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2020年兩岸關係回顧:極不平凡的一年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馬曉葉)2020年,面對複雜嚴峻的臺海形勢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兩岸關係克難前行,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兩岸經貿交流逆勢上揚,兩岸民間交往不斷,2020年,是兩岸關係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兩岸關係回顧:極不平凡的一年_fororder_zhu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2020年,民進黨當局前所未有地反動和癲狂。自2016年上臺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保障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雙方的所有官方交流交往徹底中斷。新冠疫情暴發後,民進黨當局更是居心叵測,毫無同胞之心,他們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的嘴臉不堪入目,先是明確宣佈禁止向大陸出口口罩,之後便採取各種方法冷嘲熱諷、甚至歪曲報道大陸的抗疫努力,還不惜發動網軍,煽動島內部分民眾與大陸進行民意對抗。同時,民進黨當局大肆鼓吹所謂的“台灣抗疫模式”,通過部分國際輿論發出“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活動、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訴求,當這些訴求被世界衛生組織拒絕後,他們又對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先生破口大罵,甚至大搞人身攻擊,喪心病狂可見一斑。

2020年兩岸關係回顧:極不平凡的一年_fororder_萊豬

蔡英文宣佈全面開放萊豬進口,引發“朝野”大戰。(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朱松嶺説,民進黨當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們處心積慮設置陷阱,最終將島內的中天新聞臺關臺,令島內的綠色恐怖統治進一步升級。為了“倚美抗陸”,民進黨當局不顧島內大多數民眾的反對,公然違反島內的法定程式,宣佈進口美國含有瘦肉精的豬肉。迄今為止,島內民眾已經通過“秋鬥”以及在立法部門內部的激烈鬥爭,強烈表達抗議意願,反對萊豬進口。但是民進黨當局依然我行我素,通過種種方式確保“萊豬”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元旦如期入臺。民進黨當局為了尋求所謂“外部靠山的支持”,已經到了公開出賣島內廣大民眾健康合法權益的地步,其反動和癲狂聳人聽聞。

與之鮮明對比的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和民進黨當局的惡意阻撓,大陸與島內民眾開展兩岸間經貿交流合作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歇,而且相互關係愈來愈緊密。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2356.9億美元,佔大陸進出口貿易額的5.4%,其中大陸從台灣進口1817.1億美元,佔同期大陸進口總額的9.8%。台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正如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國臺辦發佈會上説過的,數字會説話。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這是事實。如果沒有大陸,台灣對外貿易將出現鉅額貿易逆差,今年的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2020年兩岸關係回顧:極不平凡的一年_fororder_海峽論壇2

6月16日,參加第十一屆海峽論壇的嘉賓在會場外合影。 當日,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廈門舉行。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朱松嶺説,2020年,是民進黨當局上臺執政的第二個任期的開始,他們延續了第一任期內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既定方針,處心積慮在島內製造寒蟬效應,想令島內民眾在兩岸交流交往的道路上卻步。但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歷程證明: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血濃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認同,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臺海形勢走向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更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2020年,兩岸民眾衝破民進黨當局設置的重重阻礙,克服了疫情期間交往的種種困難,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繼續兩岸之間的互動、交流和合作,不僅延續了海峽論壇的舉辦,更是將紫金山峰會等兩岸交流的傳統項目堅持下來,並取得了豐碩的交流成果。

 

朱松嶺説,兩岸民間交流交往的繼續,有助於打破民進黨當局對島內民眾的壟斷統治,有利於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2020年,是兩岸關係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欣喜地看到,兩岸關係發展沒有被民進黨當局以及各種反動勢力帶偏帶歪,而是一直朝著正確的方向穩步前進。

2020台灣這一年|台灣媒體這樣回顧這一年

2020-12-23

2020台灣這一年|台灣媒體這樣回顧這一年

 

