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這位學者預言“瘟疫”為全球化社會的最大風險

17年前,這位學者預言“瘟疫”為全球化社會的最大風險

 

“當今全球化格局下,現代性帶來的危機以前所未有的明晰形式爆發出來了。人類自5000年前邁入文明門檻,是時候反思如何破解負面效應隱藏的風險,以更健康積極的方式與自己、外界和諧共處。”2020年新冠肺炎突如其來,席捲全球,在文化人類學研究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葉舒憲看來,現代化、全球化社會勢必面臨巨大的社會危機。

 

《現代性危機與文化尋根》初成于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之際。早在17年前,葉舒憲教授就在書中“預言”——“瘟疫”將成為全球化社會的最大風險,並在書中詮釋了風險的必然性、頻繁性和不可預見性。前不久《現代性危機與文化尋根》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再版發行,葉舒憲亮相上海書城全國新書發佈廳,以“全球抗疫的預警:《現代性危機與文化尋根》的寫作經驗”為主題,與讀者進行分享。

 

全書以文化尋根的思路,梳理新世紀人類思想大轉變的文化資源,探尋如SARS爆發、伊拉克戰爭等現代社會重大危機事件背後的思想根源,以及全球尋根文化對現代社會進程的影響和反思。業內評價,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三個成語可概括《現代性危機與文化尋根》出版的現實意義。書中事先發出診斷和預警:“瘟疫的全球化將對當今人類構成最大危機,與瘟疫具有同等威脅力的是戰爭。兩大危機的終極根源在於西方資本主義的生産生活方式的全球化,由此導致人類與自然關係的全面失衡。”

 

“一種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類型,這種關係出於文明化的衝動,目的是滿足人類的需要。”葉舒憲曾在《文明危機論:現代性的人類學反思綱要》一文中引用費爾南多-阿梅斯托對於文明的定義,他認為,直面現代性危機埋下的種子,文明追溯、文化尋根勢在必行。

 

17年前,這位學者預言“瘟疫”為全球化社會的最大風險

 

近300年來,由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飛速發展,究竟能不能把人類引向美好未來?對此葉舒憲持懷疑態度,“今天的人類盲目追求的物質繁華所付出的代價,相當於把宇宙間唯一的生命搖籃——地球變成一個滅絕生命的毒氣室……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是‘懸在人類頭頂上的劍’,人類必須反思現代化的發展方式。”他以人類社會演進歷史為基點,審視西方文化尋根浪潮,比如西方神話傳説中的“凱爾特人”和“女神”形象復興;包含對拉美印第安等原始文化的追溯,即“新時代浪潮”,從拉美印第安文化中尋找日常生活的精神性,憑藉印第安文化中的器物所承載的魔法力量抵抗種種心理失衡和精神危機。

 

談及東方文明對於西方文明發展的影響,20世紀西方文明的“東方轉向”引起了葉舒憲的關注。他認為,東西方文明中人類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所具有的差異,使得全球文化尋根視野中的中國人文精神相較之下更有優勢——中華文明的基調把無生命、動植物、人類和靈魂統統看做宇宙中息息相關並相互交融的實體,存在與創造之間並無割裂。在華夏精神中,寓道于物亦是重要特徵之一,即在物中融入超越性的精神追求。

 

“單純從生産力演進的角度看,文明的到來是值得慶倖的變革,人類進入文明的道路也不可逆轉。然而,從生態人類學的角度,一邊是離奇的機遇,一邊是大規模的災難,在撕裂的現代社會之中,‘文明人與野蠻人誰將存活’的問題顯得耐人尋味。現代文明是社會恐龍這一隱喻,警醒人們不要被現代文明表面上的強大浮華所遮蔽,不做愚蠢的樂觀者。”葉舒憲説。

 

圖片:出版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