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相向而行比背道而馳好

“我們就像家人一樣相處得很愉快,攜手致力於把六盤水打造成東方‘香草之都’。”在貴州六盤水市東北20余公里的海螺村,臺商李國泰攜手台灣農業專家和來自北京、上海以及貴州本地的農業技術人才,打造了一個1000多畝的香藥草種植基地“海螺旺斯”,目前已試種成功了永久花、德國洋甘菊、迷迭香、黑種草等15個種類,生長狀況及作物品種均超出預期。李國泰説:“在大陸投資發展特別有信心,政府陸續出臺的惠臺政策就像‘定心丸’一樣。”

 

撫今知昔,鑒往知來。兩岸經貿往來數十年,越來越多像李國泰一樣的台灣商人看好兩岸經貿的持續發展。據台灣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台灣對大陸(含香港,下同)出口額達到161.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佔台灣總出口的44%。大陸持續位列台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

 

歷史和現實不斷證明,兩岸經貿往來,相向而行比背道而馳好。

 

相向而行比背道而馳好_fororder_10日,首屆“臺江最福州”夏日文化月啟動儀式暨“南臺來潮”海峽兩岸文創設計大賽頒獎典禮在福州舉行,5位兩岸青年獲金獎。 呂明 攝

 

7月10日,首屆“臺江最福州”夏日文化月啟動儀式暨“南臺來潮”海峽兩岸文創設計大賽頒獎典禮在福州舉行,5位兩岸青年獲金獎。 呂明 攝

 

兩岸經貿合作是由雙方存在優勢互補的發展基礎所決定的,是市場推動資源最優配置的結果,而兩岸間已建立的較為穩固的産業鏈供應鏈,為兩岸經貿合作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複雜國際形勢的影響,以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中國“三新”經濟仍表現亮眼。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一張“成績單”:去年,中國“三新”經濟實現增加值近17萬億元人民幣,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出1.5個百分點,相當於GDP的比重為17.08%。這説明“三新”經濟為中國經濟的逆風破浪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兩岸經貿進一步合作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另一方面,台灣具有大陸欠缺的某些産業優勢。比如李國富到貴州辦香藥草基地,就是因為台灣有現代農業種植技術但是土地有限。

 

大陸市場巨大,成長動能強勁,是台灣地區最佳經貿合作夥伴。台灣地區的某些産業強項可以與大陸互補。所以説,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是經濟規律決定的,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這種巨大的發展慣性也是推動兩岸經貿合作繼續向前的大勢所在,並非民進黨當局依靠“政治之手”所能左右。

 

民進黨當局卻寧願忽略這些優勢和規律,生怕兩岸交往多,台灣人對大陸了解得就多,就會對大陸産生好感,就會使民進黨當局污名化大陸、“恐中反中”直至“台獨”的目的難以實現。這也充分顯示出民進黨當局將自己的政治私利淩駕於社會發展及百姓願望之上,是何等的自私與卑鄙!

 

日前,上海復星醫藥集團所屬的復星實業與臺積電、鴻海及永齡基金會簽訂1000萬劑mRNA新冠疫苗的銷售協議。這個珊珊來遲的兩岸抗疫合作將有力地幫助台灣同胞早日控制疫情、恢復正常生活。對此,兩岸人民歡欣鼓舞。這再次證明兩岸加強交流、互利雙贏是大好事。

 

相向而行比背道而馳好_fororder_BNT疫苗最快9月底抵臺。(圖片源自臺媒)

 

BNT疫苗最快9月底抵臺。(圖片源自臺媒)

 

民眾希望安居樂業。臺海和平、兩岸民眾共同發展經濟,美美與共,何不樂哉!兩岸關係好,台灣同胞才會好,台灣才有前途。兩岸相向而行方能聚力向上,背道而馳只會耗力消神。因此,放下成見及私利,營造兩岸關係可以良性互動的氛圍,實屬民進黨當局的當務之急。(本網評論員:常濱)

