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這個春節,他們在大陸過年

今年的春節有些特別,因為新冠疫情,許多臺胞選擇在大陸過年。他們過年的打開方式是怎樣的?

這個春節,他們在大陸過年

雖然人們減少流動,但年味兒不減。貼福字、寫春聯、辦年貨、收紅包,除夕徹夜燈火,圍爐守歲,談笑歡歌。

這個春節,他們在大陸過年

“爸爸媽媽,我在大陸過春節,一切都好,請安心。”雖然與父母相隔兩岸,但家人之間“雲”拜年,互報平安,祝福滿滿。

這個春節,他們在大陸過年

大家選擇就地過年,體驗各地年俗,歡度春節假期,感受到健康平安過大年的喜樂祥和。幸福和快樂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個春節,他們在大陸過年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兩岸同胞共同盼望新冠疫情的陰霾早日散去,祈願工作、生活、學習能早日恢復正常,相信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好。

這是一封來自臺胞的“家書”

2021-02-11

海峽兩岸

 

一年燈火望人歸

 

二零二零

 

有人被迫暫停 捫心自求

 

有人遇見塵埃 尋求觸底反彈

 

有人懷揣忐忑 挺膺向前 披甲上陣

 

新春將至

 

“就地過年”的臺胞們

 

請寄一封跨越海峽的“家書”吧

 

打一通電話

 

聽聽電波那端的思念

 

錄一段視頻

 

讓想你的他們看看你的日常

 

寫一張明信片

 

讓羞澀的表白在慢遞中濃醇發酵

 

這是一封來自臺胞的“家書”

 

第一封家書:

 

“不回家,是為了堅守更大的家庭”

 

這是一封來自臺胞的“家書”

 

蘇斐君

 

探索(廈門)酒店總經理

 

一年前 她所經營的酒店

 

主動申請承擔分流入境隔離人員的任務

 

一年來 在確保員工安全零感染的同時

 

酒店接待了近5000名隔離客人

 

這是一封來自臺胞的“家書”

 

今年春節

 

她選擇留在崗位上

 

和員工圍爐、向客人分享年味

 

“只要疫情不結束,就堅持做下去”

 

戳這裡!看蘇斐君的“戰”疫故事

 

第二封家書:

 

“我要和老爸一起,為我們家遮風擋雨”

 

這是一封來自臺胞的“家書”

 

陳緯

 

廈門阿緯廚房主理人

 

去年

 

疫情影響下

 

父親為之奮鬥了十年的店舖停擺了

 

當員工全部回家

 

他選擇陪父親留在廈門

 

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六個月間 20歲出頭的他

 

仿佛一下從接受父親庇護的男孩

 

成長為和老爸並肩作戰的男人

 

這是一封來自臺胞的“家書”

 

春節前夕

 

以他為主導的餐館即將開業

 

許多本地朋友都已迫不及待

 

想要品嘗他的台灣“好味”

 

戳這裡!看陳緯的“主廚”長成記

 

第三封家書:

 

“送出家鄉味,是樂趣,更是事業”

 

這是一封來自臺胞的“家書”

 

潘怡君

 

慕怡小姐品牌創始人、台灣酒類經銷商

 

從甜點到酒、茶

 

四五年前就來到大陸創業的她

 

一直想要把台灣特産介紹給更多人

 

面對疫情給生意帶來的多重困難

 

她積極尋找轉機

 

試水直播、設計新款禮盒推向市場

 

這是一封來自臺胞的“家書”

 

這個春節 她的台灣“好物”

 

成為不少顧客中意的年貨

 

她決定“過節不打烊”

 

和同事一邊在公司過年

 

一邊繼續線上接單

 

戳這裡!看潘怡君帶來的新春“好物”

 

家是一道菜 煙火中翻騰著鄉思

 

家是一杯酒 悠悠一杯敬時光

 

家是樹洞 是避風港 是加油站

 

但不回家的你們

 

或許是為了照顧更大的“家庭”

 

或許是為了堅守一份希望

 

