到二萬二千元(新台幣,下同)。台南分局所轄的回鄉築夢,去年聘請一百二十五位青年。

 

黃振全説,築夢計劃是給釣竿,希望返鄉青年能了解地方、也協助地方文化與産業,總不能都給22K,這樣會害了他們;回鄉築夢計劃結束後,取而代之的是青年回留計劃,不是有申請就有經費,分個人組和合創組,青年須提出計劃、接受審核。台南區個人組有十人、合創組有三組過關。

 

台中霧峰四德小區已連續申請四年計劃,去年底計劃喊停;為維持小區正常運作,小區只好自掏腰包,以一天一千元聘請曾工作過的青年返鄉幫忙。理事長潘享胤説,小區太多老人家,不擅長計算機與行政工作,只好請年輕人來幫忙,再這樣下去,沒有人敢接下屆理事長。

 

台南左鎮小學校長李智賢也説,左鎮區左中小區、光榮小區嚴重老化,他協助小區寫計劃書,通過農村再生計劃,計劃是四年,但左中執行兩年、光榮執行一年,小區剛起步,原本有年輕人接手,去年底計劃經費被砍後,人力不足,讓小區業務萎縮。

展開全文

大陸農村網絡發展遠超西方 臺媒:不能再小看同胞

2017-03-15

臺媒稱,大陸大力推廣網絡下鄉,讓居住在大陸農村的外國人感到嘆服。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3月14日報道,英國人類學家湯姆 麥克唐納搬到山東省一個小鎮居住,研究當地人如何使用社交媒體,發現網絡讓小鎮生機勃勃,網速比他英國老家約克郡還快。

 

英國國家廣播電臺(BBC)報道,麥克唐納已經到香港大學教書。他認為,即便是像小鎮這樣的小地方,網絡接入水準也領先於西方的許多地方。“在我離開前,那已經有了4G網”,而他在英國約克郡的老家至今還沒有接入4G。

 

在網絡服務(包括電子支付)的多樣性方面,大陸早已走在西方前端。過去近10年,大陸是網絡普及速度最迅猛的地方。2008年,大陸網民數目就超過美國總人口,目前則將近7億人,其中農民佔了1.78億人。

 

不再盲目山寨西方

 

在麥克唐納調察研究期間(4年前),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是QQ和微信,即時通訊已經取代了電子郵件。

 

如果説QQ是超級版的Facebook,那麼微信就是更有衝勁的WhatsApp。麥克唐納示範微信的漂流瓶功能,用戶錄製一段語音,投入虛擬的海洋,被另一個網民隨機撈起。另外有“搖一搖”功能,讓網絡另一端也想要聊天的陌生人看見你。這一功能在大陸大學生群體中十分流行。

 

同時,網絡用戶還勇於嘗試多款新應用技術。

 

網絡帶來的電子支付更讓這英國人驚嘆,“不管你想打車、叫外賣、理財、付帳單還是訂火車票,都可以實現”。

 

麥克唐納又發現到,憑著手機支付,可以在城市解決實體生活,幾乎每家商鋪都接受電子支付,用電子貨幣買水、可樂等小商品都完全沒有問題。

 

創新已經讓人類受益匪淺。“過去我們認為中國人只會盲目山寨西方,但當你真正用過微信、淘寶和阿裡巴巴後,你會感到震驚,因為它們比英國先進太多”,而且這些應用,未來會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網絡改變農村生活

 

受惠于新科技的疊加應用,生活品質也呈現跳躍式發展,家用電話尚未普及,行動電話就進入生活;臺式電腦還沒有全面進入家戶,網絡電視已經即時互動。無線上網加智慧手機,更讓農村追上城市。許多台灣人對大陸的了解,還不如外國人分明。

 

網絡入戶對台灣人只是上網方便而已,大陸卻早早開始研究網絡與家庭電器的串聯。至少在6年前,廣東的研究機構,已經實現數位串流,之後結合無線網絡跟手機,達成人在戶外、遙控室內電器的能力。

 

