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临西乱弹:随运河而生的非遗

2018年11月20日 18: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河北临西乱弹:随运河而生的非遗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临西乱弹。 郭红玉 摄

  中新网邢台11月20日电 (张鹏翔 郭红玉)“好衣不过丝棉,好听不过乱弹。”这是广泛流传于河北省临西县民间的一句口头语。一提起乱弹,凡临西县年龄较大的人无不津津乐道,无不感慨满怀,无不记忆犹新。乱弹,这个随着大运河而生的古老剧种,400年来给临西人民带了无数的欢乐、滋养和慰藉。

  乱弹,产生于明正德与万历年间,因多供帝王观赏故称“銮坛”。后随大运河流传到临清(今临西),又因此剧兼容其他声腔,故称“乱弹”,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初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

  郝一生(艺名小石头)是临西乱弹的传承人,1938年1月生,临西县吕寨贾村人。老人虽已是八旬高龄,但依旧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健朗,一直活跃在传承临西乱弹的第一线。

  “我14岁开始,就在本村乱弹戏班跟侯二臣学乱弹戏。先学乱弹唱腔,学会唱腔后,接着学乱弹戏。”郝一生老人说,这临西乱弹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主要曲调有“慢乱弹”“猛一碰”“一股头”“慢二股头”“快二股头”“大哭腔”“哭迷子”“起板”“原板”等四十余种,其道白和歌词都用普通话,伴奏乐器以唢呐、笙、月琴、笛子等管乐为主。说的兴起,老人轻咳一下嗓门,一段高亢悠远的唱腔,脱口而出。老人虽已八旬,但是吐字准确,唱腔圆熟,末尾翻高以入笛,行腔声笛一体而悠扬。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临西乱弹。 郭红玉 摄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临西乱弹。 郭红玉 摄

  郝一生擅长唱白脸和三花脸,扮演曹操、潘仁美、狄青、王莽、张飞、侯七、李冒等角色。经常参与演出《双打鱼》《反潼关》《李渊辞朝》《女驸马》等临西百姓喜闻乐见的乱弹剧目。

  临西乱弹历史久远,声腔独特,表演粗犷,在音乐的用律上采用“纯律”,其唱腔与伴奏之间“支声复调”的科学运用,在全国的其他声腔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临西乱弹不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形式完整、特色鲜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在我国民族曲艺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临西乱弹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进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演出,老人利用空闲时间凭借多年的记忆,在文化馆的帮助下整理了大量的乱弹剧本和曲谱。“我现在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述乱弹知识;参加送戏下乡文艺活动,给老百姓带去欢乐;开展乱弹培训班,给学员传艺。就是为了能将乱弹发扬光大、传承开来。”郝一生说。(完)

【编辑:郭泽华】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