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美麗灣區 未來更值得期待

2021-09-18 09:54:09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趙春曉

美麗灣區 未來更值得期待

在香港維多利亞港,消費者用手機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購物節”。資料圖片

美麗灣區 未來更值得期待

 孩子們在2021粵港澳大灣區深圳花展開放日上作畫。

美麗灣區 未來更值得期待

 參觀者在“2020粵澳名優商品展”上。

美麗灣區 未來更值得期待

 橫琴新口岸舉行模擬通關演練。

美麗灣區 未來更值得期待

 高空俯瞰澳門。

  【經濟介面】 

  大潮奔涌,粵港澳大灣區吸引著世界目光。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橫琴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這對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新的更大進展,支持和推動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大意義。

  宏偉藍圖如何變成美好現實?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將讓老百姓、企業嘗到哪些“甜頭”?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1.更多創新創業機會等著你

  【案例】

  2015年,家住澳門的周運賢和他的團隊來到廣東珠海橫琴創業,成立了一家經營跨境電商業務的科技公司。在當地優惠政策支持下,其公司逐漸發展壯大,目前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和區域搭建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在數據運算領域已擁有34項自主知識産權和10項發明專利。

  “這些年來,我們感受到橫琴的營商環境持續向好,今後會繼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周運賢説。

  橫琴地處珠海南端,與澳門一水之隔,具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近年來,橫琴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科研條件持續提升、通關條件更加便利,粵澳合作産業園、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等平臺載體加速打造,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來到橫琴追夢,創新創業的故事比比皆是。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稱,截至今年5月,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孵化器累計孵化澳門項目537個,在孵項目121個。根據《橫琴方案》,今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重點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等四大産業,改變澳門産業結構過於單一的局面,這將為澳門青年在橫琴提供更多就業選擇和更多發揮才能的空間。

  不只是澳門青年,香港的青年們同樣對粵港澳大灣區充滿信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介紹,目前,在深圳前海註冊的港資企業多達1.15萬家。前海持續吸引香港青年創新創業者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落戶,孵化了不少成功企業。

  李家超表示,在廣東省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今年初推出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和支持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把握在大灣區發展事業的機遇。該計劃共匯集近3500個職位空缺,求職申請超過2萬份,已有800多位畢業生入職,其中530人在深圳工作。

  日前,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佈,粵港澳大灣區共有25家企業入榜,其中廣東企業共有16家,香港企業有9家。

  畢馬威調查顯示,70%的香港及內地受訪者認為大灣區工作機會具有吸引力,其中較佳的事業和行業前景、交通便利和獲得更廣的工作視野成為香港受訪者遷移至大灣區其他城市工作的三大主要原因。

  專家認為,橫琴、前海等開發建設加快推進,將充分發揮其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的試驗示範作用,拓展港澳發展空間,帶來更多創新創業、就業機會,推動公共服務合作共享,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合作。

  2.三地民眾生活更加便利暢通

  【數據】

  穿梭的行人、往來的貨物,彰顯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機與活力。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工程建成通車,大灣區多元立體交通網絡越織越密,“一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預計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將達到4700公里,到2035年則將達到5700公里。

  昔日“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現今大道縱橫,高樓林立。2009年以來,橫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克慶所説,橫琴從一個邊陲海島變成了開發的熱島、開放的前沿,經濟社會實現快速發展。

  林克慶介紹,近年來,澳門居民在橫琴生活便利度穩步提升。橫琴啟動建設“澳門新街坊”,將為1萬名澳門居民提供舒適居住空間;7756名澳門居民已在橫琴辦理居住證,每年近10萬人次的澳門居民在橫琴就醫。

  在此基礎上,《橫琴方案》提出,加快推進“澳門新街坊”建設,對接澳門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民生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有效拓展澳門居民優質生活空間。推動全面放開澳門機動車便利入出合作區。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持澳門輕軌延伸至合作區與珠海城市軌道線網聯通,融入內地軌道交通網。