大陸過去基礎建設不足,加上地大物博,沿海跟內地的生活便利性差距極大。但他們善用網絡,搭配多樣化的應用,例如阿裡巴巴的農村網絡計劃,不只讓農民可以選購全世界的産品,又借此把在農作物推廣出去。

 

最新的應用是拯救無醫鄉,由特定醫療院所進行遠距離醫療;還有沿海工廠直接上阿裡巴巴的網站直播,秀出工廠環境向農村招工。

 

英國教授深入山東農村,坦言農村網絡應用已遠遠超越西方。他講得是真的,台灣人不能再小看大陸同胞了。

 

大陸農村網絡發展遠超西方 臺媒:不能再小看同胞

 

農村網絡廣告(圖片來源網絡)

 

今年上半年農村網絡零售額超過3100億元人民幣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王優玲)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7日説,今年以來,農村網絡零售額持續快速增長,增速明顯超過城市。據初步統計,上半年農村網絡零售額超過3100億元人民幣。

 

其中,實物型的網絡零售額超過2000億元,非實物商品的網絡服務零售額超過1100億元。

 

商務部數據顯示,一季度農村網絡零售額1480多億元,二季度進一步上升到1680多億元,環比增長13.48%,高出城市網絡零售環比增速4個百分點以上。農村網絡零售額在全國網絡零售額的佔比持續提升,上半年已經佔到14.14%。

 

沈丹陽説,商務部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從上半年情況看服務已見到成效。中西部農村網絡零售的季度環比增速達到24.57%,高出傳統發達地區農村增速10個百分點以上,農村電子商務的區域發展呈現新動能。

 

此外,服務型網絡零售蓬勃發展。農村在線旅遊持續火爆,上半年實現網絡零售額445.35億元,居農村服務型網絡零售行業第一位,佔比達到38.52%。農村網絡零售服務首先是旅遊方面的服務,高出全國城市該行業佔比12個百分點,對農村服務型網絡支撐作用很強。

 

據介紹,實物型行業發展特色鮮明,全國農村實物型網絡零售排名前三的行業分別是服裝、鞋帽、家裝家飾、3C數碼,上半年網絡零售額合計佔比44.29%。

 

沈丹陽説,農産品電子商務的品類分化明顯。全國農産品網絡零售行業排名依次是水果、茶飲、草藥養生、糧油、堅果、畜禽、水産、蔬菜、花卉植物等。這些産品在網上銷售靠前、比重較大,其中前三大行業合計佔比56.11%。

 

2016年農村網絡零售額8945.4億元 約佔全國17.4%

 

中新網3月2日電 商務部今日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2016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8945.4億元,約佔全國網絡零售額的17.4%。

 

關於2016年我國農村電商發展情況,孫繼文表示,當前,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已由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農村各類經濟主體與大型電商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發揮著積極作用。

 

孫繼文介紹,2016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8945.4億元,約佔全國網絡零售額的17.4%,其中實物型網絡零售額5792.4億元,服務型網絡零售額3153億元。全年農村網絡零售額季度環比增速均高於城市。東部地區農村産業基礎好,電商滲透率高,網絡零售額達5660.8億元,佔全國的63.3%。中西部地區發展迅速,平均季度增幅達16.6%,高出東部地區3.2個百分點。

 

“2014—2017年,連續四年的中央1號文件都明確提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商務部正會同相關部門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2017年,我們將繼續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對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聚焦上行,強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推動農産品、農村工業品、鄉村旅遊服務等電商化,加大精準扶貧力度,更多惠及廣大農民。”孫繼文表示。參考消息網3月14日報道 

展開全文

農業部攜手郵樂網共推農村電商

2016-10-09

圖片默認標題

 

資料圖

 

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大會日前在江蘇蘇州舉行。會上,農業部與郵樂網簽署農業電子商務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服務渠道、農業電子商務、休閒觀光發展、電商扶貧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加快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推動農業轉型升級。

 