2020年即將走到尾聲,台灣的媒體業則經歷慘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各種型態媒體帶來的衝擊,除了眼下的廣告收入銳減,更長遠的危機是不得不轉型升級的壓力。當全球經濟因新冠肺炎疫苖成功研發且開始施打,低迷已久的經濟景氣逐漸回暖之際,台灣媒體能否看到隧道盡頭的光?目前沒人敢這麼説。

 

處境最艱難的不外是傳統紙媒即將消逝在科技進步的洪流之中。行動網絡技術成熟以來,3G、4G,如今走到5G時代,讓雲端、物聯網、大數據成為顯學。科技進步已讓新聞訊息的載具不再只限于呈現在紙本上的文字,於是乎,20年前,台灣的紙媒紛紛成立網站,將新聞訊息從紙本躍升到網絡上,並希冀原本在紙上刊登廣告的廣告商,能將廣告預算下在網絡上。然,20年過去,這個希望顯然落空了。

 

當 “紙已不再值錢”後,過去10年接連而至的3G、4G通訊技術,又造成了“字也不值錢”的窘境。因為當傳輸速度加快,也讓新聞訊息的傳播不再局限于文字,閱聽眾更喜歡以影片、聲音的形式接收訊息。這樣的趨勢,讓時下的新一代記者已不再文字能力上精進,反而要練就拍片、剪帶、過音、錄影、直播的能力,但傳統的文字媒體也走向沒落。

 

如今,台灣傳統報紙媒體只剩下中時報係、聯合報係、自由報係,以及港商蘋果日報等四大報係苦撐,而號稱台灣最後一份晚報的 “聯合晚報”,也在咬牙苦撐半年後,于2020年6月1日 “向讀者道別”宣佈停刊。週刊型態的也只剩天下、商周、遠見、財訊等集團。而紙媒老闆們原以為,紙媒的結束可能還有十年緩衝期。畢竟,閱讀具有輿論影響力的刊物,過去是身份地位與高知識分子的象徵。

 

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襲,恐怕讓這個緩衝期縮短到只剩四、五年。追究原因,除了疫情讓經濟蕭條,廣告主縮減預算之外;疫情也讓無接觸經濟興起,因為 “紙”這個載具,除了傳遞訊息,更可能傳遞病毒。於是乎,疫情讓原本大宗訂閱紙媒供客戶閱讀的單位,例如金融業營業大廳、保險業務員、飛機客艙、高鐵車廂,全面暫停提供紙本媒體;紙本媒體的出版商機幾乎腰斬。

 

另外,隨著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概念的興起,各企業莫不把 “減碳”這個口號挂在嘴邊,且紛紛雄心壯志的訂下諸如2030低碳或2040零碳排這些嚴苛的目標。而不幸的是,造紙過程的砍伐森林資源與耗水、耗電,都讓 “紙”背負上氣候變遷的兇手,以及不環保的原罪,當人們想要減省紙張使用時,第一個瞄準消滅的對象又是紙媒。

 

因此,推動 “訂閱制”已成為傳統紙媒當下 “不想走”、 “走不好”,但也 “不得不走”的唯一一條路。但另人擔心的是, “使用者付費”這個概念,在台灣推動的相當困難。知識訊息大爆炸的時代,民眾隨時隨地可以收看到免費訊息,誰也不願意主動花錢訂閱訊息,成為各家媒體的挑戰。

 

而為了 “取悅”閱聽眾,吸引民眾 “掏錢”訂閱信息,內容製作的轉型,又成為另一項挑戰。而進入5G時代,通訊技術升級,也讓傳播訊息載具多元化變成可能。當人們已不再喜愛閱讀文字,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圖表製作能力,拍攝影音新聞,又或是錄製一段 “播客”(Podcast)。紙媒從業人員,除了文字表達,更不得不另外培養自己具備更多技能,變成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精通的 “斜杠人生”。

 

除了紙媒面臨轉型陣痛之外,過去幾年,電子媒體也不輕鬆。台灣從 “老三台”的無線電視臺;到後來進步 “有線電視”時代的百家爭鳴,誰能搶佔黃金頻道,無疑就是獲得了源源金流。如今也被多媒體平臺載具打趴了。

