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海峽論壇十年:精彩、創新與融合

初夏的鷺島廈門,迎來一年一度的兩岸民間最大的盛事“海峽論壇”。此次論壇適逢第十屆,近萬名來自台灣島內的同胞齊聚廈門和福建各個城市,一同交流同時也一同為民族的復興盡一份心力。

第十屆海峽論壇開幕 兩岸民間交流不斷擴大

第十屆海峽論壇6日開幕

海峽論壇十年,同時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的第一次參與。汪洋主席在開幕式上再次強調願意分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更進一步強調在鞏固通郵、通商和通航的成果上,加大力度促進兩岸同胞通學、通婚和通就業,可謂是“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的逐步完善。現場的廣大台灣同胞,也再次有感於大陸對台灣“説到做到”的政策,現場無不響起熱烈的掌聲。

第十屆海峽論壇在廈門舉行 汪洋出席並致辭

第十屆海峽論壇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並致辭

海峽論壇十年,此次最為精彩的是各個分論壇交流層面之廣,兼顧到廣大台灣社會各個階層。從青年、青少年、婦女、職工、殘疾人士、兩岸婚姻、兩岸僑聯、兩岸小區、兩岸公益、兩岸公益、體育到智庫學者等多樣化的交流研討,兩岸與會人士都透過自己切身的經驗進行交流互動,共同研擬形成一個符合兩岸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的新共識。這其中不得不提的莫過於“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的分享,兩岸同胞以參與海峽論壇親歷的故事為切入點,透過自己的文字,講述自己與海峽論壇的結緣故事,其中《一段海峽親情的維繫》的故事由台灣青年鄭博宇講述,他説自己2015年從學生轉變成創業公社港澳臺部總經理的一切,因為唯有“進入、融入、找出路”才能真正在大陸築夢踏實。鄭博宇表示,他一直認為台灣青年來大陸應當依循務實的發展脈絡,任何發展都應該憑自己的能力去爭取;他告訴現場的嘉賓,自己出生平凡,不是富二代、政二代。曾經也在台下,但如今能夠講述自己的大陸故事,是靠自己的努力,因為他堅信著“人可以不平凡,但不能甘於平凡的潰敗”。鄭博宇的故事,不只是面向現場的台灣青年,更面向全台灣的青年述説,大陸就是台灣青年發展築夢之地,但更為重要的是要腳踏實地。

劉結一:塗鴉大賽承載著兩岸青年對共建美好未來的嚮往

“打破界限”兩岸塗鴉大賽舉行

圖片默認標題

第五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開幕

傳承中華姓氏文化 共述“兩岸一家親”

海峽兩岸青少年中華姓氏源知識競賽舉行

海峽論壇十年,比起過去九年更為創新之處,莫過於透過網絡徵選的台灣“首來族”,凡是沒有來過大陸和福建的台灣同胞可以優先報名,這樣的機制更體現了“海峽論壇”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性建制,為每年超過數以百計的兩岸交流活動起到了一個積極正向的帶頭創新機制,使得海峽論壇的活動更能深度輻射制台灣島內更多鄉親,讓想來卻從來沒有來過大陸的台灣同胞得到了一個參與論壇的機會。

第十屆海峽論壇大會文藝節目

兩岸小學生表演創意合唱《夢想星光》

海峽論壇使兩岸同胞更加的融入彼此,因為海峽論壇讓更多的廣大台灣同胞來到大陸,真正認識大陸進而在大陸發展就業生活,海峽論壇這個平臺是兩岸同胞的,十年只是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十年、二十年甚至傳承更久,期待海峽論壇能夠持續成功的舉辦下去,讓廣大的兩岸同胞彼此融入,一起在新時代裏真正體現“兩岸一家親”之理念。最後還是要説,兩岸同胞都是血濃于水的骨肉同胞,在此次的海峽論壇中兩岸同胞也都將繼續以創新的方式一起交流一起攜手向前,一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列集思廣益,“海峽論壇”就是個最佳最棒的平臺。(作者係就讀于清華大學的台灣學生羅鼎鈞)