據了解,為加強農業電子商務服務渠道建設,雙方將按照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有關標準和要求,把具備條件的村郵站、“郵掌櫃”等基層實體店改造為益農信息社,並對郵政綜合服務平臺進行升級改造,疊加農技推廣、農機作業調度、動植物疫病防控、測土配方施肥、農村“三資”管理、政策法律等信息及服務。同時,雙方將依託益農信息社和村郵站、“郵掌櫃”實體店等,通過郵樂網和移動互聯網行銷平臺,開展農業電子商務,包括種子、優質原産地特色農産品的網絡銷售以及農民家門口的電子商務超市等。

 

針對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精準扶貧要求,農業部將支持郵樂網利用強大的網絡優勢,引導和助力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業休閒觀光旅遊;支持郵樂網利用自身現有資源,開展電商扶貧、金融扶貧等各項扶貧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應有的貢獻。

 

另據了解,雙方在進行戰略合作的基礎上還將建立合作協調機制,發揮各自優勢,及時分享服務“三農”的信息及典型經驗,共同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曉 峰)

展開全文

大陸力挺農村創富 完成全面小康最後一塊拼圖

2016-02-25

大陸力挺農村創富 完成全面小康最後一塊拼圖

 

資料圖:在廣西柳江縣土博鎮二中,學生和家長用木頭臨時搭建的洗澡房。 朱柳融 攝  

 

台灣《旺報》23日社評稱,大陸“十三五規劃”今年開局實行,目標鎖定5年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中,農村經濟的大幅優化及提升是重頭大戲。建議大陸採取突破性辦法,來力挺農村創富,以完成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最後一塊拼圖。

 

文章摘編如下:

 

中共中央去年11月發佈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以濃墨重彩列出了推動農村(及農民和農業)經濟發展方針,包括大力推動農業現代化、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實施脫貧攻堅工程諸要項;其並詳細説明,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並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等。

 

長期以來,農村一直是大陸經濟最薄弱的環節,也是貧窮人口集中處所。近年大陸政府積極採取幫扶農村舉措,以期縮短城鄉經濟差距,迄今已有一定成果。譬如,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年增率達7.5%,顯著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年增6.6%,也高於去年大陸GDP(國內生産總值)之年增率6.9%;這表示農村正以較快速度脫貧求富。

 

但若以絕對數字來看,當前大陸城鄉居民收入仍有懸殊落差;即去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3.1萬元(人民幣,下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只有1.1萬元,而不分城鄉的全國居民人均收入則為2.2萬元。相較之下,發現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僅為城鎮居民的1/3多一些,也只是全國平均數的一半。

 

如此的對比顯示,大陸農村“奔小康”,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而由於大陸政府已設定5年期限,要達成全面小康目標,時間很緊迫,所以農村居民收入勢必要加速提升,以免耽誤全面小康之達標;這就需要政府祭出有力的政策性手段,來帶動並力挺“農村創富”活動。

 

那麼,大陸政府該從何處下手,才能切中要害呢?我們觀察到,“土地財富”開發,是政府手中的“政策王牌”,因其最能迅速創造農村新財源,並通過農村集體經濟機制,而普遍惠及農村居民(主體是農民)。具體地説,就是在守住“全國18億畝基本農田”底線前提下,儘量開放農村土地投入工商用途,以吸引城鎮資本流入農村。一旦有大量資本流入,農村當然能加速致富。

 

大陸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制”,土地種類主要是農民承包耕作的農地,及農民蓋房居住的“宅基地”;近年大陸政府漸次推動農村土地“確權”,即確認個別農民的農地承包權及宅基地使用權,並分別發給權利證書,然後,允許農民憑該權利證書,作抵押貸款,或流轉地權,但流轉對象之土地用途,仍限于農用。

 

為加速農村創富,大陸政府不妨授權各地農村集體的領導層(村委會),在不減損基本農田數量前提下,得以統籌劃出部分地塊,以較高價碼標售使用權給工商經營者;此種地權標售收入,應合理分配給全村居民。而為了追求標售收入最大化,農村集體領導層應與鄰近“城鎮化”地區充分協調與結合,最好能讓備售工商用地,與鄰近新興城鎮發展規劃相配套,以提高其“含金量”。

 

