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广州:番禺区第七届民俗文化节昨日开幕

2019-04-08 08:43:00来源:广州日报

身着华丽戏服的“色女”。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实习生廖明璨 摄

 

沙湾古镇飘色巡游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实习生廖明璨 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番宣)昨日,番禺区第七届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暨沙湾飘色民间艺术巡游系列活动在沙湾古镇开幕。来自番禺区多个国家级、省级艺术之乡的民间艺术家齐聚沙湾,集中展示番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飘色、龙狮、鳌鱼、鱼灯、乞巧等各显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组成一支三百多米长的巡游队伍,为市民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民俗文化盛宴。

  开幕式上,沙湾镇实验小学带来开场龙狮表演《龙腾狮跃献吉祥》振奋人心,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各条精致美观的彩龙、翻腾跳跃的舞狮,为本届民俗文化节增添活力。文旅舞蹈《耕读传家,鳌跃沙湾》诠释出“耕读传家”的精神,舞蹈融合了沙湾开笔礼耕读传家的传统文化,其中朱砂开智、写人字等表演环节更是深入人心,此外,表演还融入沙湾传统的民间艺术鳌鱼舞。

  响亮的引领锣声为巡游拉开了序幕,巡游除了有来自沙湾镇、南村镇和化龙镇的30板飘色外,还有沙湾镇的鳌鱼、龙狮、鱼灯、兰花舞,大龙街的沙涌鳌鱼,钟村街的醒狮,石碁镇的凌边乞巧,沙头街的汀根醒狮等组成13个民间艺术方阵。巡游路线以沙湾古镇景区为主,主要途经经述路、光裕路、安宁路、大巷涌路和三桂路,路线长达2.6公里,足以让群众近距离一饱眼福。

  “色仔”怎样做到空中“飘”?

  沙湾飘色是一项糅合材料、力学、音乐、造型、装饰等工艺的本土特色活动。2000年5月10日,沙湾飘色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非遗名录。

  身着华丽戏服的小孩高高“悬”在空中,或巧妙地站在一片芭蕉叶上,或凌空手扶着一支长枪,或轻巧地被一只“小鸟”托起,表演者从容不惊,在人群惊呼声中挥洒自如,这就是沙湾飘色的“色仔”。“色仔”们能安然空中“飘”都是色梗的功劳。

  一位飘色师傅告诉记者,由于“色仔”年纪小,表演时间又长,因此在色梗上都设计有一个坐兜,把孩子们固定在色梗和坐兜上。为了达到“飘”的效果,对“色仔”的年龄、体重、身高都有一定的要求。过去因为色梗制作的局限,承受力不大,因此选上的“色仔”一般年纪较小。

  随着色梗制作技术的发达,年龄较大的小孩也能轻松承载。现在选拔做“飘”的“色仔”“色女”年龄都在2~5岁左右,小孩年龄大身形大,观赏性更高,也避免了孩子太小,易出现哭闹或晃动等情况,一举多得。

编辑: 陈越

广州:番禺区第七届民俗文化节昨日开幕

昨日,番禺区第七届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暨沙湾飘色民间艺术巡游系列活动在沙湾古镇开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