“登陸”臺青“首來族”:走走看看也尋找發展的機會

2018-06-11

 

“登陸”臺青“首來族”:走走看看也尋找發展的機會

 

    台灣青年在漳州高新區物聯網示範園區體驗。何淩霄攝

 

在臺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的福建漳州,數百名兩岸青年10日正展開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周的參訪行程。在“登陸”臺青中,有不少是“首來族”。

 

“這是我第一次來漳州,也是第一次到大陸。”來自台灣中臺科技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林廷安前來參加兩岸青年交流周活動,有著自己的期待,“我想了解這邊的文化是什麼樣子的,人們的生活方式是怎麼樣的,跟我們在台灣有什麼差異。”

 

連日來,林廷安和同伴們一起參觀考察福建漳州高新區物聯網示範園區、漳臺族譜對接館等。他表示,希望多學習、交流,等回到台灣,再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在接下來的行程中,他最想去參觀文廟,觀看祭孔典禮。

 

在兩岸青年交流週期間,他們要走進閩南師範大學與這裡的學子座談,在長泰瞻仰福建省最大規模縣級文廟並舉行祭孔典禮,探尋閩臺鄉村旅遊合作實驗基地——龍人古琴文化村,相聚漳州江濱南岸共植“兩岸一家親、漳臺親上親”紀念林,以及參觀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知名臺企天福集團、漳州市臺胞臺商服務中心等。

 

在漳臺族譜對接館的參觀中,第一次來到漳州的台灣高山族同胞郭䤾説,來到這裡,能感覺到文化、生活習慣跟台灣還是很相似的。

 

“登陸”臺青“首來族”:走走看看也尋找發展的機會

 

台灣青年在漳臺族譜館參觀、尋根。何淩霄 攝

 

“在一些方面比台灣更加便利,比如支付的方式、交通的出行。”郭䤾一語道出自己“登陸”的初體驗,“來到這邊,就想好好交朋友,互相交流。”

 

第十屆海峽論壇首度開放網絡報名,方便沒來過大陸的臺胞來參加活動。台南成功大學的劉志瑄第一次來大陸,就通過網絡報名參加本屆海峽論壇的兩岸同名村聯誼活動。

 

“在大陸吃的第一餐飯,就發現很多菜都是台灣家常菜。”劉志瑄情不自禁地感嘆,“兩邊的味道幾乎沒什麼區別。”

 

“登陸”臺青“首來族”:走走看看也尋找發展的機會

 

台灣青年合照留念。何淩霄 攝

 

逛了廈門的中山路後,劉志瑄覺得城市建設非常漂亮,“看了就會想在這裡自拍發社交媒體。”看到中山路上滿街都是熟悉的台灣珍珠奶茶等“臺味”,劉志瑄喜出望外,“兩岸潮流、口味都是一樣的。”

 

與劉志瑄不同的是,來自台灣新北淡江大學的“首來族”仲恒亞,第一次來參加海峽論壇,選擇參加台灣人才就業創業暨實習見習廈門對接會,“希望看看能否有實習見習的機會。”

 

為什麼考慮來大陸實習見習?仲恒亞給出了三個理由:第一,學習的專業就是兩岸貿易專業,大陸市場廣闊機遇大;第二,很多畢業的學長在台灣月薪最高都不超過4萬元新台幣(不到人民幣9000元),在對接會現場看到很多崗位工資都可以達到一萬元到一萬五千元人民幣;第三,希望能借來大陸發展的機會,到大陸各省份走走看看。

 

讓仲恒亞沒想到的是,此次對接會有近190家用人單位提供了崗位2600多個,其中有90多家用人單位推出1280個實習見習崗位,與去年相比增加近1倍,佔此次對接會提供崗位總數的近一半;廈門還推出臺生暑期實習計劃,為臺生來廈門發展搭建更多助力通道。