為了爬上更高的山峰 帶家人看更美的風景

 

這個春節

 

臺胞們在大陸過

 

惟見君行久 新年勝舊年

 

縱有千分想念 更有萬分安心

展開全文

許多臺胞選擇在大陸過春節:這裡的年味和人情味更濃

2021-02-11

許多臺胞選擇在大陸過春節:這裡的年味和人情味更濃

 

近日福建漳州舉辦的漳臺青年留漳過年活動中,留在當地過年的臺胞體驗印木版年畫。(張金川 攝)

 

“非常想念我在台灣的家人,但幸運的是大陸有很多人關心、陪伴我,讓我在這裡有了家的感覺。”談及留在大陸過春節的安排,溫州大學音樂學院臺籍教師張嘉烜欣慰地表示。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像張嘉烜一樣的臺胞今年選擇留在大陸過春節。儘管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但大陸濃濃的人情味、有關部門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他們有了歡度佳節的溫暖。

 

溫馨過節

 

“兩岸血緣相親,文緣相近,過年吃年夜飯,給小孩子包紅包,守歲……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來自台灣新北的符坤龍今年和家人在福建廈門過年。他覺得,在大陸過年與在台灣過年沒有太大區別,而大陸過年的人情味更濃厚。

 

臺青薛穎穜今年又一次留在武漢過年。他説,留在大陸過年,讓他找到了兒時鄰裡間溫情脈脈、年味十足的春節。“比如在武漢,你會看到百姓窗戶外挂著臘肉、臘魚,家家戶戶還貼上春聯,會有大陸朋友邀請我去他家品嘗春節食物……這些場景,都觸動我想起小時候台灣眷村裏的過年氛圍。”

 

張嘉烜今年第一次在溫州過年。儘管沒有家人陪伴,但她依然受到很多關心與照顧。“溫州台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經常問候我,還給我送來棉被等禦寒物品;學生們放假後也總會和我問好、聊天,還有學生提議一起滑雪、一起過年。”

 

來自苗栗的羅智頡目前在四川大學學習口腔醫學。問及過年打算,靦腆的他流露出對不能返臺的遺憾。“希望疫情早點結束,能和家人團聚。”他也時常通過網絡連線請家人放心,“我在學校過得很好,希望新一年大家都身體健康。”根據校方安排,除夕夜食堂會特別安排分餐制年夜飯,臺生只需花費1分錢即可享受到具有四川特色的團圓“家宴”。

 

放心逐夢

 

來自台北的溫心瑜是四川大學的研究生。面對這次特殊的留校過年安排,溫心瑜“泰然處之”。“除夕夜我會通過視頻連線與家人線上相聚,但其他時間我會繼續做好課題研究,為碩士畢業論文做準備。”

 

與溫心瑜相似,不少臺胞在大陸過年期間都有規劃。臺生陳怡蓁是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士生,今年是她第一次在北京過年。她説,讀博士學業壓力不小,希望利用假期讀書充實自己。

 

臺籍教師潘柏年夫婦今年繼續留在大陸過年。他們表示,寒假也是一段可以專注做科研的清靜好時光,所以今年春節,夫妻倆決定留在廣西,在享受春節氛圍的同時完成一段學術之旅。

 

福建省廈門市湖裏區殿前街道興隆社區臺胞主任助理熊麒今年春節留在當地。他計劃春節期間策劃一些活動,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情況下,為留廈過年的臺胞增添節日氛圍。在他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臺胞融入社區,參與到小區治理工作中,主動加入馬路天使小分隊、愛心媽媽手工坊、守望相助巡邏隊等社區志願服務組織。

 

真“薪”留人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兩岸同胞都很重視。但我建議大家還是等到春暖花開、疫情穩定,再回老家去看親人。”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酷旺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臺商洪先生選擇帶頭就地過年,並向企業員工提出如上建議。

 