其次,應責成農村集體領導層強化“整體産業意識”,以免其只有農業思維。果能如此,則該領導層理當致力吸引當紅的城鎮服務業,下鄉進駐,以創造就業機會及優化村民生活。至於積極引進與農業密切相關之生物科技、精緻農業、農産品精加工等行業,自不在話下。

 

而農村創富的突破性進展,也頗有助於今年大陸政府“化解房地産庫存”之重要工作。因當前房地産庫存最嚴重的地方,是三線城市(一般地級市)和四線城市(一般縣級市);這兩種城市的草根氣息相對濃厚,其房地産庫存之去化,頗倚賴轄內農業地帶居民的進城買房。

 

農村居民進城買房能力高低,事關房地産庫存化解之成敗。由此看來,大陸政府應力挺農村創富,以藉此提高房地産的“剛性需求”。而農村創富之突破性辦法,在於農村土地使用方式鬆綁。

 

總而言之,充分開發農村土地財富,既有助於城鎮房地産庫存問題之解決,亦有利於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之達標,值得大陸政府參酌及實行。

 

展開全文

臺媒關注大陸農村經濟建設 建言開放土地商用

2016-02-23

台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評,關注大陸“十三五規劃”及農村經濟建設問題。社評指出,大陸“十三五規劃”今年開局實行,目標鎖定5年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然農村經濟的大幅優化及提升是重頭大戲。我們建議大陸官方,採取突破性辦法,來力挺農村創富,以完成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最後一塊拼圖。

 

社評摘編如下:

 

中共中央去年11月發佈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以濃墨重彩列出了推動農村(及農民和農業)經濟發展方針,包括大力推動農業現代化、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實施脫貧攻堅工程諸要項;其並詳細説明,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並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等。

 

長期以來,農村一直是大陸經濟最薄弱的環節,也是貧窮人口集中處所。近年大陸政府積極採取幫扶農村舉措,以期縮短城鄉經濟差距,迄今已有一定成果。譬如,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年增率達7.5%,顯著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年增6.6%,也高於去年大陸GDP(國內生産總值)之年增率6.9%;這表示農村正以較快速度脫貧求富。

 

但若以絕對數字來看,當前大陸城鄉居民收入仍有懸殊落差;即去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3.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只有1.1萬元,而不分城鄉的全國居民人均收入則為2.2萬元。相較之下,發現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僅為城鎮居民的1/3多一些,也只是全國平均數的一半。

 

如此的對比顯示,大陸農村“奔小康”,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而由於大陸政府已設定5年期限,要達成全面小康目標,時間很緊迫,所以農村居民收入勢必要加速提升,以免耽誤全面小康之達標;這就需要政府祭出有力的政策性手段,來帶動並力挺“農村創富”活動。

 

那麼,大陸政府該從何處下手,才能切中要害呢?我們觀察到,“土地財富”最能迅速創造農村新財源,並通過農村集體經濟機制,而普遍惠及農村居民(主體是農民)。具體地説,就是在守住“全國18億畝基本農田”底線前提下,儘量開放農村土地投入工商用途,以吸引城鎮資本流入農村。一旦有大量資本流入,農村當然能加速致富。

 

大陸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制”,土地種類主要是農民承包耕作的農地,及農民蓋房居住的“宅基地”;近年大陸政府漸次推動農村土地“確權”,即確認個別農民的農地承包權及宅基地使用權,並分別發給權利證書,然後,允許農民憑該權利證書,作抵押貸款,或流轉地權,但流轉對象之土地用途,仍限于農用;這樣就把工商資本排除在外。

 

為加速農村創富,大陸政府不妨授權各地農村集體的領導層(村委會),在不減損基本農田數量前提下,得以統籌劃出部分地塊,以較高價碼標售使用權給工商經營者;此種地權標售收入,應合理分配給全村居民。而為了追求標售收入最大化,農村集體領導層應與鄰近“城鎮化”地區充分協調與結合,最好能讓備售工商用地,與鄰近新興城鎮發展規劃相配套,以提高其“含金量”。

 