 

尋找發展的機會,成為越來越多臺青“首來族”的“登陸”理由,也為當下興起的臺青西進潮作出了注解。

 

在海峽兩岸(漳州)青年産業經濟論壇的主題沙龍上,台灣投資機構代表、犇遠資本集團合夥人戴偉衡向“登陸”臺青給出了自己的建議:要‘接地氣’,不要形成台灣人自己創業的“圍城”;要擴大視野,多交朋友,與大陸的團隊多接觸多交流多合作,一同去開拓更大的市場。(中新網廈門6月10日電 作者 陳悅 何淩霄)

 

展開全文

【海峽兩岸】海峽論壇聚共識:“台獨”伎倆註定失敗

2018-06-10
展開全文

臺商三代曾冠穎:從“兩岸一家親”到“兩岸一家人”

2018-06-11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MAIN201806110838000230815022729

 

曾冠穎在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上講述自己的故事。(中國台灣網 袁楚 攝)

 

“我2012年受邀參加第四屆海峽論壇,在那時候認識了我太太,她現在就坐在那裏。”曾冠穎向記者介紹他太太,臉上不禁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2018年6月,第十屆海峽論壇在廈門舉行,曾冠穎受組委會邀請參加,這已經是他第六次參加海峽論壇。“我叫曾冠穎,現在在漳州長泰馬洋溪經營茶産業,招牌叫‘聯邦調茶局’。我不是007,而是003,因為我是第三代臺商。”曾冠穎在“海論十年、精彩無限”海峽論壇故事匯上幽默風趣的開場介紹自己。

 

臺商三代人接力創業

 

剛過30歲的台灣青年曾冠穎從台灣到大陸已經14個年頭。而其家族在大陸的奮鬥史則可追溯到他的爺爺、爸爸二代。三代人接力在長泰打拼,從最初種植台灣水果,到現在種植台灣茶。

 

“我爺爺到漳州市長泰縣這塊寶地種植台灣優質水果是臺商第一代,也是在第一産業發展。我父親是臺商二代,在這塊寶地上種植茶葉從事茶葉加工,進入了第二産業。我是臺商三代,現在往第三産業發展。”

 

時間要追溯到1996年,曾冠穎的祖父到福建漳州創業,進行台灣優良水果的種植,開始了曾冠穎一家與漳州數十年的不解之緣。2004年,曾冠穎的父親也來到漳州,開始了中年創業、産業轉型。剛剛初中畢業16歲的曾冠穎也隨父親來到漳州,成為了長泰一中的首位臺籍學生,這也是他第一次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

 

“初到大陸,因為學習內容和環境的差異,我甚至躲在被窩裏偷偷哭過。”説到這裡,曾冠穎不好意思的向記者笑了。好在後來,在同學、朋友和老師的幫助下,曾冠穎漸漸的融入了當地的生活。“所以我對‘兩岸一家親、閩臺手足情’有著更加深刻的體驗。”

 

從“兩岸一家親”到“兩岸一家人”

 

曾冠穎向記者講述了自己與太太張文娟的相見、相識和相知的故事。2012年曾冠穎參加海峽論壇,當時他在展會參展,在廈門從事電子商務工作的張文娟對曾冠穎展出的“東方美人茶”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曾冠穎便向當時的張文娟介紹了“東方美人茶”名字的由來。恰好當時的曾冠穎對電子商務領域頗感興趣,但是因自身涉獵不深,所以無法切入。隨後兩人對於茶和電子商務領域有了更多的探討、交流,最後因相同的興趣愛好而走到了一起,成為了兩岸情侶。

 

