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考驗埃及經濟韌性

編輯:母曼曄|2020-06-03 10:17:51|來源:人民日報

埃及經濟的四大支柱石油、旅遊、蘇伊士運河和僑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均受到一定衝擊。世界銀行日前表示將向埃及提供5000萬美元貸款,幫助埃及實施緊急醫療措施並增強其經濟韌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也批准向埃及提供約27.7億美元貸款援助,幫助埃及應對疫情的衝擊。

 

儘管疫情暴露了埃及經濟依賴外資的結構性弱點,但不少國際機構認為,埃及仍有望成為中東地區今年唯一可實現經濟增長的經濟體。世界銀行、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對埃及今年經濟增速的預測分別為3.7%和4.1%。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近日發佈《區域經濟前景》報告,預測埃及2020至2021財年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為3%。

 

IMF中東和中亞地區部主任吉哈德·阿祖爾認為,埃及近年來實施的經濟改革計劃增強了埃及抵禦疫情衝擊的能力。2016年,面對公共債務增加、國際收支狀況惡化和外匯嚴重短缺等問題,埃及政府出臺了許多措施刺激經濟增長:發佈“2030年願景”,與IMF簽署了一項12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埃及政府為此啟動為期3年的經濟改革計劃,包括削減補貼、增加稅收和本幣埃鎊實行浮動匯率等措施。

 

改革計劃取得了明顯成效,埃及通貨膨脹率和財政赤字下降,外國投資者對埃及經濟的信心回升,財政和國際收支壓力得到緩解。2018至2019財年,埃及經濟增長率達到5.6%,是11年來的最高增幅。日益穩定的社會環境也吸引了更多遊客,2019年埃及旅遊業收入達130.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蘇伊士運河收入達到創紀錄的59億美元。外匯儲備從2016年10月的195億美元增長到今年2月的約455億美元。

 

疫情發生後,埃及總統塞西宣佈劃撥1000億埃鎊(約合450億元人民幣)用於抗擊疫情,並對低收入群體和受疫情衝擊嚴重的産業提供補貼。埃及議會通過了多項法律修正案,允許政府減少或免除公司房地産稅,允許公司分期繳納社會保險並減少個人所得稅等。

 

埃及國家規劃院研究員希柏·賈邁勒對本報記者表示,埃及在防控疫情的同時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歐洲對輕工業和農業産品的需求將成為埃及企業的發展機遇。埃及經濟在後疫情時代還將持續向好。首先,埃及2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接近50%,和老齡人口較多的國家相比,可以更快從疫情中恢復,屆時,埃及僑匯收入將再次迎來增長。其次,疫情將減緩地區內衝突,促進區域內各國加強合作。埃及在地理位置、人口結構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將有望帶動中東地區實現經濟復蘇。

 

人民日報埃及開羅電 記者 周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