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客家行走進羊角古村 探尋客家祠堂文化

“雖然説客家人在千年的遷徙過程中,養成隱性和低調的性格,然而在祠堂裏,卻可以看見他們對自己文化的敬重和驕傲。”台灣講客電臺主持人、網絡達人溫士凱在羊角村參訪客家祠堂後這樣表達感受。

 

20日上午,“尋根圓夢——2018兩岸新媒體客家行”來到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兩岸媒體記者一行參觀了客家古村——羊角村、羊角水堡,城內至今仍保存大量清代與民國時期的民居與祠堂建築,還有縱橫交錯的古街道、完整的古碼頭和一些古代石碑及銘文磚。

 

羊角水堡,古稱羊角水,又名羊角堡、羊角水城堡,位於會昌縣筠門嶺鎮東南的羊角村。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官府在羊角水村設羊角水堡提備所,駐軍防守。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修城墻建羊角水堡。水堡圍三百丈,城高三丈,城垛564個。城開三門:東“通湘門”、南“向明門”、西“鎮遠門”,各城門均建有城樓。

 

羊角水堡面積約71000平方米,現有居民1300多人。城堡內遺存有大量的軍事及民居建築及其它公共設施,歷史上對保護當地居民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贛南客家人譽為“平安堡”。由於地處偏僻,許多建築得以保存,是研究地區軍事及客家文化重要資源。

 

羊角水堡不僅是贛南僅存的一處保存較完整、規模宏大的明清時期鄉村軍事城堡,也是反應贛南客家與少數民族工具發展、文化相互交融的客家古村,具有研究價值。2013年3月公佈為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台灣講客電臺主持人、網絡達人溫士凱接受本網記者訪問時説,很多人都是從文字史料或是報道上解讀客家文化,然而在羊角古村,不需要華麗的文字或是艱澀難懂的語言就直接走進的客家的生活中。特別是客家村落的中心“客家祠堂”,從建築格局到細節工藝都可以清楚看見客家人不忘祖和不背祖的晴耕雨讀文化。

 

溫士凱指出,台灣的客家人雖然依舊以群居的客家莊為主,但是生活越來越現代和西化,像羊角村般依舊還擁有同姓祠堂為生活文化中心的,實屬不多。他身為客家人,走進羊角村處處有小時候的熟悉印記,雖然這裡並不是他的老家,但是卻有許多共同的生活記憶點。也許這就是客家人DNA中最有趣而不可解的文化臍帶關係。(華夏經緯網6月20日訊   虞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