在後面的日子裏,他們各自發揮專長,在茶葉生産製作和行銷這事業中互相協助,公園夢想,同時感情也在不斷加深。到了2015年,曾冠穎以台灣“東方美人茶”為基礎,創立電商品牌“雅席敬品”,並在兩岸打開了銷路。同年年底,曾冠穎與張文娟喜結連理,在海峽論壇結下的情緣,從“兩岸一家親”變成了“兩岸一家人。”

 

創造屬於自己的新時代

 

近年來隨著曾冠穎的創業路越走越順利,他便常以自己創業的故事鼓勵自己在台灣的朋友把握機會,到大陸就業、創業。2015年在自己婚禮後的隔天,曾冠穎就帶著台灣的親朋好友參觀,向他們講述這裡日新月異的變化。

 

“登陸”14年來,曾冠穎看到祖父開墾荒山的辛苦,見證父親進行産業轉型的努力,也看到了大陸飛躍式的發展。他認為,這一切都在引導和鼓勵臺商進行産業升級。

 

“有了這麼多好政策,我們的創業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曾冠穎表示,“31條措施”的出臺,對於想要到大陸來就業、創業的臺胞來説是一個不錯的機會。談到對來大陸創業,曾冠穎表示,希望想要創業的臺胞們能夠真正的到大陸生活一段時間,考察好創業環境,再決定自己的創業方向。

 

對於茶園以後的發展,曾冠穎毫不掩飾的講,發展電商只是他目前的一個階段。他的妹妹正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他夢想著將茶葉與中醫藥結合,並持續推動茶園基地發展觀光旅遊。“我期待儘早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有務實推進,簽署正式合約;也相信借此海峽論壇的東風,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新的努力和成績。”曾冠穎期待産業升級的機會,為兩岸提供交流平臺,讓兩岸更融洽。(記者李奕均 張亞靜)

展開全文

台灣主流媒體熱議海峽論壇:臺當局應抓住善意契機

2018-06-09

6月5日至11日,第十屆海峽論壇在廈門如期登場,受到台灣民眾及媒體的高度關注。台灣《中國時報》、《旺報》、《聯合報》、《工商時報》等主流媒體對活動進行了深入報道,尤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更成為臺媒解讀剖析的焦點。

 

《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指出,汪洋6日在海峽論壇發表的重要講話,談及兩岸關係,強硬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也不乏溫情喊話,表明大陸會持續擴大台灣民眾受益面。評論認為,汪洋講話不只凸顯大陸對臺方針仍是“軟硬兩手”,更在表態北京並未放棄兩岸和平之路,臺當局應抓住善意契機,把握對話之窗尚未緊閉的當下,努力推開兩岸和解大門。

 

《聯合報》連續發佈多篇報道文章,並在要聞版頭條位置刊載有關汪洋致辭內容的報道,在標題中特別強調“重申一中原則”“臺籍、陸籍一視同仁”“要讓臺胞有更多獲得感”等關鍵詞。

 

台灣《旺報》指出,以民間為主體的交流,是海峽論壇的重要特色,這種親身接觸城市鄉村風貌與體驗大陸人民日常生活,親歷親聞、真實面對、不設防且深入的感受,對第一次到大陸或是對大陸不夠了解、甚至存在誤解,對兩岸關係發展有疑慮的台灣民眾,能有效凝聚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識。

 

評論指出,就今年議程安排來看,主題論壇部分特別聚焦于青年群體和基層民眾,以“兩岸青年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為主題的各項會議或論壇活動最多;另一個亮點是強調兩岸基層交流,首次由大陸政協委員與台灣民意代表就治理與服務的問題進行研討,再實地考察交換意見,活動的安排上可見更接地氣,更貼近台灣基層民眾思考的設計,一方面讓台灣的強項優勢所在得以分享,滿足了自信,二方面找到台灣青年基層各行各業發展的需要,提供了機會,“對了胃口”的海峽論壇,相信能為兩岸一家親的情感累積做出具體貢獻。

 