  與此同時,《前海方案》也明確,推進與港澳跨境政務服務便利化,研究加強在交通、通信、信息、支付等領域與港澳標準和規則銜接。為港澳青年在前海合作區學習、工作、居留、生活、創業、就業等提供便利。支持港澳和國際高水準醫院在前海合作區設立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粵港澳各界人士紛紛表示,未來,大灣區的物資、人員、資金等要素流動將更加通暢,一體化高水準開放的新體系將為生産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9月2日,以“就愛大灣區”為主題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購物節”在北京開幕。來自大灣區的美食、數碼、家電、家居、服裝等100多個産業帶、29.8萬個知名品牌、1300多萬件商品在購物節集中亮相。

  此次購物節期間,很多粵港澳老字號與新需求合拍,積極擁抱互聯網,在電商平臺上掀起了“新國潮”:陶陶居研發“黑科技”音樂月餅盒,邊聽粵曲小調,邊嘗廣式月餅;新寶堂在淘寶直播大談陳皮文化,泡起養生茶;香港美心推出小黃人聯名款月餅;澳門英記餅家攜手史努比……

  數據顯示,大灣區購物節從9月2日開幕至15日,活動交易總額近440億元,同比增長8%。港澳參與商家4.1萬家,同比增長1.1%。港澳交易總額近34億元,同比增長6%。參與消費者超107萬人,同比增長16%,購買商品數超418萬,同比增長11%。其中,廣東銷往港澳商品數同比增長12%,總成交額2.7億元,同比增長12%。從商品種類看,家居百貨、女裝、珠寶飾品、玩具潮玩、母嬰親子等深受港澳居民喜愛。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舉辦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購物節”,展示粵港澳大灣區特色民族品牌和創新活力品牌精品,有利於促進灣區融合,拉動消費升級。

  “要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專家表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優先發展民生工程,提高大灣區民眾生活便利水準,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加強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設生態安全、環境優美、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的美麗灣區。

  3.為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

  【案例】

  9月10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啟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支持大灣區內地及港澳居民個人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産品,將進一步便利大灣區居民享受優質金融服務,推動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提升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水準,為港澳金融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介紹,2020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其他金融管理部門發佈了《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在包括橫琴和前海在內的大灣區部署了26項金融開放創新工作。一年多來,各項金融創新措施持續落地,大大提升了大灣區民眾生活的便利性。

  這是一個縮影。近年來,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投資貿易、金融服務、科技教育、休閒旅遊、生態環保、社會服務等領域合作成效顯著,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如今,港澳的發展與內地的發展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當前,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地市場龐大,港商可借助自身品牌優勢積極參與國內大循環建設。”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説。

  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認為,通過優化深港合作、把握前海機遇,香港將能夠更好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獲得更為廣闊的舞臺,為本地經濟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一些專家稱,縱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地理位置優越、人口規模凸顯、産業集群出眾、經濟權重突出”是主要灣區的必備條件,粵港澳大灣區在這些方面得天獨厚。

  當然,也要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面臨諸多挑戰。比如,粵港澳社會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屬於不同關稅區域,市場互聯互通水準有待進一步提升,生産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大灣區內部發展差距依然較大,協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強等。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專家表示,要充分認識和利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港澳獨特優勢和廣東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優勢,不斷深化粵港澳互利合作,為港澳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提供新空間、創造新機遇,支持和推動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努力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品質發展的典範。

  (本報記者 劉坤)(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新華社發)

  “數説”大灣區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達到11.5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1.4萬億元。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機場旅客年吞吐能力超過2億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000萬標箱,均居世界四大灣區首位。

  近年來,每年來粵工作、交流的港澳臺人才平均達23萬人次,居全國第一。

  截至2020年年底,廣東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達1036家,眾創空間986家,其中面向港澳青年的創新創業基地有50多家。

  (劉坤整理)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