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逛年宵市場 感受香港“年味”

逛逛年宵市場 感受香港“年味”

2月12日拍攝的錦鯉造型的綵燈。當日,春節綵燈展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綵燈展以“錦鯉”為主題,展出90個色彩艷麗、形態萬千的錦鯉造型綵燈,營造出濃濃的年味。新華社記者盧炳輝攝

 

臨近農曆春節,香港終於在連日的寒潮中回暖。在陽光的普照下,熙熙攘攘、充滿著各類花卉的年宵市場也讓香港有了“春回大地”的味道。

 

農曆臘月二十五,香港一年一度備受矚目的年宵市場正式開鑼。從姹紫嫣紅的各類花卉到新鮮有趣的狗年吉祥物,從豐富多樣的年貨到中西合璧的春聯……逛一圈年宵市場,不僅讓人感受到香港獨有的“年味”,也讓人看到香港市民的創意和對來年滿滿的期待和祝福。

 

年宵花市的傳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朝的廣州。粵語中,“花”與“發”諧音,寓意“財運亨通”“花開富貴”“春華秋實”。到了19世紀60年代初期,香港年宵花市固定在春節前幾天舉行,一家老小吃完團圓飯後都會舉家前去逛花市。而現在,年宵花市也從只賣花卉演變成售賣各種年貨的年宵市場。

 

傳統的年宵市場由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舉辦。2018年全香港15個地方都有年宵市場可逛,包括維多利亞公園、深水埗花墟公園和黃大仙摩士公園等。

 

其中,最受矚目無疑是維多利亞公園年宵市場。2018年該年宵市場共設473個攤位,包括8個主題攤位、282個幹貨攤位、180個濕貨攤位及3個快餐攤位,問鼎香港各大年宵市場。

 

往日空曠的維多利亞公園在年宵市場開鑼後變得熱鬧非凡,離維多利亞公園還有200米的記利佐治街已被密密麻麻的行人塞滿,人們跟著年宵市場的指示牌慢慢“挪動”。

 

走入年宵市場,人們瞬間會被各種小吃、花卉和吉祥物所吸引。今年是狗年,市場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和“狗”相關的吉祥物。粵語裏“狗”與“久”同音,不少攤檔以此為意取名,如“狗(久)別重逢”“長長狗狗(久久)”等。

 

隨著春節文化在海外傳播越來越廣,一些傳統年貨也顯示出“中西合璧”的特色。記者在一家攤檔看見用英文寫的春聯和窗花,例如“Eat well sleep well have fun day by day(吃好睡好天天開心)”“Study hard work hard make money more and more(勤學勤作多多掙錢)”的對聯。不少外國人都對此很感興趣,並表示想買回家為新年增添氣氛。

 

走出文創産品攤檔區,轉彎就到了另外一個天地。這裡是年宵市場的“傳統項目”花墟市場。素雅的水仙、綻放的蝴蝶蘭、沉甸甸的金桔和含苞待放的桃花等各類花卉將維多利亞公園打造成了鮮花的海洋。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葉德平表示,香港人買花不僅為裝扮,更重“意頭”。不同花卉擺在家裏有不同寓意,桃花意味著“大展宏圖”,金沙桔代表生意“大吉大利”,顏色艷麗的蝴蝶蘭則象徵著“大紅大紫”等。

 

葉德平也是花市的忠實擁躉,幾十年來他逛年宵市場的習慣從未改變。他説,香港人工作忙碌,基本上要到年三十才會放假,年宵市場中不僅有花,也賣各種年貨,可以讓人把所有年貨“一網打盡”。此外,吃過年夜飯後逛花市也已是香港人的固定活動,平常忙忙碌碌難得團圓的一家人,可以在花市感受傳統節日的氣氛。

 

走入一家名為“芳芳花卉有限公司”的鮮花攤檔,只見老闆和幾個夥計在分工合作。他們有人在給顧客介紹花卉的寓意和花期,有人在幫顧客把盆栽用塑膠袋小心包好,還有人在栽土澆水照顧剛開放的鮮花。

 

該攤檔的老闆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已經參加了18年的年宵市場,自己公司的花卉品種也由專門賣蘭花變為賣多種花卉。“今年開市天氣不錯,市民很多,相信市道會旺。”陳先生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説。

 

在荃灣沙咀道遊樂場的年宵花市,也有一些新的變化:以往的花市中碩大的盆景和花卉被精緻的小盆景所取代。葉德平表示,這是因為香港的家庭結構在這兩年慢慢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小家庭出現,很多人就是一家三口過年,所以小盆景現在很有市場。

 

走出喧鬧的年宵市場,人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喜悅。正如葉德平所説,人們在年宵花市不僅感受到春節熱鬧的氣氛,也看到香港不斷發展的本土文化創意産品。年宵市場的存在,給舊的一年畫上圓滿的句號,也開啟著新的美好一年。(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 周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