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3254個村莊實現乾淨整潔有序

2019-11-18 09:43:35|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原標題:本市3254個村莊實現乾淨整潔有序

北京市3254個村莊實現乾淨整潔有序

夏秋之交,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對角溝門村環境整潔、美景宜人。

北京市3254個村莊實現乾淨整潔有序

夏秋之交,門頭溝區妙峰山鎮禪房村乾淨整潔。市委農工委供圖

  本報記者 李瑤

  初冬時節,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古樸的石頭民居與參天古樹相映,整村繞一圈,乾淨整潔、清爽有序,村民們閒庭信步、盡享山村美好風光。

  如此乾淨宜人的高顏值,在京郊幾乎所有村莊皆可見到。近兩年來,本市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圍繞公廁管護、垃圾整治、污水治理、清理私搭亂建等為重點開展“顏值提升”,所有3254個村莊煥發出“乾淨、整潔、有序”的嶄新面貌,形成不同形式的長效管護機制,村民爭做“環境衛士”,讓乾淨整潔成為常態。

  20項細則逐個考核

  北京是“大京郊小城區”,遍佈著3245個大大小小的村莊,要想村村都做到“乾淨、整潔、有序”,並非易事。“這六個字的標準可不是憑肉眼判斷,而是要通過5大類、20多項細則逐個考核。”市委農工委相關負責人説,今年3月以來,市委農工委、市農業農村局聘請第三方對所有村莊進行打分考核。

  打開本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驗收表,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建設、公廁管護、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整潔五大方面依次排列,每個方面都有若干條細則,並重點考核管護機制。例如,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建設方面,要求做到“五有”,即: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

  精細嚴苛的考核標準對各村提出了挑戰。延慶區舊縣鎮西南角的小柏老村,是一個僅有126戶、420人的老舊小村,既不依山傍水、也沒什麼産業,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村,在9月的嚴格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

  小柏老村脫穎而出的最大秘訣是“全村總動員”。今年以來,村裏上上下下,從兩委幹部、黨員到村民代表、保潔員、護林員共同織成一張環境整治網,深入村裏邊邊角角,問題隨見隨拍,近到村民院落、遠到河道溝渠,不分大小,不分輕重、發現立改。就這樣,通過用“顯微鏡”“放大鏡”自查自糾,4個月間全村整改環境問題300多處,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們為了安全曾私設的防撞石,通過統一設計替換,醒目又美觀;裸露墻外的化糞池蓋,通過統一製作替換,美觀大方且安全指數大大提升;街道通透整潔,環境有了大改善,綠化美化隨之跟上。“通過修建花墻、種植花草,城裏小區的精緻美,在我們村裏也有了,怎麼看怎麼舒心!”90後林星月回村探親,不住讚嘆道。

  敢於面對環境頑疾的不止小柏老村,通州區永樂店鎮老槐莊村拆違增綠,建起800多平方米的環村休閒公園;門頭溝區雁翅鎮田莊村清臟治亂,打造紅色文化街,讓紅色成為村莊亮麗風景線……京郊村莊呈現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圖畫。

  千余村莊刷亮“顏值”

  京郊村莊星羅棋佈,不是每個村都有“加了濾鏡”般的精緻美,對於千余個曾因各種原因“灰頭土臉”的村莊來説,人居環境整治讓它們“洗了澡”、刷亮了“顏值”。

  “嚯,這還是我們村嗎?”上周,常居城區的王欣開車回村,被村莊的新顏值嚇了一跳:曾經塵土飛揚的村莊變了樣,到處亂堆亂放的垃圾不見了,隨處可聞的刺鼻臭味也沒了,垃圾桶百米一個,還有環衛工、巡護隊清理。

  王欣家在昌平區沙河鎮西沙屯村,眼下正在拆遷騰退,垃圾遍地、公廁無人清理、破木碎磚堆起小山搖搖欲墜曾是真實寫照,“垃圾紙、垃圾袋亂飛,哪兒哪兒都臟亂差,簡直沒法下腳。”提起幾個月前的村莊面貌,村民們七嘴八舌吐槽。

  11月以來,一場“洗洗臉”的大行動在西沙屯拉開,鎮、村兩級總動員,拆除侵街佔道的板房15間,清理堆物堆料80余處,光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就清出去1220余噸,8個廢棄旱廁和周邊環境也改了模樣,村莊環境由裏到外變了樣。為了保持乾淨的常態,村裏增設20名環衛工,每天清運兩次垃圾,並成立巡護隊不定期巡查。“住了大半輩子的老村,哪怕要拆了,也希望是這樣乾淨美麗的,這是鄉愁啊!”村民老李感慨著,拿起手機留下村莊最後影像。

  讓村民們收穫乾淨整潔的不止西沙屯。今年夏天,記者曾來到門頭溝區雁翅鎮太子墓村,這個村依山鄰路而建,綠蔭盎然、道路整潔、花草遍佈,乍看之下頗有些世外桃源之感。可往鄰村的109國道旁走,卻大跌眼鏡,只見灰色的污水沿著國道肆意流淌,足有幾百米長,氣味難聞、蚊蠅飛舞。實際上,這個排污問題是歷史問題,由於缺乏排污管道,村民們就隨意把生活用水排在了路邊、道溝,不僅污染環境,在冬天,污水結冰還會影響行車安全。在人居環境整治中,太子墓村下大力氣解決這個問題,安裝排污管道、並設立定期管護機制,如今村莊處處透著清新自然。

  建章立制讓美麗常存

  美麗鄉村建設是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鄉村美了,北京的綠景美景才能連點成線、織就大尺度美景。然而,顏值提升絕不是一陣風,而是一個起點,各個村莊在其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長效管護機制,讓美麗常存。

  朝陽區高碑店鄉白家樓村通過試點“入戶收取、垃圾不落地”模式,大大提升村莊保潔長效管護力度,鞏固了村莊環境整治效果,為農村保潔和垃圾分類提供了有效參考,同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鼓勵村民親自動手打造庭院綠化美景,推動大夥兒共建共享扮靚家園。房山區良鄉鎮後石羊村先後制定了黨員包片、代表包戶、各戶門前三包、道路保潔、綠化美化、網格員管理等十余項制度,村書記每日行萬步巡視村莊,讓整治效果長期保持。大興區禮賢鎮通過網格化、精細化、制度化破解環境頑疾,並通過“月排名、季獎懲”“紅黃旗獎懲”充分調動村民們的積極性。通州區永樂店鎮老槐莊村實行“街長制”,53名街長覆蓋53條街道,實現“事事有人管、小事不出街”。

  眼下,全市各村莊還普遍建立了村規民約制度,將環境整治從街道等公共區域延伸到村民院兒裏,從“面子”延伸到“裏子”,為美麗鄉村增加精神內涵。

  通過凝聚美麗鄉村共建共享的共識,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由表及裏、由量到質的變化,綠了美了顏值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質顯著提高了。未來,這些村莊及其所在的綠色空間,將與城區的公園濕地、環城景觀生態林等相連相通,共同構築首都的綠色基底,共現山水林田的生機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