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聖彼得堡國際文化論壇勁吹“中國風” “俄中文化交流成果正在不斷擴大”

為期3天的第八屆聖彼得堡國際文化論壇11月16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落幕。幾天來,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舞蹈家、戲劇表演家每天在這裡登臺匯演;來自96個國家和地區的3.5萬多名嘉賓,圍繞“全球化世界中的文化密碼”這一主題,展開文化交流與文明對話。作為本屆論壇主賓國,中國舉辦了一系列文化藝術活動,讓本屆論壇洋溢著濃濃的“中國風”。

 

“對美好音樂的欣賞,從來不分民族”

 

“中國‘孔雀’太驚艷了!”15日,在論壇開幕晚會上,在俄羅斯馬林斯基新劇院舞臺上,中國民族舞蹈演員翩翩起舞。月光下,栩栩如生的“孔雀”,引發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

 

悠揚的竹笛聲、俏皮的嗩吶聲讓現場觀眾聽得如癡如醉。50多歲的安娜興奮地説:“讚美之辭已無法表達我的震撼與喜愛。”她認為,“對美好音樂的欣賞,從來不分民族。”

 

在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牽頭下,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組織了多家國內知名藝術單位參與了論壇演出和交流活動,既有多次在海外巡演綻放異彩的上海民族樂團《海上生民樂·和平頌》,也有曾在“2019契訶夫國際戲劇節”上廣受好評的中國國家話劇院創作的《蘭陵王》。

 

“中國藝術的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俄羅斯安德烈耶夫國立模範民族樂團團長娜塔莉婭·米蒂娜對記者説。4年前,中國作曲家趙季平創作的民族交響史詩《和平頌》,由安德烈耶夫國立模範民族樂團完成其在俄羅斯首演。時隔4年,兩國藝術家聯袂獻演的《和平頌》再度響起。“這不僅是兩國民族樂團的簡單合作,也是兩國藝術家在濃烈藝術情感中從音樂到心靈的共振,抒發兩國人民同護和平、攜手前行的美好願景。”米蒂娜説。

 

“俄羅斯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日益濃厚”

 

論壇期間,東道主特地為主賓國舉辦了兩場中俄文化交流圓桌論壇。一場的主題是“‘一帶一路’中的語言文字空間,對高校的機遇和挑戰”,另一場的主題是“中俄電影領域的聯合項目”。來自中俄兩國的高校校長、教育學家、出版人士、電影創作和發行人,匯聚一堂,集思廣益。

 

一個個深層的問題,一項項合作的提議,正從論壇上的探討,轉為線下的具體項目。

 

聖彼得堡大學最近做了兩件與“推廣中國文化”有關的事:一是開通網絡中文課程,讓所有對中文感興趣的人在線學習中文及中國文化。二是在論壇召開前夕,推出3本電子版的中國古典書籍——《紅樓夢》《元朝秘史》手抄本和19世紀末出版的《中國古代美人畫像》。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俄羅斯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日益濃厚,俄中文化交流成果正在不斷擴大。俄中文化交流互鑒應對彼此文化傳統和思想理唸有更深入了解。”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東方係常務副主任羅季奧諾夫認為,“隨著俄中各領域、各層次交往不斷加深,中國文化在俄羅斯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希望未來俄中人文交流為促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發揮更大作用。”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中國故宮博物院的合作正在不斷加強。不久前剛去過北京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副館長斯維特拉娜·阿達克西娜女士透露,兩個國家級博物館將通過策展辦展、復刻冬宮著名孔雀鐘等合作,在傳播模式上相互借鑒,在科技呈現上不斷共享,將豐富的博物館展品帶給兩國民眾。

 

“俄中應成為文化交流互鑒的典範”

 

走近,是了解的開始;融入,是欣賞的基礎。更多形式的文化深度融合,在更多文化領域裏積極推開——

 

根據中國作家莫言的劇本《我們的荊軻》編排的俄羅斯版戲劇《殺君行》11月14日在聖彼得堡舉行首演。劇裏的重要角色全部由俄羅斯演員擔任。“這是一部將戲劇與文學、東方造型藝術與音樂、詩歌和中國書法融合的嘗試。”該劇創意作者、製片人尤利婭·梅利尼科娃説。

 

論壇期間,俄羅斯亞歷山德斯基劇院與中國國家京劇院,簽約聯合打造《葉甫蓋尼·奧涅金》,用中國國粹京劇“唱念做打”的傳統藝術手法,對普希金的長篇詩體小説《葉甫蓋尼·奧涅金》進行全新挖掘和演繹。

 

據透露,2020年和2021年中俄兩國將互辦科技創新年。兩國文化部門將在互辦科技創新年框架內,繼續加強文化藝術人才交流和培養,推動高品質聯合作品創排,開展更深層次文明對話,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

 

“中國有許多出色的音樂家。”近年來,俄羅斯別爾哥羅德交響樂團指揮家德米特裏·菲拉托夫與中國同行有過多種方式的合作。論壇期間,當中俄兩國的藝術家共同奏響慶祝建交70週年的《祖國頌》樂曲時,他深有感觸:“藝術交流合作,能夠拉近人民心靈的距離。”

 

“好朋友、好鄰居尤其需要加深了解,彼此欣賞。”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校長克羅帕切夫説,“文化的交流應該實現全方位、多形式,尤其是對於音樂、繪畫、舞蹈等文化交流形式更應加強,俄中應成為文化交流互鑒的典範。”

 

(人民日報俄羅斯聖彼得堡電 記者 吳焰 張光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