其次,應責成農村集體領導層強化“整體産業意識”,以免其只有農業思維。果能如此,則該領導層理當致力吸引當紅的城鎮服務業,下鄉進駐,以創造就業機會及優化村民生活。至於積極引進與農業密切相關之生物科技、精緻農業、農産品精加工等行業,自不在話下。

 

而農村創富的突破性進展,也頗有助於今年大陸政府“化解房地産庫存”之重要工作。因當前房地産庫存最嚴重的地方,是三線城市(一般地級市)和四線城市(一般縣級市);這兩種城市的草根氣息相對濃厚,其房地産庫存之去化,頗倚賴轄內農業地帶居民的進城買房。

 

農村居民進城買房能力高低,事關房地産庫存化解之成敗。由此看來,大陸政府應力挺農村創富,以借此提高房地産的“剛性需求”。而農村創富之突破性辦法,在於農村土地使用方式鬆綁。總而言之,充分開發農村土地財富,既有助於城鎮房地産庫存問題之解決,亦有利於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之達標,值得大陸政府參酌及採行。

展開全文

陸客不去台灣旅遊業“慘不忍睹” 業者怨聲載道

2017-07-14

近日,據台灣媒體報道,今年前5個月大陸赴臺遊客大減,赴臺遊客較去年減少超32萬人次。業界預估,未來赴臺的陸客“只會少不會多”。

 

觀光業怨聲載道

 

臺“交通部觀光局”近日公佈來臺旅客人數統計,去年5月蔡英文上臺至今年4月,赴臺陸客人數為287.4萬人次,較同期大減145.6萬人次。另有台灣媒體報道稱,2016年赴臺陸客總數約351.2萬人次,比2015年減少67.2萬人次。業者預估今年將下跌120萬至150萬人次,或許可維持在200萬人次以上,明年可能就是200萬人次保衛戰了。

 

從部分景區的觀光人數來看,日月潭2016年遊客數為372萬人次,比2015年少近80萬人次。日月潭景區附近一間酒店的工作人員鄭女士説:“我們以前大概接待的一半是大陸游客,但現在也就兩成左右。”此外,阿里山、野柳公園等也都因陸客人潮的退卻而變得空蕩蕩。

 

“已經快要活不下去了。”“蔡英文不要‘九二共識’,我們要!”面對陸客的大幅減少,台灣旅遊業者表達了對蔡英文當局兩岸政策的不滿。

 

今年6月13日,台灣遊覽業者因不滿臺當局的錯誤政策讓遊覽車業面臨雪崩式瓦解,駕駛90輛遊覽車開往蔡英文辦公室、臺交通部門和台北車站等處表達抗議與不滿,造成交通癱瘓。

 

去年9月12日,由島內旅遊從業者組成的“百萬觀光産業自救會”,發動300輛遊覽車、2萬人展開大遊行,要求臺當局正視産業困境。這也是台灣觀光産業界史上首次走上街頭。

 

經營者損失慘重

 

“陸客團銳減,加上‘一例一休’使營運成本增加,新北市待售遊覽車近2000輛。全臺大約待售遊覽車已達3000輛到4000輛,售價僅為原價1/4。”談及陸客減少對台灣旅遊業的衝擊,新北市遊覽車公會理事長馬景仲這樣表示。

 

受衝擊的不止是遊覽車公司和司機。台灣《經濟日報》引用業內人士的分析稱,今年陸客繼續減少,台灣全年觀光收入損失可能會達到743.3億元(新台幣,下同),對航空、飯店、遊覽車、旅行社、民宿等産業將造成嚴重衝擊。

 

台灣觀光精品産業協會秘書長張國榮表示,從去年底至今,關門歇業及整合縮小規模的購物店已經超過1/3,從大型珊瑚店、珠寶店、鐘錶店,到中小型的茶葉店、伴手禮店,全都躲不掉。

 

“以前船長的月薪最高可以到10萬元,現在能賺到二三萬就偷著笑了。”一名日月潭“綠湖班船”渡輪的工作人員表示,以前一到節假日,很多渡輪不僅擠滿遊客,而且因為班次太過頻繁常常靠不了岸,只能在碼頭徘徊。但現在渡輪上有很多空座位,班次也減少許多。