打破綠營妖魔化哈哈鏡,讓在陸臺青做了解真實大陸的先行者

2021-07-13

打破綠營妖魔化哈哈鏡,讓在陸臺青做了解真實大陸的先行者

 

圖片來源:臺媒

 

台灣新冠疫情日趨嚴峻,在大陸的台灣青年心繫在臺親友的健康與安危。近日,很多臺青拍vlog分享在大陸的疫苗接种經驗,還有部分臺青自發錄製接力視頻“你們安全,我們安心,兩岸攜手,並肩戰疫”,為兩岸合作防疫加油打氣。

 

這部分在大陸的台灣青年,有在兩岸的生活經驗,能夠用自己的視聽親身接觸認識了解大陸,從而能夠打破島內綠媒網軍妖魔化大陸的迷障。他們發出的聲音,對促進兩岸交流、融合是寶貴的,這些台灣青年也可能是島內清醒認識大陸的“先鋒”,我們希望島內媒體和輿論更多關注這部分人群的聲音,從而把真實的兩岸狀況傳回台灣。

 

可惜在目前的台灣,這樣的聲音幾乎不會有很大機會在輿論場傳播,原因無他,這是島內“台獨”勢力推動了幾十年“去中國化”造成的後遺症。更是民進黨當局強行通過一連串所謂“抗中保臺”及防範“中共同路人”的“法律”,嚇阻台灣人民,所造成的惡果。

 

近些年民進黨在島內全方位各領域大規模地推行“去中”運動,一方面潛移默化之下,已經使得島內部分人對中國大陸形成了僵化刻板的印象;另一方面民進黨又推動“修法”,大搞“綠色恐怖”,把對手甚至普通參加兩岸交流的民眾,扣上“中共同路人”“親中賣臺”的帽子,並施加種種威脅、刑罰手段,導致台灣許多民眾在可能輕易觸法和少惹麻煩的考量下,對兩岸交流不敢議論、參與,甚至隨民進黨之聲起舞,從而起到了嚇阻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封鎖台灣言論的“寒蟬效應”。

 

有人可能疑惑,每年往來兩岸的人員幾百萬,怎麼説也是不小的力量,民進黨當局真有這麼大能量封口嗎?那你是太不了解民進黨當局的手段了。還記得民進黨倚靠優勢席位,在立法機構強推通過了所謂“反滲透法”,有媒體宣稱民進黨已經完成了封鎖台灣的“最後一塊拼圖”。

 

為什麼這麼説呢?這一部所謂“法案”只有短短十二條,內容模糊不清,罰則卻十分明確,但正是這個模糊不清太可怕了,因為幾乎所有大陸的公、民營機構組織、媒體與學校,都可被解釋為“滲透來源”。未來任何台灣人與這些機構組織往來或打交道,都可能被臺當局羅織罪名。不僅經常往來大陸的臺商、臺生、台灣旅客,甚至支持綠營的臺商,都可能面臨觸法入罪的危險。

 

該“法案”規定,“違法者”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並處500萬元新台幣以下罰金。在此之前,民進黨還主導通過所謂“國安五法”的修正案。此外民進黨祭出的手段還有關閉中天電視臺,對民眾發出“取消健保卡”、戶籍之類的威脅,配合1450網軍、綠營水軍的出征,導致島內萬馬齊喑,沒有人敢輕易觸碰敏感話題。

 

不僅如此,即使普通的兩岸交流,台灣青年到大陸上個學,找個工作,也在臺當局打壓範圍之內。還記得前幾年,台灣方面陸委會稱在廈門海滄區就業的臺胞社區主任助理所謂“原則違法”,不僅開出罰單,還並要求其他在大陸該職務的臺胞主動離任。此前,臺當局還稱一些台灣青年參加中國銀行的招聘“違法”。2020年7月臺陸委會又發洗腦“懶人包”,名為“赴陸就學你不能不知道的8件事”,裏面充斥著對大陸的貶低和偏見,讓人感嘆民進黨當局“妖魔化大陸”無所不在。