 

包括臺視、中視、華視、民視、公視、原視等六家無線電視臺外,及以TVBS、東森、三立、年代、中天等22個頻道,除了原本在有線電視頻道播出的管道之外,不少頻道紛紛跨入YouTube佈局。不為別的,只因收看觀眾的習慣改變,原本每個月繳新台幣數百元收看的 “第四台”,4G時代的高速傳輸技術,現在在YouTube就可以收看了。

 

然而,這只是科技進步逼迫著電視臺或新聞臺轉型。更可怕的是政治力的介入。在綠色執政的言論限縮下,已讓以往泛藍媒體人人自危。2020年11月18日,臺“通傳會”(NCC)七位委員全數票通過,駁回中天新聞臺申請換發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執照。也就是中天第52台頻道將在12月11日到期後,在有限電視頻道下架。

 

“NCC主委“陳耀祥對外説明駁回中天換照的三大理由,包括第一,中天新聞臺多次違規及遭民眾申訴,未能落實新聞專業。第二,2018年評鑒後,中天新聞臺內控與自律機制失靈。第三,新聞制播受不當干擾,違反 “中天電視新聞自主公約”,也就是大股東直接介入新聞制播。

 

而眾所週知,中天新聞臺在去年落幕的2020“大選“時,是支持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的;而中天的大股東則是在中國大陸經商有成的旺旺集團蔡衍明,而蔡衍明政治立場又一直支持 “九二共識”。若説中天換照不過沒有半點政治力介入,政治沒有干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任誰也不信。

 

而就在中天即將下架的危機之下,中天新聞策略轉向YouTube平臺上播放,昔日以 “韓粉”組成,挺中天電視的觀眾,全都轉到了YouTube訂閱上,短短一個月,中天電視的訂閱數衝高達174萬人次,高於TVBS新聞臺的146萬人次,更遠遠高於三立新聞的104萬人次。

 

此外,中天之後的下一波 “換照潮”會在2023年,包括三立新聞臺、TVBS新聞臺、民視新聞臺、年代新聞臺等新聞臺都將在這一年進行換照。據悉,NCC這次強勢對付中天,正是給政治立場同為 “偏藍”的TVBS新聞臺一個下馬威。

 

簡言之,2020年是台灣各式媒體 “被迫”轉型的一年,有因科技進步而轉型求生存,更有因政治色彩不正確而轉換平臺,只能期待媒體業能儘早走出低谷,揮別 “慘業”的陰霾。(作者 任我行 台灣特約評論人)

 

華夏經緯網年終特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展開全文

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主動權(聲音)

2020-12-21

以“維護和平穩定 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60余位兩岸專家學者通過視頻連線展開深入研討。與會者認為,民進黨當局謀“獨”動作不斷,加緊與美勾連,美方肆無忌憚打“台灣牌”,使臺海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大陸方面保持戰略定力,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主動權,引領兩岸關係走向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更加堅定。現將部分與會人士觀點摘編如下:

 

今年兩岸關係雖受民進黨當局與外部勢力蓄意干擾破壞,但兩岸同胞克難前行,兩岸關係發展沒有因遇到溝坎而止步。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希望兩岸專家學者做民族復興的“燃燈者”“提燈人”,帶領兩岸民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舟共濟,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祖國統一,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

 

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責任和追求,其關鍵在於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台獨”只會給台灣同胞帶來深重災難,兩岸同胞要團結一致,堅決反對。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劉軍川

 

當前兩岸關係形勢面臨近40年來最嚴峻局面。疫情發生後,民進黨當局借機操弄“反中”“抗中”議題,限縮兩岸交流,企圖減少臺商在大陸的經濟活動,對大陸民眾採取歧視性政策,對兩岸關係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他建議,疫情過後兩岸儘快全面恢復加強文化、教育、體育、宗教等各領域交流。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

 

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公報中,依然強調“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可見大陸具有高度的戰略定力,牢牢把握臺海局勢的發展和走向。以《反分裂國家法》為依據精準打擊“台獨”頑固分子,正是為了不傷及無辜百姓,而非盲目“動武”。

