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來稿:只有中國人才能看到的“月到中秋分外明”

臺胞來稿:只有中國人才能看到的“月到中秋分外明”

 

以前在台灣,童年時期的中秋節是一件歡欣又期待的大事,一年之中只有這一天,在南部老家的村裏,家家戶戶都在前庭升起了炭火烤肉,小孩子把文旦的皮套在頭上到處跑跳玩到半夜都不會挨罵,整條街道瀰漫著烤肉的香味,還有街坊鄰居親戚串門聊天的熱鬧聲跟煙花,是我童年時期的中秋夜。  

 

我在台南待到高中畢業,剛離開家到台中讀大學的時候,每到中秋節就會特別想念家人,打包行李搭車返鄉的回憶歷歷在目。不論客運站,或是火車站,或是高鐵站,一排排的人龍都是等著返鄉的遊子,提著行李,手握著車票,翹首盼望等車來,是我少年時期的中秋夜。  

 

上研究生以後,我變得忙碌了,課業壓力變得很重,不是在教室裏,就是在書桌前啃著下周上課要報告的原文書刊。如果中秋節沒有剛好連著週末,基本上我的同學也不會回家,就變成幾個同學大家約了在學校附近找一家燒烤店應景的過了研究生版的中秋夜。

 

讀博士班時期,我又變得更忙碌了,除了學校課業的學習,我還兼職了研究的工作。同時,互聯網時代像海灘捲起的熱浪一樣,瞬間揚起,全面覆蓋了我的生活。智慧型手機裏一個又一個的群組、貼圖問候、網購定月餅送禮的型式,不知道為什麼,就這麼習以為常的融入了我博士班時期的中秋夜。

 

在博士班畢業前夕,有一年過年,我在加拿大卡加利的街道上走著,隨機轉進了一條唐人街,那最受中國人喜愛的中國紅樣式的燈籠以及春聯,還有普通話以及中國菜,非常協調、團結、井然有序的,豎立在這座位於加拿大埃布爾達省南部落基山脈的城市街道裏。那一刻我瞬間覺得鼻頭有一股熱流,心裏被強大的愛國情感僅僅的牽動著。我開始去想:“什麼時候我們才知道我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是眼前的這條唐人街給了我答案!中國人有自己的農曆紀年,有自己的傳統節慶,在每個中國人成長的歲月裏,這些節慶訓勉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家德家風、倫理道德、三綱五常,敦促了我們慎終追遠、孝順長輩、祭祀祖先、期盼來年歲歲平安,這是中華民族最有價值的,最值得保留的資産。無論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我們都會帶著這些習俗,將家國情懷放在心裏最重要的位置。

 

有了這層感悟之後,我也同時理解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深刻情感。今年的中秋節,我提早一個月買了回家的機票,並且告訴家人:“我中秋節要回家!”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恒言卷十八》説到這句詞,但是小時候學到的我不明白其中道理。其實每個月農曆十五到十七,月球運轉到地球的背面,都可以看到圓圓的月亮高挂在天上,也就是“滿月”。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之間自轉及公轉的必然邏輯,但是中秋節這天的月圓對所有中國人來説都是格外的發亮,格外的分明,是因為我們多了對家國的思念。在異鄉的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能返鄉的人,在這一天闔家賞月,月圓人團圓。

 

願以後每一個屬於中國人的佳節,我們都能滿懷感恩惜福之心,珍惜留存,代代相傳下去!(作者:王孟筠,廣西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系台灣籍教師)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