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文章呼吁铲除网络空间的“恶”

2013-09-14 14:27:26 来源:新华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针对一名女权活动人士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受到恶意言论攻击、侮辱和威胁,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登专栏作家海伦·刘易斯的评论说,恶意言论已成为网络空间的“恶”,如不遏制将破坏网络环境。

女权活动家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被网上言论恶意攻击,引发了英国社会的关注。克里亚多-佩雷斯说服英格兰银行将女作家简·奥斯汀的肖像印在10英镑纸币上,为此她不断收到许多人通过电子邮件或推特发来的谩骂和侮辱,有网民甚至威胁要强奸她,还试图查出并公开她的住址。

对此,《金融时报》的评论说:“互联网可能变成一个恐怖之地。即使是在最受尊敬的主流新闻网站上,互联网似乎也能引出很多人心中的恶:公开评论和社交媒体常被现实世界中罕有耳闻的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言论污染。女性在互联网上遭到接二连三的谩骂更是家常便饭——通常是有关谋杀或强奸的威胁。而且有些时候这些威胁并非来自一两个陌生人,而是一群乌合之众。”

文章称,网上恶意言论是“网络暴力”或“网络骚扰”。并认为,社交媒体的普及降低了“网络暴力”的成本。此外由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网上恶意言论不会影响现实的人际关系或就业前景,因此一些人就变成了“网络暴民”。

文章说:“这是一件令人感到悲哀的事:互联网所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是它使世界各地的广大群体之间能够互相对话,并将来自大众的信息、志愿者和资金汇聚在一起。但只要相对较少的几个人就能摧毁这种汇聚效应。”

文章认为,社会谴责和恰当的监督管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人欣赏他们的行为,一些人将就此罢手。而其他人将逐渐认识到,骚扰和威胁不会因为发生在网络世界而变得合法。在他们点击‘发送’键前,一种突然生出的自我保护本能将阻止他们这么做”。

(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梦阳)

相关报道


编辑:刘梦阳 标签: 金融时报 网络暴力 网络环境 互联网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