 

——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

 

民進黨當局“親美抗中”令兩岸關係形勢更加緊張,兩岸如何共同維護和平穩定、深化融合發展,是兩岸專家學者當前最大課題。兩岸人民同為中華民族,共同承襲近代歷史與中華文化。近幾十年來,在投資、經貿、就學、旅遊等方面,兩岸民間連結異常緊密。在歷史大趨勢下,兩岸繼續交流合作不可阻擋,亦為兩岸人民最高利益。維護兩岸和平穩定是兩岸應走的歷史大道。民進黨當局“親美抗中”必為兩岸和平穩定的大潮流逼退。任何破壞兩岸和平穩定的激進言行,終將為兩岸人民所唾棄!

 

——台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 高育仁

 

(綜合新華社、中新社消息)

展開全文

台資企業11月赴大陸投資金額同比大漲逾七成

2020-12-22

臺當局經濟主管部門21日發佈統計顯示,今年11月,該部門投審會核準赴大陸投資件數為58件,較上年同期減少6.0%;核準投(增)資金額計9.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大漲71.0%。

 

累計今年1至11月,台灣核準對大陸投資件數為445件,件數較上年同期減少20.3%;核準投(增)資金額計56.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0.4%。

 

陸資來臺方面,今年11月,臺經濟主管部門投審會核準陸資來臺投資件數為2件,較上年同期減少86.0%;投(增)資金額計2.8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9.0%。

 

累計今年1至11月,台灣方面核準陸資來臺投資件數為85件,較上年同期減少37.0%;投(增)資金額計1.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1.5%。

 

自2009年6月30日開放陸資來臺投資以來,台灣方面累計核準陸資來臺投資件數為1456件,核準投(增)資金額計24.1億美元。新華社台北12月21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

展開全文

無懼“台獨” 台灣網紅繼續分享大陸見聞

2020-12-22

來自台灣的筠婷是一個有百萬粉絲的網紅,她的網名叫“臺妹PK”。對,就是那個因為“台獨”污衊,被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點名伸冤的“臺妹PK”。她和丈夫小土是一對兩岸夫妻,生活在上海的他們經常往來于江浙滬“大包郵區”。

 

本期《網紅看浦東》節目中,她們將為我們講述在長三角“大包郵區”趴趴走的所見所聞。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融合發展,徹底改變了他們固有的時空觀念和生活方式。他們在黃浦江邊吃完早餐,中午就趕到了蘇州忙工作,傍晚時分又出現在了杭州西溪濕地旁的酒店裏,城市之間原本分明的距離界限,已經在人們川流不息的互動裏,變得越發模糊。

 

在本期採訪結束後不久,就傳出了她被“台獨”盯上的消息。就在剛剛,我們又特別與她取得了聯繫,筠婷表示未來他們還會繼續記錄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無懼“台獨” 台灣網紅繼續分享大陸見聞

 

筠婷

 

活了快40年,從台灣到上海,我的人生一直有句座右銘”沒有秘密的人沒有弱點”。我寫的文字拍的視頻,始終都是最真實的生活紀錄。喔…當然有一點不真實,那就是140斤的我,拍短視頻總是開了美顏瘦臉大眼,哈哈哈!但那並不妨礙我記錄的生活點滴所見所聞,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很遺憾這些事實到了某些人的嘴裏,就被污衊成了”統戰”,如果記錄真實生活體驗就是“統戰”的話,那是不是這些人也意識到,長久以來被有心人士掩蓋的真相,會改變兩岸老百姓的觀點?

 

我和老公只是一對生活在上海的簡簡單單兩岸小夫妻,每天早起上班,每週出去逛街下館子,每月賺錢還房貸,每年努力讓一年過的比一年好,我們是14億中的最平凡的兩個人,未來我們會繼續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展開全文

【海峽兩岸】大陸面對臺海局勢有底氣

2020-12-24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