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林場榮獲聯合國系統最高環境獎項

海峽飛虹報道(特派內羅畢記者賈延寧、王新俊、楊雨婷)地球衛士獎是聯合國系統最具影響力的環境獎項。2017年地球衛士獎5日在聯合國環境大會期間揭曉,包括河北塞罕壩國有機械林場等在內的6個組織或個人榮獲這一殊榮。塞罕壩林場為何能獲得“地球衛士獎”?各方對塞罕壩的故事有哪些評價?

 

會場上響起宣佈:“獲得2017年第二個激勵與行動獎項的是中國的塞罕壩林場,他們將退化的土地變成了綠色的天堂。”

 

12月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肯尼亞內羅畢總部頒發了2017年地球衛士獎,以表彰在環境保護和促進提高環境品質方面有特殊貢獻和成績的組織和個人。包括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美國航空航天局氣候變化首席科學家保羅·紐曼、美國電影製作人傑夫·奧洛斯基、共享單車摩拜公司CEO胡瑋煒、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和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等6個個人和集體榮獲這一聯合國系統最高環境獎項。

 

今年73歲的陳彥嫻女士、53歲的塞罕壩林場場長劉海瑩和38歲的于士濤代表塞罕壩三代務林人上臺領取地球衛士獎,陳彥嫻代表塞罕壩人發表了獲獎感言:“55年前,我們369個人來到黃沙漫天、草木難生的塞罕壩的時候,平均年齡不到24歲。半個多世紀裏,前仆後繼的我們三代塞罕壩人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心一意地種樹,一心一意地把荒山沙地變成綠水青山。我們為自己能親手創造一個綠色奇跡而感到無比自豪!”

 

1962年,陳彥嫻和其他368人成為塞罕壩的第一批建設者,當時這支隊伍的平均年齡不到24歲,陳彥嫻是他們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8歲。55年裏,三代塞罕壩人建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森林,面積超過新加坡國土面積。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説,塞罕壩實現了了不起的成就:“世界需要迅速恢復森林植被,很多地方都需要綠化。塞罕壩給我們的啟示在於通過三代人的努力,我們看到大片的綠色森林得以恢復。這是塞罕壩人和中國北方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同時也將鼓舞世界其他地方“

 

塞罕壩的故事也感動著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的參會人士。在巴西環保專家馬塞洛?福塔多看來,撫育森林比種樹更加困難。塞罕壩三代人在55年裏建成世界最大面積的人工森林,其中的經驗值得分享:“考慮到這片森林的面積,考慮到你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知識,特別是關於如何讓人們參與到撫育森林的知識,我想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值得和其他國家分享的模式。因為在森林重建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題之一不是種樹,而是多年持續地撫育這些樹木。我覺得這是塞罕壩的一個成功之處。“

 

在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工作的程茜曾經去過塞罕壩。她覺得塞罕壩結合自身實際實現可持續發展,能夠為世界其他地方的發展提供啟發:“我覺得可持續發展沒有一個單一的解決方案,需要結合每一個國家和地方的現實情況,無論是自然資源稟賦,還是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我覺得從塞罕壩大家最可以獲得的啟發就是:在這個模式當中的每一方,在幾十年裏支持塞罕壩,從一開始的單一的林業發展到現在更多地考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這些背後的驅動因素以及它們如何真正地與當地發展結合在一起,更多的是可以給各地提供一種啟發。”

 

塞罕壩的故事也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非常感興趣,他表示,明年一定前往塞罕壩親眼看看:“我明年非常願意親自探訪塞罕壩,因為百聞不如一見。我也很高興看到,習近平主席為中國提出了生態文明的口號,我認為這個口號可以推廣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