 

在民進黨如此高壓禁錮政策之下,台灣有部分民眾且尤其是年輕人,在民進黨的強力洗腦下,也已把經常往返兩岸的臺胞,視為所謂“通敵”的高危險群。當疫情發生後,才會有民進黨政治人物和網軍,對大陸臺胞期待儘速返臺的願望不僅不願協助,還對他們的“忠誠”進行審查、批判與污衊。

 

這一趨勢如果繼續惡化,將會給兩岸關係的未來造成嚴重傷害。但是民進黨的“洗腦”效果或可起作用於一時,卻絕不可能永遠成功。現在已是互聯網時代,更多台灣同胞會在網絡上接收到海量真實的大陸信息,另外,大陸陸續出臺了各種惠臺政策,“26條”“31條”措施實實在在,為台灣同胞真心實意地服務,讓他們在大陸發展免除後顧之憂,台灣青年自然會作出最有利自己的選擇。

 

希望台灣青年們,不要被民進黨當局的“妖魔化大陸哈哈鏡”所迷惑,要用客觀的視角認識、了解大陸發展所取得的成就,給自己打開一個更廣闊的發展天地。(完)

展開全文

讓川渝之美在海峽兩岸綻放異彩

2021-07-13

讓川渝之美在海峽兩岸綻放異彩

 

四川、重慶,地處中國大陸西南腹地,是中國西部門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風光秀美。7月11日,2021年海峽兩岸記者川渝行聯合採訪活動拉開帷幕,在中央臺辦宣傳局和中國記協臺港澳工作部組織下,40多位來自海峽兩岸的媒體記者走進川渝,展開為期10天的採訪報道,帶領兩岸同胞共同感受巴山蜀水的文化魅力和時代新貌。

 

成渝雙核發力,西南地區重要增長極乘勢崛起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是黨中央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定位。圍繞實現這一定位,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以點帶面、均衡發展,同周邊市縣形成一體化發展的都市圈。中央財經委員會從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産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佈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創新、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七個方面作出部署,川渝地區建設發展翻開嶄新一頁。

 

剛剛通航不久的天府國際機場,是海峽兩岸記者接觸的首個標誌性建築。這座歷時五年完成的超級工程,是國家“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項目,也是四川省歷史上投資體量最大的單體項目。以此為標誌,成都成為中國大陸第三個擁有兩座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機場航站樓構型取自成都金沙遺址“太陽神鳥”,兩座航站樓與旅客過夜用房共同組成“神鳥托日,展翅待飛”的寓義。機場建設貫徹綠色環保、融合智慧、文創先行、多式聯運等諸多先進理念,在落客距離、近機位數量、高效便捷等多個方面創下同等規模機場之最!

 

7月15日,海峽兩岸記者將走進川渝高竹新區。這是川渝兩省市共同批准設立的第一個新區,是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平臺。未來,新區要建成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試驗區、産城景融合發展示範區和重慶中心城區新型衛星城,將為全國跨省域經濟合作和園區建設探索經驗、做出示範。新區正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打基礎、五年大發展的規劃快速展開,到2025年,城市形態將初步形成,基礎設施內暢外聯,現代産業加速集聚,公共服務全面融合,常住人口15萬人以上,地區生産總值120億元以上。伴隨西渝高鐵貫通,廣安主城區到重慶主城區只要20分鐘,一天往返200多班次!四川廣安將深度融入重慶都市圈。

 

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新發展理念帶來山河巨變

 

從距今5000年的三星堆文化遺址,到始建於唐代的重慶大足石刻;從全球首家大熊貓互動體驗專題博物館,到我國最大的內河水、鐵、公聯運樞紐港——重慶果園港;從鄧小平同志故居,到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從成都城市綠心——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到重慶獨具特色的江河景觀——廣陽島,此次川渝行將自然與人文、傳統與現代之美融于一體,多維度、多視角向兩岸記者呈現川渝地區的嶄新面貌,彰顯新發展理念帶來的巨大變化。