對於臺商群體來説,今年選擇在大陸過年有著多重壓力。一方面,他們要遠離家人;另一方面,他們也要出臺措施、做好安排,讓企業員工安心留在當地過年。在各地臺辦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臺商臺企有了底氣,紛紛拋出留人“繡球”、用真“薪”留人。

 

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是臺企集聚之地。該區臺港澳辦稱,據不完全統計,57家臺企共計發放約5250萬元,用於春節大禮包、開工紅包、額外津貼、滿勤獎等補貼。

 

臺企捷太格特轉向系統(廈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該公司響應號召,通過多種途徑鼓勵員工留廈過年,併為留廈員工精心準備新春年貨大禮包,大禮包裏有南北幹貨及茶葉等。與此同時,公司著力為留廈過年員工營造溫馨之家,在節前緊急完善員工宿捨得家電傢具和文體活動設施等。

 

“春節期間,公司員工不離開蘇州,給予每人800元的補貼;加班人員除了支付正常的加班薪資,每人每天補貼100元。公司還為員工準備了年夜飯等。”臺企禎祥(蘇州)食品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副總經理姚偉國日前表示,公司已推出一系列補貼政策,期望員工留在蘇州快樂過大年。(記者 柴逸扉)

展開全文

一個台灣女婿的福州春節

2021-02-18

與福州太太梁乃娙結婚幾年來,台灣屏東小夥邱慶齡還是第一次在大陸過春節。“平常工作很忙,每逢春節,太太和丈母娘總是很貼心地陪我回台灣老家過節。今年,因為疫情,我們一家選擇留在福州,而這也讓我體驗了一次年味十足的福州春節。”太平燕、太平蛋、魚丸……一家人的年夜飯少不了地道的福州菜。看春晚、遊西湖、逛三坊七巷則是太太梁乃娙家的傳統項目。

 

十年前,帶著夢想到大陸闖蕩的邱慶齡成為湖南衛視《快樂男聲》、浙江衛視《十二道鋒味》、《來吧冠軍》及東方衛視《青春旅社》、海峽衛視《生活接力棒》、《為我加油》、《味解之謎》等節目的執行導演、廣州衛視《真武魂》總導演、優酷《現場直播》網大電影宣傳總監等。

 

“在大陸發展的這十年,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家的感覺,希望無論在外打拼多麼辛苦,總有一個家可以回去。”邱慶齡常年在全國各地奔波行走,而最喜愛的地方還是福州。太太梁乃娙是海峽衛視的導演,他們在製作節目時相識相愛。原本兩人都不想找圈內人,因為工作起來沒日沒夜。不過,他們發現,還是同行最了解彼此的工作狀態,因此也格外珍惜在一起的時間。

 

去年春節,邱慶齡一家大年初三就提前從台灣回來,還給親朋好友帶回了當時在大陸還十分緊缺的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原本計劃計劃2020開春就開始全球海選的綜藝節目《肌戰》也改道線上。邱慶齡通過自身資源與芒果TV一起策劃了“宅家運動會”,邀請“明星宅家”進行雲端在線運動比拼。沒想到不但製作費減半,收視率還大幅上升,這也更堅定了邱慶齡轉戰線上的決心。

 

因疫情影響,去年,國內很多農民們賣不出去貨,農産品滯銷。邱慶齡任總導演與商務總監的因動(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便與淘寶直播女王薇婭Viya、全球旅行達人雷探長、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等合作,幫助全國農産品滯銷商家帶貨銷售農産品,幫助農民這也讓他特別有成就感,因為邱慶齡就出身於台灣屏東鄉村,從小就農民家庭感同深受。

 