針對福建官方6日在海峽論壇發佈的《福建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意見》(簡稱“66條惠及臺胞措施”),《工商時報》報道指出,“66條惠及臺胞措施”會吸引臺企與臺青,要繼續關注落實情況。相信兩岸經濟融合將持續前行,盼臺當局能設法改善兩岸關係,讓台灣分享更多的兩岸經貿利益。(中國台灣網6月9日訊 高旭)

展開全文

走過十年 期待未來——訪海峽論壇參會嘉賓

2018-06-08

“福建推出促進閩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66條措施,這將吸引更多台灣年輕人來大陸工作學習。”台灣彰化青年林宜賢説,這些措施不僅幫助台灣青年解決“登陸”的一些具體問題,更重要的是顯示了大陸對台灣同胞的善意和誠意。

 

5年前,林宜賢進入北京銀河金橋投資有限公司工作。去年他第一次參加海峽論壇,在海峽青年先鋒匯等活動中擔任評委和嘉賓。今年他再次相約海峽論壇,參加兩岸青年人才論壇。

 

“現場遇到許多老朋友,也結識許多新朋友。”這個生於1988年的台灣小夥子在微信裏記錄道。通過論壇,他深刻感受到大陸特別是福建對台灣人才引進的力度不斷加大。祖籍福建漳州平和的他為之高興,“可能不久的將來會看到更多台灣朋友或同學來福建就業。”

 

台灣創客、福建索佳藝陶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儒欽今年參加了海峽青年論壇活動。這是他第八次參加海峽論壇。“海峽論壇一路走來,民間互動越來越熱絡。今年我碰到兩岸及港澳很多社團負責人,大家聚在一起切磋技藝、洽談合作、暢談夢想。”

 

作為福州臺商,李儒欽此次最關注的也是福建的“66條措施”。措施一推出,他就在微信裏轉發,並評價道:“飽含誠意、富有鄉情、含金量高、先行先試力度大”。

 

“金融、文創、影視、高科技,臺胞從事的很多行業,‘66條措施’都涉及了,臺胞們在這裡購房、辦社保、子女就學等也有安排,這份細緻週到令人感動。”李儒欽忍不住在微信裏代言“福建歡迎您”。

 

“青年是未來。十年來海峽論壇為兩岸青年溝通交流搭建了絕佳平臺。” 致力於兩岸青年交流的台灣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簡稱“傑青會”)理事長陳長風説,台灣年輕人來大陸就業創業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在海峽論壇上,陳長風給記者講述了一個例子:有個台灣小夥子,放棄台灣工作,來大陸就業,一開始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起薪只有6000元人民幣左右,但小夥子勤勞肯幹,兩年後被阿裡巴巴集團挖走,稅後年薪達到40萬元人民幣。“這樣的例子需要讓更多台灣年輕人知道。”

 

在陳長風看來,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已經做出選擇。今年初傑青會發佈赴大陸實習信息後,短短幾個月已經有1500多名台灣青年留下資料,表示感興趣,其中五六百人已經登記報名。“期待海峽論壇可以讓兩岸更多青年攜手打拼,增進情誼。”參加了多屆海峽論壇的陳長風説。

 

“兩岸民間交流太重要了。”新黨主席郁慕明在論壇大會上表示,自己從第一屆到第十屆都沒有缺席過。每年自己都帶青年朋友到大陸各地進行文史、科技體驗,讓他們了解歷史文化,知道身為中華兒女的責任,這正如海峽論壇主題所強調的,“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郁慕明説,海峽論壇作為兩岸民間交流的盛會,打造了一個“擴大範圍”“向下紮根”的平臺。兩岸民眾通過海峽論壇交流,可以充分體會到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新華社廈門6月7日電  記者許雪毅 劉歡 劉斐)

