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沂蒙山到富士山的旅日中國畫家王傳峰

從東京乘坐新幹線約1個小時,就來到了富士山南麓的靜岡縣富士市,旅日中國畫家王傳峰的家就在這座抬頭可見皚皚富士的小城,自從25年前來到日本,王傳峰就未曾離開過這裡。

 

從沂蒙山到富士山的旅日中國畫家王傳峰

王傳峰在自己家門前。新華網記者華義攝

 

衣著並不怎麼講究,有些憨態可掬的王傳峰乍看起來不像一個藝術家,剛過知天命之年的他也常常以沂蒙山的農家子弟自居,但他的藝術成就卻令人肅然起敬——作品兩次登上日本郵票,多次在國內外著名博物館展出,也曾被釣魚臺國賓館收藏。

 

十來年前,王傳峰在富士市購入了這棟遠離鬧市的三層小樓,一樓辟為作品陳列室,二樓是客廳和茶室等,三樓有一個畫室,還有三個女兒的房間。他的生活非常簡單,除了畫畫,主要就是收藏和品茶。王傳峰説,自己屬於比較勤奮的人,幾乎每天堅持作畫,喜歡上午睡覺夜間作畫,自家的畫室不夠用,還在外面租了倉庫。

 

從沂蒙山到富士山的旅日中國畫家王傳峰

王傳峰展示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週年創作的紀念郵票原版作品。新華網記者華義攝

 

上世紀九十年代,王傳峰求學于西子湖畔的中國美術學院,專攻花鳥水墨畫。1992年來日本求學的他,已經在國內畫壇嶄露頭角,然而他不滿足於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希望取得繪畫藝術上的融合創新。日本畫壇大師東山魁夷、平山鬱夫等人的作品吸引了他,讓他將目光投向了東瀛。在日本王傳峰找到了自己的繪畫方向,畫魚成為了他的獨特畫風。他的作品風格獨樹一幟,充滿了色彩變幻和魚水靈光,他畫的魚和他本人一樣,有一種呆萌和可愛。

 

2002年,王傳峰的作品與畫家鄧林的作品一起入選中日邦交正常化30週年紀念郵票。2004年,王傳峰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了個人畫展,這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建館100多年以來第一次為在世的藝術家舉辦畫展。2008年,王傳峰又與日本著名畫家平山鬱夫聯袂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週年創作紀念郵票。2010年其作品還作為中日友好協會禮品被贈送給了日本天皇明仁。

 

從沂蒙山到富士山的旅日中國畫家王傳峰

王傳峰的竹筐插花藝術照片。(王傳峰提供)

 

在繪畫創作之外,收藏是王傳峰的主要業餘愛好。2011年“3·11”大地震及余震讓他多年收藏的陶瓷器毀於一旦,而地震中完好無損的古老竹筐讓他看到了這種藝術品的生命力和魅力,他開始專心收藏上百年的老竹筐,還和好朋友建築大師隈研吾以及著名攝影家筱山紀信合作進行了跨界創作,以他收藏的200個老竹筐插花為主體,在隈研吾設計的建築空間由筱山紀信拍攝,出版了作品集《餘香 插花藝術》,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為此書作序。

 

從沂蒙山到富士山的旅日中國畫家王傳峰

王傳峰和女兒們在一起。新華網記者華義攝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王傳峰也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25年前他來日本留學時和中國妻子結識,後來他們陸續有了3個女兒,如今大女兒在上海留學,二女兒在大阪讀大學,只有小女兒還在家讀高中。

 

原來三個女兒都不會説中文,現在回國留學的大女兒中文已經説的不錯。王傳峰和妻子都説不會強迫孩子學什麼,或者給她們設定什麼人生目標。她們都會畫畫但並不期待她們成為畫家。

 

來日本25年,王傳峰一直活躍于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線,很多重要的中日交流活動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他和眾多日本藝術家交好,原日中友好協會名譽會長、日本著名畫家平山鬱夫生前就與王傳峰亦師亦友。王傳峰也和國內眾多頂尖藝術家合作,比如,2004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現代中國著名畫家100人與王傳峰合作繪畫展”。他還和眾多書法名家合作,進行書法和繪畫的跨界合作。因為在中日交流方面的突出成就,2011年他還被中日友好協會授予“中日友好使者”稱號。

 

如果説故鄉的沂蒙山孕育了他真摯厚重的品格,杭州的鐘靈毓秀汲予他藝術的養分,那風光明媚的富士山便讓他的才華開了花。王傳峰説日本繪畫給了他很多靈感,他不斷嘗試在自己傳統創作的基礎上加入日本繪畫藝術的特長,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他説50歲是一個畫家生命力的旺盛期,他還在不斷地思索新的創作形式,不斷自我創新與突破。(新華網東京電 記者 華義)

 

從沂蒙山到富士山的旅日中國畫家王傳峰

王傳峰為中日邦交正常化30週年創作的紀念郵票。新華網記者華義攝

 

從沂蒙山到富士山的旅日中國畫家王傳峰

王傳峰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週年創作的紀念郵票。新華網記者華義攝

 

從沂蒙山到富士山的旅日中國畫家王傳峰

王傳峰與他人合作的藝術品。新華網記者華義攝

 

從沂蒙山到富士山的旅日中國畫家王傳峰

王傳峰在自己的茶室品茶。新華網記者華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