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祝願兩岸同胞端午安康

祝願兩岸同胞端午安康_fororder_webwxgetmsgimg11

今年6月14日(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會緬懷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劃龍舟、包粽子等。不過,今年台灣地區新冠疫情一直延燒,澎湖、屏東、高雄等地的龍舟賽宣佈停辦了,多數台灣民眾只能宅在家中包粽子、立雞蛋、挂艾草、戴香囊等,過一個與以往不一樣的端午節。

 

台灣地區的端午節、春節、中秋節,與大陸一樣,一直都是一年裏的三大傳統節日。在台灣過端午節,除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門前挂艾草、小孩配香包等,還有取“午時水”、立雞蛋、吃茄子、吃煎堆等。傳説其中的取“午時水”和吃煎堆都跟鄭成功有關。當年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大軍一路開到了大甲鐵砧山,急需糧食和水,卻找不到水源。情急之下,鄭成功插劍入地,祈求泉水涌現。誰料想,他拔劍之後果然山泉噴涌。當時正是端午節的午時,此水便被稱為“午時水”。從此,“午時水”聲名遠揚。每年端午節午時,民眾就求取“午時水”,以保平安。據説,用“午時水”泡茶或者釀酒特別香醇,生飲還有治病的奇效。當地有諺語道:“午時洗目睭(眼睛),明到若烏鹙”,又説“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煎堆”又叫“煎錘”,是台南地區端午節時的一種吃食。傳説鄭成功率軍入臺之初,軍糧匱乏,端午節無米包粽子,並不富足的台灣民眾聞訊,爭著給鄭成功的軍隊送來薯粉、花生、豆類等食品。鄭成功下令將這些食物摻和在一起,油煎成“堆”,以度端午節。此後,台南人過端午節就以“煎堆”代替了粽子。

祝願兩岸同胞端午安康_fororder_UC1BT2QD9L_KQNA{CZ)9U~D

不管是吃粽子還是吃煎堆,或者取“午時水”,它們的深層涵義都有著中華民族的情感和記憶。台灣島內絕大多數民眾的祖先都來自福建省、廣東省。清朝嘉慶年間,福建人陳天傑等人在海上經歷了狂風暴雨後到達台灣淡水,受到早期移民抵臺的吳沙等人的接待。從那個時候開始,渡海赴臺的大陸人就祭祀“水仙尊王”,其中,他們供奉的就有愛國詩人屈原。可見,台灣地區傳承的端午節始終與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有關。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期開始,台灣地區大力推廣中華文化,屈原的故事家喻戶曉,吃粽子背後的歷史傳承和家族記憶更是代代流傳。

 

但是,民進黨當局一直試圖割斷兩岸中國人之間的文化紐帶。自從2016年再次上臺執政以後,民進黨當局變本加厲、挖空心思地推行“漸進式台獨”,大搞“去中國化”,極力抹除台灣年輕一代的中國印記。他們修改課綱,把中國史合併入東亞史、降低語文教學的文言文比例、去孫中山、去孔子、不再遙祭黃帝陵、降低祭祀鄭成功的規格等等。對於傳統的端午節,綠營分子們恬不知恥地説“韓國人、越南人也都過端午節”“端午節不是中國人獨有的節日”等等,真是可笑至極。

祝願兩岸同胞端午安康_fororder_WVGZLO68OUN)(B_4`SYL12V110000

不管綠營分子如何絞盡腦汁地撕裂中華文化,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共同傳承著中華文化、同過端午節這個事實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因為海峽兩岸就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又到一年端午時,祝願兩岸同胞端午安康。(作者: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研究員李平)

一“粽”濃情,一“粽”鄉思 昆山開發區成功舉辦臺商精神家園端午主題活動

2021-06-08

一“粽”濃情,一“粽”鄉思 昆山開發區成功舉辦臺商精神家園端午主題活動

 

端午主題活動(圖片來源:昆山市臺辦) 

 