 

此外,陸客赴臺人數減少,也連帶讓兩岸直航海運和空運旅客市場都持續萎縮。

 

今年5月,兩岸之間的客運航班數為5493架次,比去年同期減少近1000架次。兩岸直航海運旅客人次也較去年同期減少7%。

 

“新南向”於事無補

 

“大家會發現在西門町的量販店,出現了很多韓國遊客來採購牙膏和奶茶;在捷運(地鐵)上也看到許多的穆斯林旅客按圖索驥找尋餐廳。許多旅遊景點比以往出現更多的東南亞旅客拿著自拍棒(自拍桿)在拍照。”不久前,蔡英文在個人臉譜上推送了這樣一條消息。

 

面對陸客大幅減少影響台灣觀光業的情況,臺當局不是力求改善兩岸關係,而是期望通過增加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遊客,尤其是挖掘東南亞市場來彌補原來的窟窿。從去年9月開始,為響應“新南向”政策,台灣“觀光局”就不斷在東南亞國家舉辦推廣活動,推動建設穆斯林祈禱室、清真餐廳、東南亞風味餐廳,開展旅遊業者的東南亞語言文化培訓等。

 

不過,對於這樣的做法,島內業者認為不過是“杯水車薪”。依據台灣交通主管部門的最新統計,以今年5月為例,與4月份相比,雖然菲律賓、越南、泰國遊客都在增長,其中越南旅客甚至增長99%,但加在一起的總數也只有5萬多人次,根本補不了當月陸客減少12萬多人次的大缺口。

 

人數補不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旅客消費力與陸客相差甚遠。臺“觀光局”統計顯示,這一年來東南亞旅客增加了約30萬人次,以平均每人每日消費5000多元、平均停留5天來計算,這一年增加了77.3億元的觀光收入。相比之下,由於陸客停留時間更長、消費力更旺,以平均每人每日消費6925.2元、平均停留7天來計算,這一年陸客減少了145.6萬人次,損失達700多億元。兩兩相抵仍然損失了600多億元。

 

難怪台灣網友諷刺,蔡英文“有夢最美”。(柴逸扉)

展開全文

臺胞湖南郴州打造“夢想莊園” 架起台灣青年創業橋梁

2017-06-18

盛夏時節,位於湖南郴州市棲鳳渡鎮河頭村的蓮山莊園裏,滿池的荷花與遍野的玫瑰競相綻放,獨具特色的台灣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地道的台灣生態美食,吸引眾多遊客紛至遝來。

 

“台灣風情精緻農業與大陸鄉村旅遊融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已定居郴州多年的臺胞曹顯鴻介紹説,在2015年9月興建蓮山莊園之初,河頭村道路狹窄路況差,村莊破爛蕭條,村民也大多為留守的婦孺。如今,這個偏僻落後的村莊已成為四季花果飄香的“夢想莊園”。

 

今年44歲的曹顯鴻籍貫是台灣新北市,蓮山莊園是其投資上億元人民幣,並將台灣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特別是飲食、歌舞文化以及台灣生態農業與精緻農業融入莊園建設之中,而打造的台灣風情農業産業園。

 

“大陸農業正面臨從傳統到現代農業的轉變,進入發展黃金時期,而台灣休閒農業已發展近30年。”曹顯鴻説,大陸很多鄉村自然環境優美,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適宜休閒農業發展。

 

2016年8月,蓮山莊園開始運營,流轉土地近3000畝,設有精品花卉苗木觀賞區、生態蔬菜種植區、綠島嬉水遊樂區、傳統農事體驗區等,主打鄉村休閒旅遊。

 

如今,莊園被評為湖南省五星級農業休閒山莊、五星級鄉村休閒旅遊點,並通過就業、帶動當地村民從事種植産業,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

 

為讓更多台灣青年到大陸生活交流,尋找人生發展的機遇,2016年底,曹顯鴻與台灣少數民族議事聯盟合作共建,為台灣少數民族在大陸創業就業開闢了一條新路徑。

 

