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布點20余處生態監測站

2020-11-30 08:45:11|來源:北京日報|編輯:周經韜

北京布點20余處生態監測站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監測站。本報記者 王海燕攝

北京布點20余處生態監測站

  松山紅外相機鏡頭下的狗獾。

北京布點20余處生態監測站

  松山紅外相機鏡頭下的狍子。圖片由松山自然保護區提供

  北京日報訊(記者 王海燕)森林、濕地、綠地,究竟能給城市生態環境帶來怎樣的改善?讓數據和小動物“説話”,本市將在全市範圍內建設20余處生態監測站,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及小動物的種群分佈、遷徙情況等,更加直觀地體現生態建設成果。

  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這20余處生態監測站有8處是在已有的監測站點上進行改建,另有10多處是新建站點。根據監測側重點的不同,分為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濕地生態系統類型和綠地生態系統類型。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監測點,分佈在門頭溝百花山、密雲水庫、懷柔喇叭溝門、通州東郊森林公園等地;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監測點,分佈在海淀翠湖、延慶野鴨湖、順義漢石橋濕地、房山長溝泉水濕地等處;綠地生態系統類型監測點,分佈在通州張家灣、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等地。

  8處改建站點,絕大部分是科研機構現有監測站。這些站點原本出於學術研究的目的建設,由於各站的研究課題、監測指標、數據格式不盡相同,導致監測數據難以整合,很難形成覆蓋全市的生態研究成果。

  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高級工程師張博介紹,這20多處生態監測站將有統一的監測指標體系,覆蓋大氣、土壤、水環境、生物多樣性四個方面。根據所在環境的特點,又各有各的側重點。例如位於城區範圍內的綠地生態系統監測點,會重點監測PM2.5等細顆粒物在一天中的濃度變化、不同類型的植物配置對汽車尾氣等污染物的吸附情況等。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監測站點,會重點監測負氧離子、土壤有機質、野生動物種群變化情況等等。

  生態監測體系中,生物多樣性監測最引人注目,這也是長期以來本市生態監測工作中的“短板”。“生態環境好不好,小動物有發言權。”張博介紹,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是評價生態環境品質高低的重要指標,“像北京水毛茛,只有在清澈水域中才能存活。”而像鷹隼這類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猛禽,也只在小動物出沒頻繁、生態系統較為完善的區域駐留。

  生物多樣性監測將通過布設紅外相機等監測設備實現。紅外相機是一種對野生動物“非損傷性”的動物種類調查和影像記錄技術,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應用於野生動物的研究領域。與傳統的監測方法相比,紅外相機技術具有對動物干擾小、影像資料便於存檔和檢索等優點,能抓拍難以觀察的珍稀物種,並且可以在野外持續24小時工作。

  這種監測手段已在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熟應用,通過紅外相機,工作人員捕捉到了野豬、果子狸、貉、狍子等大量野生動物在山林裏生活的生動鏡頭。

  這20多處生態監測站中,十三陵林場監測站、海淀翠湖濕地監測站、延慶野鴨湖監測站等已經完成招投標工作,進入開工建設階段。懷柔喇叭溝門監測站、懷柔北房鎮砂石坑人工針闊混交林監測站、順義漢石橋濕地監測站等正在進行前期的財政評審工作。所有站點將在“十四五”期間全部建成。

  通過布點生態監測站,本市將建立起覆蓋全市的生態監測體系。不僅能科學反映生態建設成果,還能為市民日常生活、假日出遊等提供靠譜的參考意見。如春季哪些區域花粉濃度較高、哪些區域楊柳飛絮較為嚴重,可及時提醒有過敏史的市民避讓。秋季全市各區域彩葉的變色情況、預計最佳觀賞期等等,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