一個香囊,裝滿美好祝福;一個郵筒,遙寄思鄉之情;一本畫冊,表達融合願景……在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江蘇昆山開發區成功舉辦了“一‘粽’濃情, 一‘粽’鄉思”臺商精神家園端午主題活動。

 

活動特邀昆山民俗文化老師與來自台灣的主持人互動交流,講解端午佳節的歷史淵源和傳統習俗;現場的親子家庭還體驗了包粽子、扎菖蒲等端午節傳統習俗,並一起參加了後花園“尋福”活動……

 

昆山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潘建康表示,舉辦此次活動,既是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美好體驗,也是豐富臺商精神家園的重要內容。潘建康説,今年以來,為更好地發揮慧聚廣場國批基地優勢,推動昆山城市文化消費“夜經濟”發展,開發區全力打造“寶島又一村”慧聚夜市,為廣大臺胞臺屬提供台灣特色夜市與昆山傳統文化深度融合的新體驗,歡迎各位臺商朋友們攜家眷前來逛逛、吃吃,回味家鄉味道。

 

活動現場專門設立“鄉思主題郵局”,並特別定制端午主題明信片,讓臺胞們寫下心中的思念,寄給遠方的親人,以解鄉思之情。“因為新冠疫情影響,已經很久沒有回台灣了,這個環節特別有紀念意義。”在場不少臺胞紛紛説道。

 

潘建康還向臺商代表贈送了“融情兩岸 魅力開發區”宣傳冊。該宣傳冊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昆臺融合發展三十餘年來開發區取得的成果,包括涉臺服務、臺企轉型升級風采、生態環境優化、青創力量凝聚等多方面內容。此外,宣傳冊內還貼有區內24家臺企的個性化定制郵票,其中,7家在去年昆臺融合發展30週年座談會上獲得“昆臺融合發展三十週年卓越貢獻獎”,17家獲得“高品質發展突出貢獻獎”。

 

昆山開發區是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台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截至目前,全區累計批准台資項目1466個,投資總額逾266億美元,註冊資本超126億美元,全區地區生産總值的50%、工業總産值的60%、利用外資的70%、進出口總額的80%均來自台資企業的貢獻。(中國台灣網、昆山市臺辦聯合報道)中國台灣網6月8日訊 

 

一“粽”濃情,一“粽”鄉思 昆山開發區成功舉辦臺商精神家園端午主題活動

 

端午主題活動(圖片來源:昆山市臺辦) 

展開全文

臺青榕城迎端午 社區義診情深意“粽”

2021-06-07

6月4日上午,福州市臺港澳辦、福州市臺協會組織部分台灣醫師在福州鼓樓區洪山鎮怡山社區世紀佳緣小區舉辦“台灣醫師進社區義診”,並邀請部分在榕台灣青年參加社區端午節包粽子民俗體驗活動。

 

 

在榕台灣青年參加社區端午節包粽子民俗體驗活動

 

記者在現場看到,來自台灣的陳柏叡、郭宏恩、曾仁宏、汪品盈醫師熱情接待社區民眾,回答民眾詢問。福州市第六醫院康復科副主任、臺籍醫師曾仁宏還現場給居民針灸,為肩部受傷的大爺提供治療建議。參加義診的四位臺籍醫師分別是皮膚科、中醫骨科、口腔牙齒正畸的專業醫師,他們表示服務在地居民十分有意義,融入在地生活的同時也提升身為醫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臺籍醫師曾仁宏給居民針灸

 

福州首名事業單位引進的臺籍人才,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住院醫師陳柏叡受訪時表示,福州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去年7月28日成立了醫療服務委員會,聚集了十多位在福州的臺籍醫生,希望為榕城臺胞提供便利的醫療服務,協助解決臺胞在榕就醫的一些困難,“慢慢地,也有很多的內地醫生逐漸加入到我們服務台胞的隊伍,我們就想這其實是一個兩岸融合的非常好的機會。我們作為一個臺籍醫生,也可以服務大陸本地居民,這是非常好的良性互動,所以這幾個月也陸續組織義診,包括在東部辦公區、平潭,今天是第三場了,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促進兩岸融合的機會”。

