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非遗勇挑扶贫重担 带动贫困民众就业助推乡村振兴

2018年09月13日 18: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山东非遗勇挑扶贫重担带动贫困民众就业助推乡村振兴
    图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县木雕。 孙婷婷 摄

  中新网济南9月13日电 (孙婷婷)工笔画、民间木雕、琅琊草编、二胡制作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力“电商+”平台形成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在鲁西南、鲁南等地的乡村振兴推进工作中,勇挑扶贫重担,带动贫困民众就业增收。

  山东目前正着力将文化扶贫工作引向深入。山东省文化厅厅长王磊曾在全省文化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现场会上介绍说,该省先后出台《山东省文化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2018-2020年)行动工作方案》《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文化专项方案》等,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

孙老家镇李家村41岁的雕刻师李燕正在雕刻一件由牡丹花和喜鹊组合而成的座屏据她介绍,她从10余岁开始学习木雕技艺,一件作品大约需要30天的时间才能完工。 孙婷婷 摄
孙老家镇李家村41岁的雕刻师李燕正在雕刻一件由牡丹花和喜鹊组合而成的座屏据她介绍,她从10余岁开始学习木雕技艺,一件作品大约需要30天的时间才能完工。 孙婷婷 摄

  记者近日跟随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非遗助力脱贫采访行活动”,相继走进菏泽市曹县、定陶区、巨野县以及临沂市郯城县、莒南县等地,实地了解文化精准扶贫成果,进一步探询非遗在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贡献度。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县木雕采取“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重点向贫困民众倾斜,安排贫困户就业,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人民币,下同)以上。记者在该县云龙木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看到,30余名雕刻师正在对木雕产品分别进行打胚、修光、精雕、抛光打磨等工序,为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大批量订单做准备。

农民画家王菊凤两年前开始学习工笔画,将喜欢的牡丹花和喜鹊跃然纸上,平均每周画一幅作品。作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孙婷婷 摄
农民画家王菊凤两年前开始学习工笔画,将喜欢的牡丹花和喜鹊跃然纸上,平均每周画一幅作品。作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孙婷婷 摄

  “木雕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有效拉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扶贫。”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县木雕传承人蔡秀芳介绍说,孙老家镇木雕企业目前共有职工800余人,其中农村妇女460余人,残疾人80余人,吸纳附近低保户50余人。

临沂市郯城县庙山镇二胡制作有100余年的历史,二胡制作工艺是临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婷婷 摄
临沂市郯城县庙山镇二胡制作有100余年的历史,二胡制作工艺是临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婷婷 摄

  “中国农民绘画之乡”菏泽市巨野县,将书画产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打造工笔牡丹画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今年30岁的王菊凤,是巨野县鲁西书画院的一名农民画家,两年前,她开始学习工笔画,将喜欢的牡丹花和喜鹊跃然纸上,平均每周画一幅作品。作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菏泽市牡丹画院副院长徐凤秋介绍说,2018年以来,巨野县鲁西书画院采用“非遗+就业工坊”培训基地的模式,采取邀请专业美院教师教学、专家指导以及有一定画龄的老学员帮带的方式,优先吸纳贫困户家庭成员免费培训,助力脱贫。“农民免费培训半年可以自我创作后,每月工资基本可达到3000-4000元。”

郯城县胜利镇村民有种植琅琊草,并在农闲时间用琅琊草编织工艺品的传统习俗。 孙婷婷 摄
郯城县胜利镇村民有种植琅琊草,并在农闲时间用琅琊草编织工艺品的传统习俗。 孙婷婷 摄

  临沂市郯城县庙山镇则利用薛庄柳编、二胡制作两项非遗,探索“非遗传承+文化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不断助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举办“非遗+电商”培训,支持非遗手工艺项目传承人开设电商网店,扩大产品销售范围。

  与庙山镇相隔10余公里的胜利镇,村民有种植琅琊草,并在农闲时间用琅琊草编织工艺品的传统习俗。琅琊草编织技艺已是临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50岁的非遗传承人颜丙秀已从事琅琊草编30余年的时间。据她介绍,当地通过“企业+分厂+代加工点+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以及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代加工点辐射贫困人口就业的模式,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山东省2018年继续扶持1000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目前,该省共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0多万个,年营业收入1267.36亿元,利税135.6亿元,从业人员300余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0多万人。(完)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