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2018年06月04日 11:1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田原

  “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近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马来西亚等国近40家大数据相关企业参会并展示了加密通信、语言识别、驾驶辅助等国际领先技术和应用。与此同时,在印尼雅加达,中国—东盟“一带一路”合作论坛暨首届电子商务合作对话会也圆满落幕。这既有巧合,也有必然,彰显出中国—东盟携手发展数字经济、共建“网上丝绸之路”的无限潜能。

  “一带一路”建设中数字经济等创新合作亮点不断涌现。应当看到,中国携手东盟发展数字经济,既有意愿,更有能力。近年来,中国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家大数据战略,让中国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的引领者之一。

  与此同时,东盟电商、网游等产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和智慧生活的新热土。据测算,东盟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地区数字经济规模到2025年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

  正因如此,中国驻东盟大使黄溪连认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极大地带动了双方间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合作序幕刚刚拉开、无限商机有待挖掘”。迄今,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科技型网信公司正在崛起,跨境物流拼接平台正在涌现,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电商巨头以及千千万万中小企业正在东南亚这片新热土扎根发芽,一条服务虚拟空间互联互通、推动实体经济切实受益的“网上丝绸之路”已显露雏形。

  下一步,双方须进一步加强交流互鉴、发挥比较优势、深化沟通合作、共享发展红利。一是加强战略对接,深化融合发展。多数东盟国家制定了本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如印尼出台了《2017—2019年国家电子商务系统路线图》和“工业4.0路线图”,这与中方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的设想高度契合。二是加强政府引导,找准合作重点。今年是中国—东盟创新年,双方将在电子商务、创新合作、智慧城市、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一系列活动。三是加强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双方企业须在进一步相互了解对方国情、社情、民情的基础上,加快本地化进程、形成网络化布局、培养跨国型人才。(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田原)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