邱慶齡作為聯合創辦人的福建省凱歌文化傳媒近幾年也成為了福建網紅孵化基地,在全國北上廣深設立了130間直播室,培訓簽約200多位網紅主播、80多項長期合作知名品牌方,並吸引了多位台灣主播與台灣品牌方檯商西進大陸發展。這次還幫忙自己的臺商學弟直播帶貨推廣BASSIC運動科技品牌。邱慶齡還推薦服務過知名的運動上市公司,如耐克、勝道體育《鬥到底》街籃、更是與愛打籃球的超級巨星周傑倫與林書豪本人及優酷S級綜藝節目《這就是灌籃》籃球隊合作,幫學弟做品牌推廣。利用這次春節回福州,邱慶齡特意到位於福州中亭街童裝城的公司直播基地,指導主播直播帶貨本土童裝品牌。邱慶齡告訴記者,電商是一個其實是個很忙碌的行業,而直播帶貨就更是如此。一般主播在直播之前要選品、溝通商家、提煉産品賣點、反復打磨臺詞......一系列的細節都需要花費不少功夫。他説,通過在大陸的磨練,讓他從原本的綜藝導演開始接觸到各行各業,視野大開資源積累了很多。

 

兩年前,邱慶齡就帶著多位台灣學弟學妹推薦到上海富邦銀行工作。他告訴記者,面對人才濟濟的大陸,台灣青年首先應該把心態擺平,靠實力説話。大陸的市場容量大且競爭公平,只要有能力,用良好的心態積極融入,堅持打拼,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今年,邱慶齡計劃製作一個自媒體節目,從如何過春節到搭公交,從農民直播到頭部主播,全方位反應大陸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在兩岸媒體行業摸爬滾打近20年,邱慶齡深知傳媒的影響力。他希望能用一個台灣青年的視角來看大陸、介紹大陸,增進兩岸的相互了解。

 

邱慶齡説,回首在大陸的生活,他認為自己最大的收穫是成為一名福州女婿。希望今後在大陸工作的台灣青年,不僅可以更加勇敢地追逐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愛情,願更多兩岸有情人終成眷屬。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2月15日訊(記者 陳夢婕) 

展開全文

台灣青年在“英雄城市”圍爐話團圓

2021-02-14

霓虹閃爍,萬家燈火,武漢長江大橋的橋面兩側早已挂上了喜迎春節的紅燈籠。離大橋不遠處的一個住宅小區裏,十幾位在武漢創業、就業的台灣青年歡聚一堂,圍爐話團圓。

 

37歲的臺青陳俊宇在武漢經營一家智慧科技體育公司,今年的農曆新年,是他和妻子沈潔姮第一次在武漢過春節。為了迎接朋友們的到來,沈潔姮特意提前把家中佈置一新,採購、備菜,大年三十這一天,端出了一桌地道的台灣年夜飯——清蒸多寶魚、火腿鮑魚燉母雞湯、滷肉飯……

 

“一定要有一個火鍋放在中間,才有‘圍爐’的意義。”沈潔姮説,火鍋裏煮的魚丸、魚糕是在武漢購買。還有一道必備的台灣特色小吃煎蘿蔔糕,蘿蔔在台灣也叫作“菜頭”,過年吃這道菜寓意“好彩頭”。

 

“春節前,我們陸續發出邀約,請留在武漢過年的台灣朋友們來家裏做客,人越多越好,這樣才夠熱鬧。”陳俊宇告訴記者,因為返臺隔離政策的原因,他和妻子選擇留在武漢過春節,對於大陸過春節的文化習俗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張貼好春聯和“福”字,擺好果盤和大富翁桌遊,陳俊宇點開微信和在台中的兄弟、母親視頻拜年。“母親已經68歲了,去年我教會她使用微信,所以分隔兩地的這段時間裏,我們經常視訊,也讓她了解我在武漢工作和生活的狀況,請她放心。”陳俊宇説。

 

春節期間,在武漢創業的台灣青年導演薛穎穜,每天也接到好幾位台灣好友的視頻問候,他還隔著手機螢幕,和好友“雲”合唱了一曲《外婆的澎湖灣》。

 

被臺青們親切地稱呼為“薛導”,薛穎穜常去一些台灣朋友開的店舖“串門子”,並有計劃地記錄這些店舖逐漸恢復人氣的面貌。

 

回顧庚子年初的情境,薛穎穜記憶猶新,那時他接到電話,通知他可申請返臺,但是他選擇留在武漢,繼續完成網絡電影的拍攝工作。

 

