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西南的汾湖,東面的元蕩、淀山湖,水城交融,煙嵐相映。站在江蘇吳江288米高的康力電梯試驗塔上,江南水鄉美景盡收眼底。一條連接滬蘇的“斷頭路”正在抓緊施工,橫跨滬蘇浙的“江南水鄉客廳”呼之欲出。

 

從基礎設施到公共服務,從疫情防控到創新協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邁上新臺階。去年5月中央政治局審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來的一年間,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已分別出臺行動方案,推動“藍圖規劃”變為“現實畫卷”,大力推動實施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江蘇蘇州市吳江區汾湖高新區的康力電梯試驗塔(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抓落實:長三角一體化進入“密集施工期”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4月22日,在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聯調聯試綜合檢測列車經過浙江湖州境內(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這些天,把企業辦在浙江湖州的上海人江維心情格外舒暢。打開手機,他向記者比畫道,從上海到湖州,坐高鐵要繞道杭州,耗時約2個小時。自己開車需要一個半小時。滬蘇湖鐵路一旦建成,整個行程將壓縮到半個小時內。

 

對於長三角一體化來説,今年的關鍵詞就是“施工”。橫穿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滬蘇湖鐵路,計劃在6月初的2020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期間宣佈正式開工。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蘇州市吳江區政務服務中心長三角“一網通辦”服務窗口。 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滬蘇湖鐵路的開工,將進一步拉近湖州與上海、蘇州的物理距離、心理距離。依託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勢頭,今年一季度湖州市各項經濟指標逆勢上揚,湖州91個省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居浙江第一位。

 

“在環太湖城市中,湖州的個頭不大,但發展後勁很大。”湖州市市長王綱表示。4月份,湖州出臺《湖州市重大項目攻堅及招商引才新政》,決定投入超1000億元資金,全面掀起重大項目攻堅和招商引才熱潮,推動湖州高品質趕超發展。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停靠在上海火車站的通滬鐵路檢測列車準備上線運行(4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三省一市在多個領域謀篇佈局,一體化步伐更加有力,輪廓愈發清晰。

 

“軌道上的長三角”呼嘯而來。商合杭高鐵、通滬鐵路、滬蘇湖鐵路……2020年,長三角有10多個鐵路項目計劃開通、開工,整個區域全年鐵路投資計劃在800億元以上。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4月2日,在杭州市余杭區一個寫字樓入口處,工作人員展示健康碼。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數字長三角”領跑全國。疫情期間,杭州率先推出“健康碼”助力防疫復工。隨後,長三角又推進“健康碼”互通互認,支持産業鏈恢復運轉。呼應中央擴大有效投資的精神,三省一市先後發佈地方版的“新基建”方案,5G網絡、雲計算和數據中心建設紛紛駛入“快車道”。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4月2日,在杭州市余杭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內,杭州城市大腦精密智控防疫系統顯示疫情防控動態各項實時數據。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美麗長三角”漸行漸近。中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新安江模式”正在推廣,滬蘇浙毗鄰區域的“聯合河長制”步入常態化運行,長三角區域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協作機制愈發成熟。

 

“一年多來,我對長三角一體化的感受很明顯。區域要素流動速度加快了,流動效率變高了,資源配置更加科學了。”安徽省蕪湖市委書記潘朝暉告訴記者。依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蕪湖的機器人産業發展風生水起。“近期,我們還準備在上海松江建一個離岸創新中心,更好地推動兩地資源的融合共享。”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美麗的新安江山水畫廊(2019年11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黃博涵攝)

 

清路障:激發科技原創力、打開制度想像力

 

合肥西郊,外形酷似量子公式“E=hv”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在抓緊建設中。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量子項目辦主任屠盛説,作為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一號工程”,這裡將承載我國首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實驗室。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這是5月30日拍攝的位於安徽合肥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黃博涵攝)

 

西有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東有上海張江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市科創辦執行副主任彭崧介紹,著眼世界科技前沿,張江建成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達14個。這個大科學設施集群向長三角、全國和全球的研究人員開放,源源不斷地釋放科技“原創力”。

 