 

 

小區居民向臺籍醫師詢問 領取義診藥品

 

郭宏恩醫生受訪時表示,福建省為台灣人才提供政策吸引他參加福州市衛健委的招聘,併入職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來到福州後,他非常快融入了當地生活,先後參加在平潭和怡山社區的義診,珍惜並享受為在地居民服務的機會。“我覺得是又一個跟患者交流的機會,互動更自然,在義診時可以閒話家常。我們在門診,必須要很精煉和病患溝通。義診的時候可以講得更仔細完全一點。作為年輕醫生,我最需要大量的臨床經驗才會成長得更快。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一年有三十幾萬的病人量,是福建省皮膚病相關醫院的最高門診量,在這麼大的平臺上可以讓我加速學習。”

 

義診的同時,小區里正在舉辦“濃情端午 情深意‘粽’”全民包粽會的活動,魏辰運、張釗瑞、簡以信、林東嶽等臺青也受邀一同體驗包粽子,儘管包得手忙腳亂,形狀各異,他們都很開心能和在地居民一起交流過節。

 

 

小區居民教雲響藝術創辦人臺青魏辰運包粽子 最後一步怎麼“綁”

 

張釗瑞受訪時説,包粽子體驗很不錯,社區裏熱心的媽媽們就像自己家人一樣教他如何綁好粽子,“雖然後面好像還是包得不太好,但是在一起的那種交流我覺得挺好的。”據了解,張釗瑞目前在福建師範大學任教體能課,同時也在福州唯美客閩臺青年創業基地擔任執行長。他在基地內也成立了一家體育文化公司,希望幫助唯美客後續多做一些兩岸體育文化的交流,通過引進台灣實習生等方式協助台灣青年來榕就業創業。

 

美可普口腔醫院的臺籍醫師汪品盈定居福州已十年多,身為“前輩”,她希望在榕臺青可以多參與類似的交流活動,彼此多溝通分享,了解更多有助於自己在榕發展的政策資訊。你好台灣網福州6月5日消息(記者 呂貝娜)

展開全文

台灣疫情居高不下 輿論吁當局摒棄“政治防疫”

2021-06-09

5月中旬本土疫情暴發以來,台灣新增本土病例逾萬人,近300病例不幸死亡。台灣各界對民進黨當局防疫部署提出諸多批評,也苦口婆心給予意見建議。輿論呼籲當局摒棄意識形態挂帥,回歸科學專業防疫。

 

據台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8日,台灣地區累計1169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本土病例10493例,累計308例死亡。絕大多數確診和死亡病例為5月中旬以來新增。目前疫情處於“高原期”,確診病例居高不下,死亡病例有所增加,死亡率高於全球平均值。

 

臺健康部門前任負責人邱淑媞投書媒體指出,深入檢視死亡病例資料,可看到更可怕的三大現象:死得太快、死得不明不白、死得太年輕。根本原因是當局堅拒普篩,不斷大肆宣傳所謂“精準檢驗”,選擇有症狀或有接觸史者採檢,忽視新冠無症狀傳播的特性及社區擴散的特點。文章説,許多人接觸史不明,根本未被及早診斷,不僅導致感染“黑數”太多、傳播無法有效遏止,更造成他們無法及早得到密切觀察,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猝死與枉死難防。

 

邱淑媞批評説,明明是顧防疫才可能保經濟,當局卻不斷用經濟做藉口來阻卻防疫;明明是有科學防疫利器可用,卻用意識形態來阻擋科學、用公權力來妨礙防疫。邱淑媞痛批:“政治比病毒還毒,網軍比防疫更有力。枉死者眾、一個又一個家庭悲劇,怎不令人嘆,朱門酒肉臭,苛政猛于虎!”