“‘封城’期間,我看到武漢人民上下齊心、共同抗疫,自覺、犧牲與奉獻證明了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我作為他們中的一員也感到驕傲。”薛穎穜説。

 

大年初一一早,“春節留漢臺青群”裏已經熱鬧起來,拜年的祝福語此起彼伏地閃現。近60位“留守”武漢的臺青在微信群裏互相拜年,相約著聚會。

 

“過年需要什麼幫助隨時聯繫我!”武漢市臺青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群裏説道。

 

記者了解到,針對今年武漢市大部分臺胞選擇留漢過年的情況,湖北省臺辦、武漢市臺辦、武漢台資企業協會設立24小時服務熱線,隨時解答臺胞在武漢過年的各類疑問,提供生産生活保障。

 

此外,武漢市臺辦利用覆蓋全市臺企臺商的線上信息發佈平臺,及時發佈《春節留漢防疫攻略》《疫情防護“路線圖”》等最新防疫政策信息,主動協調衛生健康部門,在定點醫院設立臺胞就醫窗口,並有序組織在武漢的臺胞開展新冠疫苗自願接種登記工作。

 

武漢台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廖伯元2007年來到武漢接手父輩的婚紗攝影事業,並在這裡立業成家。如今,他懷抱著妻子和一雙兒女,第十次在武漢度過春節。

 

除夕夜,廖伯元和家人朋友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看著春晚,感慨萬千。“過去一年,我得到了地方政府很多支持,企業的經濟壓力也得到了緩解。2021年,我想留在武漢,與這座城市共同揮別艱辛,迎接未來。”

 

一聲聲問候,訴説著萬千難以團圓的鄉愁。一句句祝福,傳遞著兩岸攜手共進的期盼。

 

正月初二,春光明媚。熱愛運動的陳俊宇一早驅車來到武漢市郊的木蘭草原遊玩,他説,希望全球疫情早日緩解,兩岸恢復正常交通和交流,讓很多分隔兩地的家人早日相聚。

 

第一次在武漢過春節的臺青王天山對記者説,“很多台灣的朋友還沒有機會來大陸、來武漢,希望他們有機會親自來走走看看,了解大陸的浩瀚與美好山河。”新華社武漢2月13日電(記者喻珮)

展開全文

養精蓄銳再出發——在魯臺商“就地過年”展望牛年

2021-02-14

農曆大年初一,身處山東濟南的臺商王克璋頗為從容。由於3月要回台灣開會,忙碌了一年的他計劃好好休息:“養精蓄銳再出發!”

 

從1992年洽談項目算起,濟南大自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克璋與山東濟南有了近30年的交情。這個春節他響應“就地過年”的倡議,首次在濟南過年。

 

“心安之處是吾鄉。”家在台北的王克璋説,從民俗到食品等過年的禮數,台灣與山東幾乎一模一樣。

 

大年三十,王克璋給工廠同事發了紅包,一起吃了餃子,他還與在台灣的家人視頻拜年,共迎辛丑牛年。

 

雖然遠離家人在濟南,身為濟南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榮譽會長的王克璋並不孤單:“由於疫情防控要求,據統計今年有60位臺商在濟南過年,而且很多臺商是一家人在濟南過春節,熱熱鬧鬧。”

 

據山東省臺港澳辦介紹,今年春節期間,山東省市兩級臺港澳辦服務熱線電話保持24小時暢通,隨時接聽和答覆臺港澳同胞有關諮詢,做到有求必應、應做盡做。

 

1996年,王克璋的項目在濟南落地,1999年獨立建廠,産品可用於眼鏡架、香煙濾嘴等生活用品。如今,他的企業銷售額每年都有不小的增幅。

 

他坦言,自己見證了濟南翻天覆地的發展。“對於濟南的變化,我是身臨其境,這也説明政府決策正確,我們與時俱進就可以。”

 