展開全文

汪洋出席第十屆海峽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2018-06-07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馬曉葉):第十屆海峽論壇6日在廈門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汪洋指出,海峽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骨肉相親、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們同台灣當局和各政黨進行交往的基礎和條件。只要做到這一點,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都不會存在障礙。“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煽動兩岸同胞敵意和對立,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必須堅決反對。

 

汪洋指出,兩岸經濟聯繫密切、互補性強,擴大深化經濟合作、促進經濟融合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願意優先同台灣企業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將認真落實《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相關政策方面對臺企實行與大陸企業一視同仁的待遇。

 

汪洋指出,密切人文交流、促進心靈契合,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牢固紐帶。我們歡迎更多台灣同胞參與到兩岸大交流中來,將認真落實惠及兩岸同胞的各項政策措施,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

 

汪洋強調,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這種天然的血緣紐帶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基本事實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兩岸交流合作得天獨厚,這種雙向利益需求任何力量都壓制不住;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中華兒女有決心通過自己的不懈奮鬥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種全民族共同願望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只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一定能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等在發言中表示,兩岸關係形勢越是嚴峻,兩岸同胞越要堅定信心、排除干擾,開大門、走大路。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進一步密切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在鞏固通郵、通商、通航成果的基礎上,大力促進通學、通婚、通就業,使“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論壇開幕前,汪洋會見了出席論壇的部分兩岸嘉賓和主辦單位代表。汪洋勉勵他們共擔民族大義,共享發展機遇,共促交流合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奉獻更多心力。

展開全文

海峽論壇感言:一家人不説兩家話

2018-06-08

第十屆海峽論壇大會6日在福建廈門舉行。參加海峽論壇的台灣各界人士都借助各種場合,表達關心廣大臺胞在大陸生活的是否安心、是否如心、是否順心,呼籲希望大陸給予一些照顧和關照。

 

有這樣的擔心和疑慮,是人之常情。既不用島內有些學者政客帶著有色眼鏡信口雌黃,也不必大肆放大和曲解回避臺胞在大陸創業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

 

因為,不管是創業打拼還是工作生活,難免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難題,不如願、不順心、不盡情的事情,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僅在大陸,還是在台灣,都無法避免。

 

大陸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對在大陸的廣大臺胞,都在盡心盡力的加以完善和改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些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便利舉措正在變成貨真價實的獲得感、幸福感。

 

兩岸有著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天然情感和文化聯結,任何人、任何政黨、任何團體都不能讓我們血濃于水的骨肉之情隔斷。

 

過去、現在、未來,“兩岸一家親”的情懷不會變。即便彼此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社會制度有不同,但相同的文化、血脈都將讓我們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攜手奮進。

 

不管是台灣同胞的期待,還是台灣同胞的擔憂,大陸都聽在心裏看在眼裏,善意不變,親情不改,説到做到,同等待遇共享機遇,永遠在路上。

 

當擔憂變成安心,疑慮變成信任,兩岸同胞彼此心連心、肩並肩、手牽手的一幕幕感人事件,註定讓兩岸中國人越走越近。

 

不管是李登輝在島內執政時代的“兩國論”,還是陳水扁時代的“一邊一國論”,以及蔡英文當局的“去中國化”,都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中”、兩岸同為中國人的事實。血脈之情,家人之心,終將打敗一切數典忘祖之徒,摒棄一切分裂分割之事。

 

從台灣這個“小家”回到大陸這個“大家”來生活工作,雖然有距離上的遠近,但是家的溫暖與親情,並未因為距離變化而變化。兩岸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任何力量都否定不了;兩岸同是炎黃子孫,任何力量都割捨不斷;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兩岸和平發展順民意合民心,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住;兩岸交往交流的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任何力量都威脅不了。

 

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在大陸鍥而不捨的務實善意和濃濃親情中,臺胞在大陸生活只會越來越安心,工作只會越來越順心,創業只會越來越舒心,打拼只會越來越放心,圓夢只會越來越開心。(中國台灣網網友:文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