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心 家國情

“找仲勳去。”這是當年挂在西北幹部群眾嘴邊的口頭禪,簡短四個字,稱量出了習仲勳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分量。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在回答意大利眾議長菲科提問時,習近平的深情表述迅速刷屏,贏得人民群眾廣泛讚譽。

 

從習仲勳到習近平,父子之情溫暖,榜樣力量偉大。不變的初心一脈相承,蘊藏在一點一滴的細節中。

 

一心向黨 信念如山 

 

習仲勳説:“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習近平説:“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父子心 家國情

 

晚年習仲勳

 

習仲勳傳奇的一生波瀾壯闊,無論順境還是逆境,他都不改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移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不變對組織的信任。

 

“戰鬥一生,快樂一生,天天奮鬥,天天快樂。”這是習仲勳晚年對自己一生的總結。

 

前半生,他“努力把西北的事情辦好”;年逾六旬,他又奉命去廣東“把守祖國的南大門”,無時無刻不在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初心:“一個共産黨員,還有什麼比能為黨多做工作而感到幸福和自豪的呢?”

 

父子心 家國情

 

2017年10月31日,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習近平帶領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溫入黨誓詞。

 

習近平曾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即使身處逆境,“爸爸對共産主義的信念仍堅定不移,相信我們的黨是偉大的、正確的、光榮的。您的言行為我們指明瞭正確的前進方向”。

 

接過父輩手中的接力棒,把中國共産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扛在肩頭,不忘初心、馳而不息。

 

黨的十九大閉幕不久,習近平就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趕赴上海、嘉興開啟“初心之旅”。

 

他在不同場合多次勉勵廣大黨員幹部要不忘初心,堅定為人民謀幸福。

 

一串串堅實的足跡,連接著偉大事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一心為民 甘當公僕 

 

習仲勳:“為人民服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習近平:“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父子心 家國情

 

1960年6月,習仲勳帶領中央國家機關幹部到北京郊區紅星人民公社和社員一起收割小麥。

 

“我是農民的兒子。”這是習仲勳在家裏常説的一句話。

 

不放棄一切機會聯繫群眾,是習仲勳的一貫作風。

 

在農民眼裏,習仲勳是那個戴著草帽,搖著蒲扇,挽著褲管,走在泥土地裏,見人就打招呼,説話很隨和的老大哥。

 

在工人眼裏,習仲勳是那個認真傾聽,仔細詢問,主動關心,在意工人生産安全勝過一切的工人之友。

 

在基層幹部眼裏,習仲勳是那個關心基層,注重事實,一心只為群眾謀幸福,寧願幹部吃點虧的好書記。

 

習仲勳曾對習近平説過一句肺腑之言:“不管你當多大的官,不要忘記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真真切切為百姓著想,要聯繫群眾,要平易近人。”

 

父子心 家國情

 

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在重慶考察調研。這是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華溪村,習近平徒步前往農戶家中,實地了解脫貧攻堅工作進展和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情況。

 

習近平沒有辜負父親的叮嚀和囑託。

 

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拳拳之心,到“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的錚錚誓言,再到“我是人民的勤務員”的初心之諾;從走遍中國所有集中連片特困區,到決心使中國最後一批4000萬貧困人口在2020年全部脫貧,再到讓老百姓獲得“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圍繞人民利益,一張藍圖繪到底。

 

一心促改革 敢為天下先 

 

習仲勳:“只要對人民有利,對國家有利,我們就幹,膽子大一點。”

 

習近平:“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父子心 家國情

 

習仲勳在廣東積極探索國有企業改革的路子,支持並推廣“清遠經驗”,擴大企業自主權,提高企業生産效率。圖為習仲勳考察企業,了解企業生産和改革情況。

 

穿越迷霧,不懼曲折,習仲勳的名字,與廣東的改革開放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

 

他帶領廣東人民率先投身於改革開放的歷史洪流,解放思想,撥亂反正,創辦經濟特區,為廣東改革開放“先行一步”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父子心 家國情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在廣東省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

 

黨的十八大之後,習近平第一次地方調研就來到廣東,“現場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2018年10月他再赴廣東,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

 

在新時代改革歷程中具有不可忽視作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九屆三中全會,習近平都親自擔任文件起草組組長。

 

他以一系列大戰略大舉措大手筆,將改革開放事業推進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一心求真理 堅持群眾路線 

 

習仲勳:“實事求是就是最大的黨性。”

 

習近平:“實踐反復證明,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

 

父子心 家國情

 

1985年11月,習仲勳在江西農村調查研究,訪貧問苦。

 

子女回憶習仲勳時曾説過:“我父親的一生堅持實事求是,從不會遮遮掩掩,尤其是在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問題上,他從不退縮。”

 

著名的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壩,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工程,也是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建設之初徵集意見時,習仲勳投了反對票。他主張緩建,至少待解決了泥沙淤積問題後再建設。他認為,科學這個東西要老老實實,沒弄清楚,沒有一定的根據,沒有試驗,不要隨便去説。

 

父子心 家國情

 

2019年4月15日下午,習近平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同村民代表、基層幹部、扶貧幹部、鄉村醫生等圍坐在一起,共話脫貧攻堅。

 

習近平自小耳濡目染,深受父親影響。2012年,他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講話時指出,實事求是“始終是中國共産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是黨帶領人民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

 

要了解客觀實際,就必須深入群眾、深入實踐進行調查研究。習近平倡導要把調查研究“貫徹于決策全過程”,強調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他還形象地比喻説,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決策就像“一朝分娩”。

 

“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深入一線、實事求是、掌握第一手詳細資料,始終是習近平的工作作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走過社區、鄉村、企業、學校、軍隊,察民情、訪民意、問良策。

 

一心謀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 

 

習仲勳:“我們不僅要認識中國,而且要改造中國,建設一個更好、更美麗的中國。”

 

習近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父子心 家國情

 

煙雨籠罩中的陜西黃陵國家森林公園(2019年4月28日無人機拍攝)

 

生在陜西、長期在西北工作,習仲勳對西北地區的山山水水非常熟悉,深感綠化對西北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性。

 

他曾滿懷豪情地説:“要用森林來改造西北的自然環境,把荒沙地變成林地,使沒有樹的地方能長出樹來。”

 

如今習仲勳心願正在成真。西北地區也有了多個綠蔭遍地、青山綠水、氣候良好的“國家森林城市”。

 

父子心 家國情

 

浙江余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碑

 

從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體”初具規模,到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産生活,再到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實現良性互動。

 

今日之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理念已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鏗鏘前行,美麗中國圖景徐徐展開。

 

習近平正是這一理念的倡導者,這一變革的推動者。

 

父子心 家國情

 

習近平與父親習仲勳及家人的合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父輩們以光輝的榜樣,教誨我們如何做一個純粹的有益於人民的人。

 

信念如山,接續奮鬥。

 

接過父輩們的接力棒,我們終將迎來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