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国家宝藏》栏目组携手中国国家图书馆 让宋蜀石经拓本“回家”!

CCTV专区 CCTV-3综艺频道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2019年01月18日 10:17 A-A+

1月17日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国家宝藏》公开课之走进石室中学暨宋拓蜀石经(复制本)赠予仪式”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成功举行。今年正值石室中学建校2160年之际,《国家宝藏》节目组携手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川博物院共同举办此赠予仪式,以求与社会各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共勉!实际上,这次由媒体、图书馆、博物馆等不同平台构成的“跨界组合”共同聚焦这所千年名校,早已刷新了多项记录。这是《国家宝藏》第一次走出录影棚、走进校园进行现场版教学,也是国家图书馆目前唯一一次对外赠予宋蜀石经拓本珍贵复制品。从荧屏到课堂,从历史到现实,在这所延续了千年文脉的古老中学,此次活动不仅让莘莘学子们感受到文物真的活了起来,也让“存师道,传薪火”的石室精神更加生动具体,再度点亮每个人心中的中华文明传承之光。伴随着学生们的笑声、掌声、读书声,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国家宝藏》博物馆统筹任唯彤、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四川博物馆宣传营销主任张衡、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成都石室中学副校长赵清芳、石室中学优秀教师代表朱泽荪等出席。

左起:盛建武院长、朱泽荪老师、田间校长与于蕾导演合影留念

左起:盛建武院长、朱泽荪老师、田间校长与于蕾导演合影留念

蜀石经——传诵千年的“史上最强教材”

秉承“持续打造精品节目”的创作赤诚,《国家宝藏》第二季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第二季节目中四川博物院推选的“后蜀残石经”亮相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反响。其实,“后蜀残石经”原本并不“残”,而是一套整体完整、经文详备的石经。无论是在四川博物院看到的“残石经”,还是珍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宋拓蜀石经”,它们都源自最早的“后蜀石经”,而这其中还有一段令人感叹的渊源。

最早的“后蜀石经”为五代时期后蜀宰相毋昭裔主持刊刻的儒家经典石经,立于文翁石室,也就是彼时的成都学宫之内,为学子们研读摹拓。毋昭裔之后,宋人续刻,最终历时近200年,集结了儒家十三经,奠定了儒家经典十三经的格局。蜀石经不仅刊刻经文,最为珍贵的一点是还刻有注释。它更以拓印本的形式影响全国,在宋代广为流传。千余块后蜀石经因南宋末年战乱而散佚,现仅存几块残石,顾名“后蜀残石经”,现仅可从宋拓本中窥得石经原貌。

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曾耗资25万元从香港购回后蜀石经的宋拓本以及其他珍贵古籍拓本,现存放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为后蜀石经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对于四川人民来说,“后蜀残石经”和“蜀石经宋拓本”都是珍贵的文物,对于研究四川的文化教育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石室中学建校的2160周年之际,《国家宝藏》节目组希望通过赠予仪式,让“蜀石经”重回石室,让文翁重视教育、传承文化的精神在石室中学辐射出更加强大的影响力,带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守护。

建校2160年,巴蜀大地的读书声从未间断

从石室精舍,益州州学,成都府学,再到石室中学,文翁创办的这所学校经过了蜀汉,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历经两千多年仍然书声朗朗,从未间断。虽然作为古迹的文翁石室,如今只有故址,但文翁在历史上的功绩,“后蜀石经”在四川教育文化事业上所起的推动作用,始终不可磨灭。

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致辞

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田间致辞

今年正值石室中学建校2160年之际,石室中学的校长田间先生感慨万分,他表示,作为千年学校,石室中学在办学上坚持传承优秀的文化基因,传承学校几千年来悠久的文化历史厚度。两千多年来,文明不断更替,但是办学地址从来没有变过,办学的实践从未中断过,重视教育是石室中学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同时,它也是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堂,进入近代,石室中学率先引进西方的科学,引进物理、化学、生物,进入现代课堂,石室中学把书院变成了学院,变成了讲堂,变成了师生共同发挥特长的地方。在这期间出了很多名人,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传承的推动者。《国家宝藏》节目与石室中学有着共通的精神旨归,坚守着文化自信,不断追寻着文化的根基。我们从哪儿来?我们要坚守什么?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对于石室中学来说,就是要坚守住 “教育是一种信仰”,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

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致辞

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致辞

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则表示,巴蜀大地,人杰地灵。李冰开凿的都江堰二千余年不废不变;文翁创办的石室精舍,历经战火,然而二千余年仍办学不止,弦歌不断。四川博物院和石室中学一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播者,秉承着文翁重视教育、传递文明的精神,在惠及全民的文化普及工作上下足了功夫。而此次 “后蜀残石经”能够参加《国家宝藏》录制,让全国观众更加了解巴蜀历史和文化,是每一个四川人的骄傲和自豪。《国家宝藏》公开课是第一次在线下举办的互动活动,而此次珍贵捐赠更是一次唯一!藉此机会,巴蜀文化将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国家宝藏》公开课进校园,致我们年轻的上下五千年

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方,《国家宝藏》首次走出荧屏,首选石室中学举办首场“国宝公开课”,是对“让文物活起来”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是真正向大众敞开胸襟,面向全民、拥抱大众的一次文化传播活动。之所以选择文翁石室作为《国家宝藏》与大众零距离接触的第一站,也表明了《国家宝藏》希望能够像文翁那样,把中华优秀文化传的更远、更久。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在公开课上分享她与《国家宝藏》的故事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在公开课上分享她与《国家宝藏》的故事

