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湖清水碧會有時

2019-03-19 09:19:38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要抓好內蒙古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的生態綜合治理,對症下藥,切實抓好落實”“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內蒙古的“一湖兩海”治理有何進展?河南的綠色農業推行得如何?福建的生態建設情況怎樣?

  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是內蒙古重要的三大淡水湖,在調節氣候、修復生態、涵養水源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前些年,由於自然原因和人為因素,“一湖兩海”不同程度出現了湖面縮減、水質變差等問題。

  呼倫湖 清理整頓 封湖休漁 水量增加 水質改善

  呼倫湖位於呼倫貝爾市,是內蒙古第一大湖。3月,厚達1米的冰面開始消融。再過一段時間,恢復生機的湖面,就將開始迎接歸來的候鳥。

  在呼倫湖曾經最負盛名的小河口景區,一些曾被用作經營管理的房屋已被拆除。“為加強呼倫湖的面源治理,有效減少人為因素對湖水水質影響,呼倫貝爾市對小河口景區內全部25處經營設施進行拆除,累計拆除面積11.2萬平方米。”呼倫貝爾市委書記于立新介紹。

  針對去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當地集中對保護區內所有旅遊開發、採礦採石及其他違法行為開展全面清理整頓,堅決杜絕破壞保護區環境的違法行動,目前已拆除保護區內其他經營設施60處,切實防止了人為活動對呼倫湖水質的影響。同時,在呼倫湖流域持續進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避免農藥、化肥影響水質。

  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安排,呼倫湖于2013年至2018年實施了封湖休漁政策,休漁期間,嚴格按照休漁限産方案控制捕撈量,有力促進了漁業資源與水生生態系統的恢復。

  作為內蒙古唯一專門為保護濕地生態設置的公安部門,呼倫貝爾公安局呼倫湖公安分局2018年共查處破壞生態安全行政案件211起。

  2018年,呼倫湖實現了水量持續穩定增加和各項水質指標明顯改善。與2012年生態修復初期檢測值相比,呼倫湖水域面積擴大了282.2平方公里,水位上升了2.72米,水域面積達到2056.6平方公里,水位達到542.63米。

  “目前呼倫湖水質多項指標整體呈持續向好趨勢,穩步改善,大部分指標達到或接近Ⅴ類水體標準,部分指標達Ⅳ類或Ⅲ類地表水標準。”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宣教科科長彭子田説。

  烏梁素海 生態系統綜合治理 由“治湖泊”到“治流域”

  烏梁素海地處巴彥淖爾市,以其為中心的流域內,山水林田湖草各種生態要素齊全。巴彥淖爾市市長張曉兵介紹,烏梁素海人工流域特徵明顯,目前形成了“引黃河水灌溉,灌溉後的水退到烏梁素海,經湖內調蓄凈化,最後退水回到黃河”的完整灌排體系,這使得烏梁素海既成了黃河水量的調節庫,又成為河套灌區的排泄區。

  “烏梁素海接納了河套地區90%以上的農田排水,大量化肥、農藥的使用,加之入湖水量逐年減少,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水質一度變為劣Ⅴ類。”內蒙古河套灌區管理總局供水管理處處長付國義説。

  “以前水面都是黃藻、蘆葦,一到汛期就散發惡臭味。”附近居民張愛軍曾飽受烏梁素海水質變差的困擾。

  “污染問題在水裏,成因在岸上。”張曉兵表示,治理烏梁素海必須實施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由“治湖泊”向“治流域”轉變。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實施生態補水、控源減污、修復治理等多項綜合治理措施。“堅持面源、點源、內源治理齊發力,面源治理上實施控肥、控藥、控膜、控水行動,引導農民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去年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各旗縣區全部建成中水回用廠和配套管網,力爭今年年底前實現中水全部回用,不再向烏梁素海排放。”張曉兵介紹。

  付國義説,2018年烏梁素海全年累計完成生態補水5.94億立方米,退入黃河水量8.11億立方米,相當於將烏梁素海湖區的水整體置換1.5次,水量加快置換,水質好轉。

  此外,當地通過實施全流域綜合治理,在上游源頭實施沙漠綜合治理,減少泥沙流入黃河、侵蝕河套平原;在流域中部加強面源污染治理,實施鹽鹼地改良工程;在流域尾部提高植被覆蓋率和水土保持能力,最大程度涵養烏梁素海。

  經各方努力,烏梁素海水域生態環境惡化和沼澤化鹽化加劇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質有效改善,湖區自凈能力提升。據監測,2018年水質已由2014年的劣Ⅴ類提升為普遍Ⅴ類,局部地區Ⅳ類。

  岱海 首次實現湖面不下降和地下水位回升

  “鴻鶩成群,風濤大作,浪高丈余,若林立,若雲重”的自然美景是岱海曾經的寫照。近年來,這片位於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湖泊遭遇水量減少、水質變差的雙重生態危機。

  監測數據顯示,1973年開始,岱海水位逐年下降,最快的時段為2005至2014年,年均下降0.395米,湖面面積年均縮減2.66平方公里,蓄水量年均減少2942萬立方米,2018年10月底湖面面積為55.5平方公里。

  “幾十年前的岱海,別提有多大了,夏天下完雨出門就能抓到魚,後來水越來越少,魚也慢慢沒了蹤影。”涼城縣岱海鎮三蘇木村年近七旬的索太平保老人回憶。

  涼城縣縣長尉代青説,岱海湖水量減少,主要是近年來氣溫升高,湖面蒸發加速;同時,降水減少使湖面降水及地表徑流減少,加之工業用水及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湖面面積下降速度明顯加快,“由於入湖水量、蓄水量減少,湖水礦化度升高,導致水質變差,同時大量農業退水造成湖水源污染負荷加大。此外,岱海電廠將岱海湖作為冷卻池,湖水準均水溫升高,産生了嚴重的熱污染,湖水蒸發量進一步加大”。

  岱海電廠副總工程師白偉介紹,日前,岱海電廠1號、2號機組改造工作接近尾聲,巨大的空氣冷卻島建設完畢,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對設備進行最後的安裝調試,4月底將完成改造。岱海電廠歷時兩年的水冷改空冷工作,已近尾聲。屆時,結合中水回用工程的投入使用,岱海電廠將不再使用岱海湖水冷卻,生産用水也不再取用地下水。

  內蒙古自治區還開展了工農業節水、河道疏浚等工作,重點對岱海濕地核心區4家種養殖場進行了清理搬遷,同時啟動“引黃濟岱”生態補水工程,推進生態恢復和水質恢復。2018年,岱海首次實現了湖面面積不下降和地下水位回升,水質也有所提升。

  “下一步,內治上,我們將重點實施退灌還水、節水改造、流域生態建設、水質恢復等工程,有效改善岱海水質。外引上集中力量加快推進‘引黃濟岱’生態補水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岱海湖湖面萎縮、水位下降的問題,全力以赴抓好岱海湖水生態綜合治理工作。”尉代青表示。(作者 吳 勇 張 棖)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