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論壇聚焦前沿 科創精品同臺亮相

2021-09-26 09:29:45|來源:北京日報|編輯:趙春曉

  原標題:聚焦前沿 科創精品同臺亮相

中關村論壇聚焦前沿 科創精品同臺亮相

 我國商業衛星公司自主研製的中國首顆通信容量達48Gbps的低軌寬頻通信衛星模型亮相展覽。 本報記者 王海欣攝

中關村論壇聚焦前沿 科創精品同臺亮相

 昨天,中關村論壇展覽板塊(科博會)上,能防止冰刀割傷的短道速滑運動衣引人注目。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全球首個模組化區塊鏈開源技術架構“長安鏈”、宇航四核抗輻射加固微處理器晶片、新一代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製劑“百悅澤”……國內外前沿科技成果同臺亮相,每個觀眾都能親身體驗“未來已來”。9月25日至28日,作為中關村論壇的展覽板塊,第二十四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産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科博會”)首次與中關村論壇同時同地舉辦。展覽現場,500多家中外企業在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碳中和等領域的最新成果集體登場。

  “三城一區”領銜前沿科技

  步入科博會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展臺。每個形狀各異的沙盤、造型獨特的機器人前都圍滿了觀眾。

  “阿姨,這個‘放大鏡’是做什麼用的?”只見一群青少年圍著懷柔科學城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HEPS)裝置向工作人員問道。“這是一個探測微觀世界的強大工具,它的建築外觀設計成放大鏡形狀的原因正在於此。”工作人員説。

  “HEPS位於懷柔科學城,是我國第一台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建成後,將為基礎科學和工程材料等領域原創性、突破性創新研究提供重要支撐平臺,也將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際科技合作與基礎科學研究平臺。”工作人員表示。

  除了世界上最亮的同步輻射光源,中關村科學城還展示了全球首個模組化區塊鏈開源技術架構“長安鏈”、全球最大的萬億參數超大規模智慧模型“悟道”、國內首款採用顯存的崑崙晶片2.0等;未來科學城攜28家醫藥健康企業、先進能源企業參展,其中新一代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製劑“百悅澤”,改寫了中國抗癌新藥“只進不出”的歷史;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則精心篩選5家世界500強及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參展,例如成功應用於我國關鍵核心領域的宇航四核抗輻射加固微處理器晶片、波轉子渦輪發動機等。

  科技冬奧服務冰雪運動

  在科技冬奧館門口,銀裝素裹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模型猶如一條巨龍,從山腳盤旋而上至山頂,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拍照。不遠處則是紅色的卡賓雪麒麟M2造雪機,這臺鮮艷的龐然大物將國産造雪機從“中國製造”提升為“中國智造”。

  提起卡賓雪造雪機,現場工作人員自豪地説:“‘麒麟M2’、‘白澤SA6’等多款高性能的造雪機均是我國自主研發,它們為冰雪設備國産化率先破冰。”據介紹,為了更好地助力冬奧,卡賓雪造雪機還加入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5G技術,我國的最新技術“北斗+5G”智慧融合,實現了造雪機的高精度定位、高精準定時、高清晰成像能力。

  除了冰雪設備的“智造”升級,還有一大批智慧設備正為服務冬奧蓄勢待發。

  向展廳裏走去,悠揚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共迎未來”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動主題曲《共迎未來》徐徐響起,定睛一看,演奏樂曲的竟是3台機器人,它們各有特長,分別演奏著竹笛、箜篌和排鼓。“這個機器人樂隊名為‘墨甲’,是國內首個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機器人表演團體,它們的名字來源於北斗七星中的三顆星,分別是玉衡、瑤光、開陽。”

  與此同時,能夠應用於低溫環境的石墨烯智慧發熱産品也吸引了眾多觀眾的關注,有了它,冬奧會室外場館的座椅能發熱,雪上工作人員佩戴的圍巾、手套、襪子也能實現溫度調節。

  綠色低碳科技助力碳中和

  “這是一座零碳示範建築,之前是一座水泥鍋爐房,它位於懷柔金隅興發科技園展示中心。”工作人員一邊指著記者面前的建築模型,一邊對記者説。這座建築是如何實現零碳運行的?

  據介紹,這座建築裝備有地道風系統、地源熱泵系統、金隅岩棉綠植碳匯系統、光伏及光儲直柔系統、金隅超低能耗技術體系,從而實現可再生能源年減碳量大於建築運行年碳排放量。

  如今,為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金隅不僅正在建造零碳建築,還研發了碳捕集利用技術。“我們目前有一個1500噸/年變壓吸附法碳捕集利用項目,年可替代1500噸碳酸鈉和1000噸鹽酸化學藥劑。”工作人員説。

  除此之外,碳中和館還有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三一重工等行業領軍企業,集中展示能源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新型電力系統及減污降碳、工業綠色製造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據悉,本屆科博會共設置綜合館、醫藥健康館、科技冬奧館、碳中和館、省區市科技創新成果館等5個場館,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和原始創新,突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科技冬奧等産業,展現前沿科技成果,旨在打造面向全球、面向中小微企業和初創企業、連結資本市場的科技創新成果“精品展”。(北京日報 實習記者 鹿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