 

三星堆博物館是此次海峽兩岸記者川渝行的首站。3月20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工作進展會在成都舉行,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新一輪考古發掘成果一經揭曉就驚艷世人,古蜀文明的獨特性、創造性得到完美呈現,為研究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起源發展提供了典型實證。與出土文物一併呈現的,是此次考古發掘所秉持的“課題前置、文保並重、多學科融合、開放合作”理念,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協同33家科研機構和高校,共同組織了一次高科技助力、多兵種聯合的集體作戰。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重慶果園港考察調研,指出“這裡大有希望”。此行,海峽兩岸記者將親眼見證這座“水鐵公空”聯運的“世界中轉站”的偉大奇跡!向東,大力發展江海聯運;向西,打造連接中亞歐洲的陸上貿易主通道;向南,打通內陸地區出海新通道;向北,聯通中蒙俄經濟走廊,真正實現“東西南北”四面貫通。如今的果園港,正以打造開放型、智慧型、綠色型國家物流樞紐為發展目標,按照“一園五區”規劃推進整個園區建設。

 

拓寬兩岸交流新領域,助力兩岸關係融合發展

 

2020年,四川出臺實施“支持臺企12條”,增強臺胞臺企獲得感,兩岸基層民眾線上線下互動交流保持熱絡,全省新增台資企業133家,川臺貿易額50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4%;重慶持續推進渝臺經貿深度融合,開展臺企幫扶政策落實行動,舉辦多場台資西移考察對接活動,渝臺貿易額514.5億元、同比增長38.6%。四川和重慶雖然深居內陸,但在促進兩岸交流中不甘落伍,今年分別作出重要部署:依託四川特色資源,深化川臺人文交流合作,促進同胞心靈契合;立足“促交流、穩台資、招臺商、增經貿、爭人心”目標,拓展做實深耕基層、深耕經貿、深耕人文。

 

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國臺辦在四川批准設立的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也是此次川渝行亮點之一。基地自掛牌以來,積極開展兩岸交流,舉辦多場次“兩岸學生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營”活動,台灣青年透過大熊貓文化窗口增加了對四川的嚮往和了解。新近落成的大熊貓博物館將格外亮眼,博物館以“人·大熊貓·自然和諧”為主題,分“熊貓前傳”“竹林隱士”“發現熊貓”“瀕危年代”“保護之路”“生態家園”“創享未來”七大展區,讓公眾在參觀、娛樂的同時了解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的生存現狀,激發環境保護及動物保護意識、啟迪科學探索精神、提高公眾科學素養。

 

重慶(璧山)臺商工業園,成立於2012年5月30日,是促進渝臺經貿交流的重要平臺,與緊鄰的西永微電園一起形成中國西部的台資密集區。經過9年建設發展,工作園簽約引進85家台資企業,總投資132億元,其中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56家,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製造産業集群。目前,45家已建成投産,涉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材料、食品等多個領域,從業人員1.46萬人,佔全區總從業人員的12%。17日,兩岸記者將聚焦該園區,向兩岸同胞展示在渝臺企搭乘大陸經濟發展的快車、享受大陸惠臺政策紅利,所收穫的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川渝之美,美在山山水水,美在風土人情,美在延續千年的文化底蘊,更美在新時代所擘畫的光輝未來,讓我們跟隨兩岸記者的鏡頭尋找心中的答案……(中國台灣網評論員  夏廣安)

展開全文

在大陸讀書的台灣學生撰文:中共為什麼能得到百姓愛戴

2021-07-13

台灣中時新聞網7月8日發表題為《中共為什麼能得到百姓愛戴?》的文章,作者為在大陸讀書的台灣學生,文章講述了一位台灣到大陸讀書的年輕人對共産黨的認識,全文摘編如下:

 

2021年,對於中國人民來説,是意義非凡的一年。它不只是廈門大學等大學的建校100週年,更是中國共産黨的建黨100週年。7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好熱鬧,人山人海、萬人空巷的景況,估計我一輩子都會記得。