——科技創新既要“錢變紙”,也要“紙變錢”。根據規劃綱要,三省一市正在加快建設區域創新共同體,通過清除科技成果轉化的路障,讓科技“原創力”更好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表示,作為江蘇省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他們如今有了新使命——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南京牧鐳鐳射科技有限公司轉化的科技成果“多普勒測風鐳射雷達技術”在青海投入使用後,當地的風機發電量提高了3%。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産業創新發展館內展示的各種自主核心晶片(5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江蘇産研院國內合作部副主任莊韋告訴記者,這項技術最初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發。“我們把上海光機所吸引到南京,成立新機構——南京先進鐳射技術研究院。母體主要做基礎研究,新機構致力於把研究成果變成一個樣機,充分釋放協同創新的網絡效應。”

 

——制度創新要敢於先行先試,瞄準“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展現出超越局部利益和傳統思維的“想像力”。

 

“不用兩地跑就把營業執照辦了,僅用了半小時,這在以前不敢想像。”在浙江嘉善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的長三角“一網通辦”專窗,歌斐頌巧克力小鎮集團總經理莫雪峰辦下了嘉善首張冠名“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5月28日拍攝的位於上海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大數據治理平臺。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橫跨滬蘇浙三地。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説,推進一體化發展,既要處理好“自己的事”,也要處理好“共同的事”和“鄰居的事”。要把“一盤棋”思想堅持到底,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

 

張忠偉説,滬蘇浙共同編制的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進入最後完善階段。這份規劃是我國第一份跨省域的法定空間規劃,將首次實現跨省級行政區“一張藍圖管全域”的制度創新目標。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浙江省長興縣龍山街道渚山村的保潔人員在乘船清理河面的樹葉等漂浮物(4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開新局:向世界遞出中國高品質發展“名片”

 

在疫情衝擊下,要實現長遠發展、高品質發展,必須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作為佔中國經濟總量近四分之一的“引擎”,長三角責無旁貸。

 

舟車穿梭,塔吊林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洋山深水港,如今已掛牌成立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成為我國151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唯一的特殊綜保區。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這是3月18日拍攝的上海洋山港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洋山特殊綜保區的腹地,是整個長三角和長江流域。五顏六色的集裝箱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這裡。“以前,只能將集裝箱拼在一起發貨,不能開箱。”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專職副主任武偉説,現在則可以打開集裝箱,甚至打開包裝,將貨物進行重新組合,發往不同目的地國家,這使得臨港新片區作為長三角開放門戶的地位愈發凸顯。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4月9日,浙江省長興縣龍山街道渚山村的志願者監測鄉村河道水質。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隨著一體化的深入推進,一幅更高品質的發展圖景正在向世人徐徐鋪開:

 

更大的市場活力。根據央行上海總部的最新統計,4月末長三角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0.70萬億元,同比增長14.3%,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更強的民生獲得感。近日,來自嘉善西塘的楊女士在縣中醫醫院,通過“白玉蘭遠程會診平臺”,與上海瑞金醫院的郝平醫生進行了20分鐘的會診交流。在這個平臺上,當天預約,一般次日即可實現線上面對面會診。

 

支付寶的數據顯示,在區塊鏈等技術的支持下,“長三角人”的生活越來越便捷:看完病開醫療票據,最短60秒。跨城市買地鐵票,最快1秒。規劃一張圖、交通一張網、辦事一個章、民生一卡通、居民一家親……共同構築長三角居民的“幸福圈”。

 

從“藍圖規劃”到美麗“現實畫卷”——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一年間

 

5月27日,一名行人走過浙江嘉善祥符蕩創新中心的標牌。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更高的全球競合站位。當今世界,全球的競爭合作越來越表現為城市群的競爭合作。縱觀長三角,上海綜合優勢突出,江蘇製造業發達,浙江數字經濟領先,安徽創新活躍、生態資源良好。

 

根據規劃綱要,只要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就一定能發揮1+1+1+1>4的聚變效應,形成一個動力更強、結構更優、品質更高的中國經濟增長極。(記者:何玲玲、季明、何欣榮、劉詩平、屈淩燕、潘曄、姜剛、徐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