“開業兩個月,營業額也處於平穩上漲之中。”台灣少數民族特色風味餐廳“寶鼎香”總經理根瑋晨説,餐廳的團隊有10人,年齡最大的58歲,最小的28歲,莊園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平臺。

 

行走于“寶鼎香”之中,半個足球場大的房間內,小橋、流水、人家盡在其中,四週充滿花卉的氣息,僅十余張餐桌坐落于精心修建的植株之間。正中的舞臺上,遊客與樂舞專家互動,演繹著台灣少數民族風情的歌舞。

 

“我們計劃將這種模式做成熟後,就向湖南其他市場拓展。”根瑋晨表示,湖南的消費與生活習性與台灣很相似,適合台灣青年就業創業。

 

架起台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就業的橋梁,是曹顯鴻一直努力的方向。在自己投資引進收益緩慢的農業項目之後,曹顯鴻打算將莊園內收益回報快、成本低的投資機遇交給充滿活力的台灣青年。

 

“莊園的二三期建設,我已經準備把台灣文創産業、特色物産銷售等引進來。”曹顯鴻説,到2020年建成後,莊園預計每年産值達到8000萬元人民幣,將為台灣青年提供更多創業就業的平臺。(中新社郴州電 作者 付敬懿 徐志雄)

展開全文

中國遊客出境旅遊消費正向休閒深度遊轉型

2017-06-15

最新調查報告《2016年度中國遊客出境旅遊消費趨勢》顯示,中國旅行者的消費訴求正在向以體驗為主的休閒深度遊轉型;其中,北上廣(北京、上海和廣州)的出境遊人次領跑,二三線城市蘊藏巨大潛力。

 

全球旅行網站TripAdvisor(貓途鷹)等14日共同發佈的該報告稱,2016年中國再次成為全球最大客源國,中國遊客的身影愈加頻繁地出現在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角落。來自北京、上海和廣州的用戶對境外目的地相關頁面的訪問量最大,其次是成都、南京、杭州、深圳、鄭州、武漢和濟南。

 

中國遊客出境旅遊消費正向休閒深度遊轉型

 

資料圖為中國出境遊客在挂有中國國徽的車廂前合影留念。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攝

 

另外,從境外目的地相關頁面訪問量的年增長率來看,除以上城市之外,南昌、合肥、昆明、長沙、重慶等城市在2016年表現出巨大的潛力。隨著城鎮化的加速及中國居民護照持有率的不斷提升,以及海外直航的開通加速,二三線城市的出境遊市場及消費實力將日益凸顯。

 

2016年最受中國出境遊客關注的目的地前十名包括:泰國、日本、美國、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法國、越南、英國、馬來西亞及西班牙。2016年是“中美旅遊年”,美國作為旅遊目的地,雖相對距離較遠、消費較高,但也獲得了高度關注,僅次於泰國和日本。

 

此外,中國遊客在境外消費額最多的商戶集中在機場免稅店、大型百貨公司和奢侈品店。

 

在過去的一年裏,受中國遊客關注度增長最多的熱門目的地城市中,絕大部分都是適宜度假的海島或海邊城市。從日常的繁忙生活中尋得一段時間的放鬆、享受度假的愉悅成為越來越多中國遊客的首要旅行目的。

 

46%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他們選擇上一次旅行的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希望體驗當地特別的文化。隨著旅行經驗的日漸豐富,越來越多的中國旅行者更加期待深入體驗當地的生活和獨特文化,而不是走馬觀花。(中新社北京6月14日電 記者 閆曉虹)

展開全文

臺當局"一例一休"衝擊旅遊業 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2017-07-17

臺當局"一例一休"衝擊旅遊業 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陸客赴臺人數大減,加上“一例一休”嚴重衝擊島內觀光産業,旅館、旅行社、導遊、遊覽車等業者發起“百萬觀光産業自救會”大遊行活動。(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當局勞動部門研擬領隊導遊納責任制工時,旅行業有條件贊成,要求必須讓在海外連續工作的他們回臺後獲得一定比例的休假,而不是馬上投入工作,這樣勞資雙方才能彈性調配,而不是硬性規定到大家都沒飯吃。