 

我是2018年來到大陸學習的台灣學生。就在7月1日前幾週,大陸朋友們的“朋友圈”、微博和抖音等就不斷發出關於中共建黨100週年的推送,身邊的同學們也跟我介紹中國共産黨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我很訝異,原來大陸人與台灣人對中國共産黨的既定印象之間的差距是如此之大,而所有心中的納悶與懷疑更在7月1日當天得到解答,所以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台灣人重新架構對中國共産黨的認識。

 

7月1日早晨,兩個寢室學弟的交談把我從夢鄉喚醒。他們正看著央視直播,討論殲-20戰機出場的畫面。我以為他們只是為蹭熱點而關注一下新聞,想不到他們竟從開播到結束全程看完,而且直播裏面的民眾出乎預料的多,百姓對於建黨慶典的熱情確實有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原來不只是一個口號,更像是一種信仰,長在所有大陸人的心中。

 

稍後我和學弟們到山西刀削麵館用餐,一名身穿軍裝、背著側背包、約莫八九十歲的老伯伯走進來,身上的勳章幾乎要別滿他的衣服正面。據説這位老伯伯打從年少就入伍從軍、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過國家抗擊外來侵略的戰爭。為了安國興邦,他必須身先士卒,而且我們後來才發現他的包包竟然還是從軍的時候發放的,上面有“保家衛國”四個字。

 

老伯伯説,他今天刻意穿這身,就是要感謝共産黨對他的培養,以及慶祝共産黨成立百年。麵店老闆知道他的經歷後,向這位老伯伯深深地敬了禮,還免費請這位老伯伯吃飯,最後他要離開時,店內的客人也紛紛致意,因為他們心裏知道,沒有這些前輩的付出,就沒有今天中國的繁榮安定。

 

活動結束了,地鐵和公交車的行駛也重新恢復正常。我劃著手機螢幕,思索著心中的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中國能夠獲得今天這樣的成就?為什麼中國共産黨能夠得到百姓的愛戴?

 

直到在地鐵的電視螢幕上看到國家推出的紀錄片,我才豁然開朗。以前的中國,人民生活水深火熱、軍閥割據的日子裏,人民只能是有一餐、沒一餐地過活。但在中國共産黨的治理下,中國慢慢走出低谷,前有錢學森等人為中國的國防盡一份力,讓中國的軍事不再羸弱,正所謂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感謝這些人讓中國從此在外國人面前抬起頭;後有袁隆平等人為中國的民生作出的貢獻,讓中國的百姓從此不再挨餓。

 

中國政府一路走來或許有過不適宜的政策,但正所謂做中學、學中做,政府也在政策的施行上積累許多有用的經驗,這些寶貴的經驗也讓中國在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人民在得到回報之後,也更加相信自己的政府有能力、有作為,更願意力挺自己的政府,或許就是這樣的正循環,讓中國變得如此不一樣吧!參考消息網7月9日報道 

展開全文

我國外貿持續穩中向好 進出口總值連續13個月正增長

2021-07-13

今天(7月1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連續13個月保持同比正增長。進出口規模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準,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27.1%

 

我國外貿持續穩中向好 進出口總值連續13個月正增長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8.07萬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出口9.85萬億元,同比增長28.1%;進口8.22萬億元,同比增長25.9%。

 

民營企業成我國外貿增長重要力量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8.64萬億元,同比增長35.1%,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我國積極開拓新市場,優化全球市場佈局。

 

東盟成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我國外貿持續穩中向好 進出口總值連續13個月正增長

 

上半年我國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分別進出口2.66萬億元、2.52萬億元、2.21萬億元和1.1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8%、26.7%、34.6%和14.5%。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4.7%。

 

同期,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合計5.35萬億元,同比增長27.5%。

 

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增30.7%

 

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1.19萬億元,同比增長30.7%;機電産品出口5.83萬億元,同比增長29.5%。我國出口産品結構持續優化,推動外貿量穩質升。央視網消息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