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考之下,企業發展的“危”與“機”

2020年春節前後,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對經濟造成較大衝擊,成為經濟運行中突發的不可抗力,也給企業經營管理帶來諸多難題和挑戰。為全面了解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以及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新華網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招商銀行等機構,共同推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企業影響的問卷調查》。同時,新華網聯合奇虎360、今日頭條、美團、嗶哩嗶哩、趣頭條等互聯網平臺,廣泛分發問卷,截至2月24日,問卷總瀏覽量已超過1.2億人次。

 

“疫”考之下,企業發展的“危”與“機”

 

本次調查面向大中小微企業,主要通過互聯網渠道發放問卷。截至2月24日,收回有效問卷11743份,參與調查的有國企和民企等內資企業,也有外資(含合資)企業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值得關注的是,湖北省有455家企業參與調查。從調查樣本看,參與調查的企業中,中小微企業佔比較大,有40.48%的企業營收在1000萬元以下,42.1%的企業員工數量少於50人。純線下經營企業佔比為68.3%。

 

“復蘇”,變壓力為動力

 

調查顯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不少企業措手不及。為有效應對這一不可抗力,許多企業把對疫情的焦慮轉換為應對複雜形勢的行動,努力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疫”考之下,企業發展的“危”與“機”

 

企業紛紛因時而動,不斷增強自身“免疫力”。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普遍加強對員工的關愛,幫助員工防疫的同時克服恐慌心理,體現了以人為本和對人力資源的重視。同時,許多企業採取靈活辦公、開源節流等措施,59.5%的企業採取智慧辦公、遠程辦公、自動化生産等方式復工復産,也有不少企業選擇節約成本、開拓新市場、發展新的業務模式。

 

“疫”考之下,企業發展的“危”與“機”

 

康師傅向武漢市普仁醫院、武昌醫院、華潤武鋼總醫院捐贈物資。圖片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

 

危難時刻,諸多企業展現了社會責任和擔當精神,成為配合阻擊疫情、支援前線、打響全民健康保衛戰的重要力量。不少參與調查的企業表示,即便是在春節假期,企業也在不斷為戰“疫”一線提供各種形式的援助與支持。截至2月20日,僅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入選企業便已累計向各地捐贈26.2億元現金、價值3.3億元的物資,以及保額50.685億元的保險。

 

“疫”考之下,企業發展的“危”與“機”

 

企業抱團“雲自救”, 努力化危為機。盒馬鮮生、沃爾瑪、永輝等在疫情中急需人手的零售商與受疫情影響停工嚴重的餐飲等行業共享員工,實現互利共贏;VR看房、雲賣車、線上新品發佈會等“雲自救”方式讓不少企業轉危為機;還有不少機構和企業自發整理“中小微企業自救指南”“企業復工注意事項”等,幫助同類型企業共渡難關。

 

“確實難”,有些行業尤其難

 

即便採取了多項措施提升免“疫”力,也仍有一些行業面臨“倒春寒”。調查顯示,此次疫情對於我國整體經濟運行以及多數行業都産生了影響,有85.22%的中小企業表示近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疫”考之下,企業發展的“危”與“機”

 

其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等受影響尤其明顯。有82.58%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企業表示“影響很大,導致企業經營暫時停頓”。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是指鐘點工、理髮等需要與人打交道的行業,而住宿和餐飲業容易帶來人員聚集,這使得這些行業的經營存在較大困難。

 

因行業特性不同,不同行業也面臨不同程度的影響。製造業以及建築業多面臨人員不足等問題;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還有住宿和餐飲業等,則面臨訂單減少、需求萎縮等問題。

 

“疫”考之下,企業發展的“危”與“機”

 

調查發現,限制開工、訂單下降、資金短缺和人工成本負擔過重等,是多數企業面臨的難題。70.11%的企業認為受到影響最大的是“停工、停業造成的生産進度拖延”,62.66%的企業為“市場訂單減少”而擔心。值得關注的是,約半數企業面臨“無法買到足夠的個人防護用品”的困難。

 

“疫”考之下,企業發展的“危”與“機”

 

不少參與調查的企業表示,近段時間營業收入減少,運營成本增加,在資金鏈與現金流上存在一定壓力。有46.18%的企業表示略有資金缺口(10%-30%),需要融資。但與此同時,金融業、科學技術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資金缺口較小,其中33.15%的金融企業表示沒有資金缺口。

 

未來,有挑戰更有信心

 

多數企業表示,有關部門精準發力的政策“組合拳”正在有效幫扶企業渡過難關,62.47%的企業表示需要政府在稅收優惠、經營補貼、租金減免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在已有政策落地的同時,進一步降低門檻,切實降低疫情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值得關注的是,近50%的企業希望幫助調配口罩、酒精等復工所需防疫物品。此外,以市場監管政策需求為例,調查發現企業的具體訴求主要集中在市場監管執法、防疫産品品質控制、企業登記註冊和行政許可、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等方面。

 

“疫”考之下,企業發展的“危”與“機”

 

政策“組合拳”正在幫助企業有效對衝疫情影響。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人社部、工信部、央行、銀保監會等機構紛紛出臺精準舉措,減輕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影響。在2月24日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加大中小微企業金融專項債券的發行力度、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職工醫保費、繼續研究出臺階段性和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等措施,是不少企業渴望聽到的好消息。為進一步加強對疫情防控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招商銀行還設立了100億元人民幣專項信貸額度,專項支持疫情防控重點企業。

 

“疫”考之下,企業發展的“危”與“機”

 

多數參與調查的企業已經開始復工復産,信心明顯增強。調查顯示,多數企業認為疫情對生産經營的影響是暫時的、有限的,這與一些專家的預判相吻合,即如果能在近期基本控制住疫情,那麼疫情對生産和消費的短期衝擊並不會影響到長期生産力。隨著疫情好轉(2月25日湖北以外新增確診病例數已連續兩天降至個位數),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復工復産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已超過70%。不少企業表示,隨著上下游産業鏈的陸續復工,將按照原有資本開支計劃或增加資本支出繼續經營,爭取儘快將産能恢復到年前的水準。

 

“疫”考之下,企業發展的“危”與“機”

 

2月25日,工人在貴南高鐵二塘雙線特大橋建設工地施工(無人機照片)。 貴南高鐵項目廣西段(除都安地區標段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于2月24日正式復工。2000多名建設者按照要求有序恢復施工建設。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疫情對企業的經營發展來説,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總體而言,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可控的。這也可以從一家家企業的“復蘇”中看出來。數字化生産、開發新服務、辦公模式升級等等,這背後不僅是企業的積極轉型和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更是中國經濟巨大韌性的體現。戰“疫”勝利曙光就在努力的前方,中國經濟新的春天也在前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