“我現在的人生哲學就是顧大局,任何事情順勢而為,順著大勢而作。”王克璋告訴記者,60歲之後,他越來越相信老子的話,尤其是福禍相依。在如今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他也深有感觸:“身處大時代,每一個人都應該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整個民族為全人類所尊重。”

 

屬相為雞的王克璋説,牛是雞的最佳伴侶,他們互相扶持。展望牛年,王克璋説:“牛年是祥和的一年、勤勞的一年。萬事就怕認真,只要認真就能成功。”新華社濟南2月12日電(記者吳書光)

展開全文

創業臺青陳緯:這個春節,我在大陸當“主廚”

2021-02-11

海鮮蒸鍋、臺式三杯雞、燒酒雞、清炒山蘇……這是22歲的台灣青年陳緯正在製作的私廚菜單,他的阿緯廚房將於春節期間在廈門曾厝垵亮相。

 

“我會對菜品做些改良,比如適當加入辣椒和花椒,增加一些在地香料,開發幾款油炸食物。”陳緯對自己的廚房早已胸有成竹,“現在基本每天都有電話預約,朋友都問我什麼時候開業,等不及了。”

 

過去的2020年,對陳緯來説,似乎失去很多,但收穫更多。

 

2019年底,陳緯和父親20多天起早貪黑地忙碌,將黑蒜館重建完成。“黑蒜是很健康的食物,在台灣非常流行。我想借由曾厝垵這個館讓更多遊客可以買到、吃到黑蒜。”陳緯説。

 

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將陳緯和父親的計劃全部打亂。往日遊客摩肩接踵的曾厝垵,在疫情中門可羅雀。黑蒜館遭遇“滑鐵盧”,生意冷清。為節省開支,父親讓員工都放假。陳緯沒有回台灣,選擇留下來陪伴父親。

 

接下來6個月,陳緯每天變著法子給父親做飯,飯後與父親在海邊散步聊天。

 

“小時候爸爸不在台灣,跟他交流很少,一兩個月才通一次電話,每次也不超過十分鐘。長大後,爸爸在工作上對我非常嚴格,私底下話題也是工作。”陳緯説,“這六個月時光,讓我們有機會好好坐下來了解彼此,圓了小時候想要爸爸陪在身邊的心願。”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陳緯和父親開始謀劃如何向前走。

 

“要不要繼續做旅遊服務業,如果做,要做什麼……我們一邊討論,一邊嘗試,但還是談到了‘放棄’。”陳緯回憶説,“其實,我心裏特別難過,因為從小到大,爸爸從沒有教過我‘放棄’。”

 

想到父親十多年在曾厝垵打拼,陳緯堅定地説:“爸爸,不要放棄,你還有我。我們一起堅持,一起去拼。”

 

父子倆開始嘗試調整經營業務:調低商品價格,賣香腸、台灣牛肉麵……“我感覺去年真的好難,我把學的十八般武藝全用上了,所有事情盡力去做,但還是改變不了現狀。”陳緯最終和父親共同決定:經營私人廚房,取名“阿緯廚房”。

 

疫情期間,陳緯堅持每天登陸短視頻平臺,學習美食博主分享的視頻。“我很喜歡做飯,不管朋友還是客人,吃完我做的飯後都很滿足,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回首2020年,陳緯説,相比失去,他得到的更多:“因為疫情,我沒賺到什麼錢,但我賺到的是父愛,是家的溫暖,這是我從小就非常渴望的。我也更懂得珍惜,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今年春節,陳緯將留在大陸,第一次不跟媽媽一起過年。在他看來,春節讓朋友、客人在自己的廚房吃上美味的菜肴,是另一種“團圓”。

 

“很多家在外地的人都響應政府號召,留在廈門過年。希望他們通過我們的菜,感受到家的味道。”陳緯説,“之前在台灣,媽媽不讓我進廚房,她其實知道我會做很多菜,但從沒嘗過。下次回台灣,我一定做一大桌菜給媽媽吃。”新華社福州2月9日電(記者付敏、李慧穎、褚萌萌)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