在为石室中学的孩子们开设的“国宝公开课”上,《国家宝藏》节目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分享了关于《国家宝藏》的很多故事。于蕾一上台,孩子们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面对着一双双诚挚的眼神,于蕾也把心底最宝贵的经历和大家一起分享:“《国家宝藏》是一个关于历史的节目,主创人员的初衷是希望有价值的东西能够真的让孩子们看到它,让大家觉得它很有趣,希望那些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国宝能够真正地活起来。一件文物,很可能只是一个木头片,或者一块石头,但是它们背后可能记录着中华民族某一个伟大的历史瞬间,或者蕴藏着中华民族文化上的某种表达,抑或其中包含着当时人们的审美和价值观。对于每一件文物来说,文化层面文化的表达才是它最大的价值!”

于蕾认为,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和民族价值观存在。《国家宝藏》希望把国宝的故事讲给大家,让大家能够从心里面勾勒出“中国人为什么是中国人”的答案。每一件国宝都是中华民族的见证物,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侧面,当所有的这些侧面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可能就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全貌。大家自然就会对自己有所了解。当对自己的自知很饱满、很平和、很温润的时候,我们就会从容、安定,就会真正实现文化自信!当我们自尊也自知的时候,我们也会得到全世界其它国家的尊重,我们的文化才是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这就是《国家宝藏》的终极表达。

石室中学的孩子们认真聆听《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的分享

石室中学的孩子们认真聆听《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的分享

于蕾与《国家宝藏》的故事让每一位石室学子都忍不住频频点头,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热情地鼓掌,甚至好几次话还没说完,就被台下的掌声打断了。

作为国宝“后蜀残石经”的今生守护人,朱泽荪老师在节目中曾分享了自己在石室中学度过的点滴和自己与同事共同编纂校史的美好回忆。朱泽荪是成都石室中学的语文老师,已经78岁了,退休多年。他在石室中学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也通过编纂校史记录下了这所学校两千余年的春秋。此次活动中他表示,在石室中学,有句话叫做:一旦进了石室中学的门槛,你就成了石室人,一旦成了石室人,今后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你心中永远都有石室。因为石室是一篇大文章,石室是一门大学问,石室为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大平台、大空间。在石室中学任教或者读书,就要多学一门功课,多担一份责任,石室的精神可以融入每个学子的血液,传承文翁石室的文脉,并在一生中不断传承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追求石室之光。

国图首次对外赠予“宋拓蜀石经”(复制本),让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中国国国家图书馆作为“宋拓蜀石经”的收藏方,不仅将包括“蜀石经”在内的许多珍贵的古籍拓本完好地保存至今,同时其服务人民、普及文化的理念与文翁办学的目的不谋而合。

此次中国国家图书馆将“宋拓蜀石经”(复制本)慷慨赠予石室中学,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向外传送的唯一一本“蜀石经”拓本。在赠予仪式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樱女士通过VCR表达了对活动的祝福。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樱为大家女士介绍“宋拓蜀石经”(复制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樱为大家女士介绍“宋拓蜀石经”(复制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樱女士表示, “后蜀石经”的刊刻始于五代时期,并立于文翁石室。蜀石经集结了儒家十三经,奠定了儒家经典的格局,是为当时属地学子的“最强教材”!然而如此珍贵的千余块“后蜀石经”,却因南宋末年的战乱不幸散佚,现仅存几块残石,也就是在《国家宝藏》节目中为大家介绍的现存于四川博物院的文物——“后蜀残石经”。蜀石经曾以拓印本的形式影响全国,而宋代的蜀石经拓本更是唯一可窥得石经原貌的拓本。2018年12月30日,《国家宝藏》“后蜀残石经”的故事播出后,很多网友自发为“存师道,传薪火”的石室中学点赞,更有无数石室学子为自己是石室人而骄傲自豪。文翁石室建校于两千多年前,千余年来,人才济济,可以说是“史上最强学校”,所以国家图书馆与《国家宝藏》节目组和四川博物院一同将这件珍贵的礼物——“宋拓蜀石经”的高仿复制本赠予石室中学,也是国家图书馆目前唯一一本对外赠予的珍贵的复制品。藉此石经重归石室的活动,希望数千年的中华文化能在年青一代的石室人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石室师生共同展开“宋拓蜀石经(复制本)”

石室师生共同展开“宋拓蜀石经(复制本)”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次捐赠仪式不仅仅是遗散千年的蜀石经与文翁石室的久别重逢更是一场文化与心灵的邂逅。《国家宝藏通过节目和国宝公开课”,不仅是要做一次全民的文化普及更要唤醒中华民族对上下五千年的虔诚敬畏和对中华之未来的继往开来

石室中学优秀教师代表朱泽荪老师带领现场全体师生共同朗诵《石室颂》

石室中学优秀教师代表朱泽荪老师带领现场全体师生共同朗诵《石室颂》

活动最后全体师生共同朗诵的石室诵》,“玉垒苍苍锦水汤汤德教化蜀山高水长。”石室学子朗朗的诵读声就像是这从不断绝的石室学风也像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将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传承数千年不曾中断的文明而文翁石室就是这文明传承中一支不曾熄灭的火炬只要传承在石室就在只要教育在石经就在在传承中华文化的道路上,《国家宝藏将继续讲好国宝故事传递中国精神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