 

有著20多年領隊經驗的林森木認為,導遊是旅遊品質的一環,隨時都要待命,客人一有狀況必須馬上處理。依照現行7休1制度,一天工時含加班上限12小時,根本無法好好服務遊客,這樣搞下去恐怕出現旅行社倒閉潮,更無助於台灣把觀光做強的目標。

 

他説,勞動部門曾函示放寬最長可連續上班12天,但有些長程團到16天,難道過程要找其他領隊、導遊代替嗎?這些多出的人事成本,恐怕會轉嫁消費者,甚至衍生旅遊糾紛。

 

專門帶海外旅行團的石姓導遊認為,旅遊業工作本來就比較偏向責任制,畢竟上班時間若朝九晚五一定會影響送件、服務客人的時間,更不用説帶海外團的導遊和領隊。有時一次出團就是十幾天,怎麼可能為了符合法令安排2個人力同時隨團?若是能改為責任制,時間就能彈性調配。

 

品冠旅遊陳姓導遊説,旅行社中除了內勤負責代辦各項業務的人員,要導遊和領隊符合“一例一休”本來就很不合邏輯。例如他任職的旅行社有很多海島國家的團要帶,一次就是7天、10天,要怎麼“一例一休”。

 

台南市觀光導遊協會理事長李航表示,如果依照“一例一休”制度旅行社出團到歐美不就得派2個領隊,而且2個領隊還要同時出團,等於前半行程讓1個領隊充當遊客,半後段再換另1個領隊充當遊客,這不是大笑話嗎?在這種制度下領隊收入一定會減半,這對僱主和領隊、導遊都不是好事,若改成4周變形工時,勞資雙方就不會産生衝突。

 

專業領隊王文華説,觀光有關的旅館、餐飲業、娛樂業等各行業,都已經適用四週變形工時,唯獨旅行業仍適用兩周彈性工時。其實旅行業已被重新歸屬為“支持服務業”,勞動部門應該與時俱進,重新正視這個問題。

 

導遊柯淑媛指出,目前領隊及導遊本來就是責任制,當領團出遊或帶隊導覽時,很難時間一到就立馬停止工作。自從臺當局實施“一例一休”後,對原本競爭激烈的旅遊業更是雪上加霜,不僅旅遊的服務品質降低,也間接影響消費者的旅遊權益,可説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中國台灣網7月16日訊  盧佳靜)

 

 

 

展開全文

福州赴臺旅遊再次簽注立等可取 只需2分鐘

2017-05-24

22日,記者從福州市公安局獲悉,該局出入境管理部門再推便民服務新舉措----福建省內居民赴臺旅遊再次簽注實現立等可取,全流程辦理只需要2分鐘。

 

為進一步滿足群眾辦證需求,經上級公安機關批准,福州在前期推出赴港澳旅遊再次簽注自助辦理立等可取的基礎上,又試點推出赴臺旅遊再次簽注自助辦理立等可取業務。

 

據了解,福建省內居民(不含登記備案的國家工作人員)只需持有效卡式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即可在自助辦證機上辦理赴臺旅遊再次簽注,即辦即拿、立等可取,無需返回戶籍地辦理。

 

過去,持電子往來台灣通行證辦理再次旅遊簽注需要6個工作日的時間,現在全流程辦理只需要2分鐘左右的時間。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出入境辦理大廳和福清市公安局相關設備已經調試完畢,即日起,率先在全市推出此項便民服務。

 

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24小時便民自助區”、福清市公安局出入境24小時自助受理服務中心、福清火車站港澳臺旅遊24小時自助簽注受理點均可365天、24小時全天候自助辦理赴港澳臺再次簽注,並實現立等可取。

 

據了解,目前福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正在籌備推進赴港澳臺旅遊再次簽注立等可取便民舉措在全市各縣(市)區全面推開。(記者 林玲)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