 

《聯合報》社論指出,檢視疫情在台灣擴散的軌跡,無一不是其他國家和地區早就發生過的慘痛教訓,但疫情指揮中心卻缺乏提前部署因應的警覺,任憑別人一年多來發生過的慘事一再在台灣重演。社論舉例指出,安養中心的老人因探視者雜,易成為受病毒侵犯的一群,美國安養機構即因此成為新冠重災區。但指揮中心對此不聞不問,導致全臺數十家長照機構皆出現集體感染事件。

 

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潘華生撰文指出,當局一直吹噓自己“超前部署”,台灣理應有從容的時間完善自己的抗疫能力。但疫情大暴發後,當局唯一拿得出手的,仍是一年前防疫階段的酒精與口罩,而不是抗疫階段亟需的疫苗與緊急醫療量能。因此,民眾當然會不滿意當局表現。

 

截至目前,台灣僅從海外獲得約212萬劑新冠疫苗。台灣一些縣市政府、民間團體和人士向疫情指揮中心提出自大陸和海外自購疫苗和接受捐贈疫苗的申請,目前均未獲准。當局寄望的台灣自産疫苗目前尚未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對媒體表示,以國際或世衛組織疫苗核準緊急使用授權的準則,台灣自産疫苗“7月絕對不可能通過”。

 

《中國時報》時評指出,台灣無法取得充分的疫苗,原因是當局無能、誤判與錯誤政策,初期陶醉於防疫成功,未及早下單購買足夠的疫苗,之後或因錯誤觀念、或因利益糾葛,把太多籌碼壓在自産疫苗上。但專家與民間普遍反對當局為自産疫苗大開方便之門,紛紛大力抨擊,自産疫苗已陷入“信心危機”。

 

針對台灣疫苗供應困窘,《聯合報》社論指出,在去年疫情平穩時期,當局未積極佈局對外採購,卻在自産、外購與代工之間遊移不定,喪失良機。民間志願捐贈疫苗原是好事,當局卻設下重重障礙,而自産疫苗若無第三期臨床試驗,即難獲國際認證,將使民眾變成疫苗“白老鼠”。

 

台灣“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投書媒體指出,目前我們所能掌握的疫苗顯然不足,但無論民間捐助疫苗進口,或是大陸願意提供疫苗援助,仍受到當局設下的“官卡”。

 

潘華生指出,病毒不分藍綠、不分意識形態,因此,最忌在防疫抗疫時政治挂帥。為防止生命財産損失,任何國際認證過的疫苗此時都是彌足珍貴的救命稻草。當局與民間共同協力才能對抗疫情。新華社台北6月8日電(記者吳濟海、姜婷婷)

展開全文

南京市臺誼會組織“相聚紫金山 共話端午情”聯誼活動

2021-06-08

南京市臺屬聯誼會日前組織“相聚紫金山 共話端午情”聯誼活動,兩岸婚姻家庭成員、臺屬和在寧臺生等70多人參加。

 

大家先後參觀了紫金山實驗室、南京上秦淮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南京華誼兄弟電影小鎮,接著相聚于小廚娘淮揚菜酒店包粽子。粽葉飄香,糯米晶瑩,鹹肉誘人。大家手法嫺熟,抄起一勺糯米,粽葉一卷一捏,繩子一繞,一個三角粽就包好了。更有臺胞、臺屬展示了獨特的粽子包法,引來一片叫好聲。

 

南京市臺辦一級調研員高峰講話説,今天我們市臺屬聯誼會和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共同組織大家參加“相聚紫金山 共話端午情”聯誼活動,這不僅有利於聯繫兩岸同胞之間的情感,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更是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際,有一同祈福、驅走瘟神、戰勝疫情、恢復兩岸同胞健康往來的美好寓意。希望大家積極向島內親屬介紹南京惠臺政策,及時通報南京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積極舉措和突出成效,主動協助島內親屬積極做好防疫抗疫,並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寧臺産業融合發展。 (中國台灣網、南京市臺辦聯合報道)中國台灣網6月8日訊 

 

南京市臺誼會組織“相聚紫金山 共話端午情”聯誼活動

 

活動合影(圖片來源:南京市臺辦)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